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旭航俊
旭航俊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166
  • 关注人气:19,6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女大学生自杀事件折射出的隐忧

(2010-04-26 08:46:12)
标签:

教育

自杀事件

在校大学生

北科大

陈蕾

大学校园

校园

分类: 七嘴八舌

新闻回放(来源:新浪网)

14天前清明节晚上,北科大三年级女生、21岁的陈蕾从旁边教学楼的9楼纵身跳下,身体摔成了三截,当场死亡。没有人知道,陈蕾是抱了怎样一种心情,选择在那样一个日子跳楼自杀。

清明之夜坠楼

“那天晚上,天还下着小雨。”一个围观的女学生对身边的好友小声说道。和校园里大多数学生一样,她当天晚上就听说了这起跳楼事件。这是陈蕾父母在学校调查女儿死因时旁边学生的议论声。好像在这个校园里,这样的消息总是传播得很快,但语焉不详,笼罩着一丝神秘。

那一天晚上7时50分左右,陈蕾什么也没有带,从宿舍走向了逸夫楼。出门前,舍友让她把门带上,一向好脾气的陈蕾略显生气地应了句“好啊”,但再也没有回来。40分钟后,陈蕾爬上了逸夫楼9楼的西侧窗户,把眼镜和手机摆放在1.2米高的窗台上,迎着风雨离开了这个世界,连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留下。不远处的北四环,闪烁着北京的繁华。

陈蕾及她的家庭

陈蕾生在一个家境良好、衣食无忧家庭,母亲聂洪媛在西藏地质勘探系统工作,父亲陈小平则供职于西藏粮食局。陈蕾是家中独生女。“开朗活泼,积极向上”是所有亲戚对她的一致印象。2007年,陈蕾以558分、西藏考区总排名第132名的优异成绩被第一志愿北京科技大学录取,为此,她的所有亲朋好友都以她为傲。

“从小到大,蕾宝都特别让人省心。”聂洪媛用手背抹一把眼泪,递给记者一大叠陈蕾的奖状和证书。“蕾宝”是父母对她的爱称,之所以取名“蕾”,是希望陈蕾能像花蕾一样绽放,美丽而又坚强。照片上的陈蕾,也确实如蓓蕾一般。高挑,白净,戴着一副无框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嘴角微微上扬。

聂洪媛说,陈蕾特别喜欢读书,学习特别自觉,生活上也有很强的自理能力,“从来没有让父母操过心”。三年前高考,当陈蕾在第一志愿栏里写下她最喜欢的北京科技大学时,陈小平、聂洪媛夫妇更多的是感到欣慰。

不明原因的自杀

出事时,逸夫楼还有学生在上课。陈蕾坠地的巨响,打破了课堂的宁静。“坠地前她撞到了教学楼的一个突出部,身体碎成了三瓣儿,特别血腥。”虽然事情已过去两周,大二学生陈子东(化名)回忆起当晚目睹的惨状,还是心有余悸。听到声音的其他学生,也都纷纷从西侧的窗户探出头看。现场迅速聚集了十几名路过的学生。后来警方介入,但没有找到遗书。

出事的前一天晚上,陈蕾还在网络那头捧着腮帮和聂洪媛聊了半个多小时,表现很正常。在后来陈蕾父母调查事件过程中,陈小平才从陈蕾的室友口中得知,陈蕾已经有一两周没有正常上课,“成天就呆在宿舍里,白天睡觉,日夜颠倒,还偷偷地在宿舍里哭了几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认为,陈蕾的自杀,也许与她考试不及格有关。3月1日新学期开学后不久,学校就公布了上一学年的考试成绩。在不及格的名单上,陈蕾是唯一的女生,在随后的补考中她仍然不及格。

陈小平百思不得其解:“可是,在我们眼中,孩子是一个心理承受力强、能经受压力的人。挂科的事情以前也听她提起过,她当时还安慰我们说别担心,她会好好学习补上学分。应该不至于因为这个而想不开啊!”在陈蕾父母整理孩子遗物,和向学校多方了解,也没有发现陈蕾有任何感情上的困扰,也没有发现任何能解释孩子死因的信息。

家长要求

“我们觉得这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人文环境有很大问题。”陈小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他们调查陈蕾死因的过程中,她的院系领导、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孩子周围的同学都一问三不知,对孩子的死遮遮掩掩。“院长王立还当着我们的面说‘现在大学生自杀很正常’。这是从事大学教育的人的看法吗?这种不尊重生命、冷冰冰的态度,我们不能接受。”陈小平说。

“孩子在出事前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上课,学校也没有采取任何干涉措施,北科大到底有没有这些制度?一个辅导员要负责管理200多名学生,究竟是否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状况?”至今仍然无法理解女儿自杀的陈小平认为,陈蕾过去三年中主要生活在学校,从活蹦乱跳地进入学校,到如今毫无征兆的自杀,学校方面应负有主要责任。

校方回应。“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学校深表遗憾。具体的善后事宜,校方仍在与家长方面进行沟通。” 4月19日傍晚,北京科技大学新闻发言人章东辉如此表态。“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学校在陈蕾的自杀上负有责任。”

 

旭航点评

 

一,大学生校园自杀事件频发,是校园文化缺失集中体现

陈蕾在自杀前二周就已经有不寻常的表现了,这是陈蕾的室友的口中说出来的,说明陈蕾的室友们早已经关注到陈蕾的这些不寻常表现,既然知道为何不能发挥室友间的关心友爱之情呢。这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大学校园里的人文环境不尽人意,甚至可以说大学校园需要做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多。其实类似自杀性事件在大学校园还有很多,陈蕾自杀已经是该今年第三起自杀事件了,诸如此类校园自杀性事件,无不成为校园文化缺失的集中体现。

一座大学校园,如果缺少一定的人文关怀,培养出来的莘莘学子又怎能具备德才兼备呢?只怕在这种所谓的校园“文化”熏陶下,有越来越多的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发生。如果那样的话,我们的大学教育岂不在误人子弟,还谈什么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呢?

学校当然需要注重学生课业,因为知识是将来大学生们奉献社会的储备粮,可是光有储备粮就能保证大学生的命运能够转折吗?非也,我们更需要大学生们有人文情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它们,才能玩转命运,而不是被命运击垮击倒下。因此,大学校园加强形式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这些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参与中提升自己,在参与中学会迎对缠绕着在校大学生的复杂问题。

二,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造就了独具个性的80后90后,他们襁褓下的思维方式一时难以融入更宽广的群体,导致了思维“短路”

陈蕾是独生子女。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把所有的爱倾注到独生子女身上,自然被期望的值也在放大。加上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们个性张扬,内心独立意识强与现实处理若干问题时的独立能力形成强烈反差。在面对生活学习情感和未来就业压力同时,往往有经受不住的情形,特别是在受到这些若干问题的困扰并历经一次或者若干次挫折后,极易产生一蹶不振心理,如果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排解,一旦心中困惑累积到一定程度,极易产生心理堵塞,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现象。在找不到心理倾诉对象和他人及时帮助排遣的情况下很容易演变为自杀心理倾向。

如果校园能组织在校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校园人文讲座,让在校大学生间充分交流,或者学校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大学生心理辅导,发动同学间的友爱精神,发现同学有异常现象时及时报告,学校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及时排解困扰大学生的学业、生活情感等方方面面有可能涉及到的问题,而不只将教育眼光停留在学业上,培养“机器人”,如果做到这些,我们大学校园或许就没那么多不该发生的校园悲剧!

三,学校不能积极应对校园自杀事件是不作为的表现,无形中助长校园的“歪风邪气”

学校在发生类似自杀事件时,我们校园应该积极面对事实,寻找隐藏在惨剧背后的问题根本,采取果断措施,发现一起,认真对待,更不能一棒子打死,将问题归结为大学生个人原因所致,更不能采取消息封锁的方式让问题不了了之。当众人都不理解陈蕾为何选择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对面对只有她自己才知道的“死因”时,学校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只会给大学生的心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背后带来的恐怕真如北科大那位老师所说那样,自杀是会传染的。

当大学生自杀背后的动机成为一个迷团时,当极端方式成为在校大学生解决他们困惑的最后一种方式时,如果学校还在采取无动于衷的态度不去积极面对问题,还有什么怪圈不能形成呢?这是与我们的教育相背道而驰的,杜绝校园自杀现象学校首先要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寻找自己的原因,不能因为家丑而采取消极处理方式,任凭事物自由发展,那只会助燃更多的悲剧发生,从而更加影响大学声誉。

 

四,家庭对子女在校受教育情况未做必要地持续跟踪和引导

当独生子女某一天离开父母身边远赴求学的时候,TA们的成长环境也因此发生了明显地变化,而人是要受到各种环境影响并在环境的熏陶下成长的,所以环境的改变也会带给在校大学生和在家庭环境影响下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从而产生认知的不同。在处理一件问题上会产生和在以家庭为主导教育背景下不一样的方式,这也导致了为什么陈蕾父母想不通依女儿的个性和对女儿的了解,她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的,从而把问题推给校方。站在陈蕾父母的角度讲他们当然是不能理解女儿为何选择自杀,但是站在陈蕾受教育环境改这一出发点来讲,虽然学校在接过家长教育子女这一棒起要负起学生再教育重任并对家长和社会负责,但作为学生家长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学生受教育环境的差异化可能会给子女成长会带来一些在家庭教育为主导模式下不太可能产生的若干隐性问题。

因此,作为家长,如果充分认识到子女受教育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那么家长也有一定的义务在子女接受大学教育时不时地进行二次家庭教育,当然这种教育方式会和以前以家庭主导教育模式的下教育方法有根本不同,而更应该选择以一种朋友的角度尝试着与你们的孩子沟通,从一个朋友式的家长角度去帮助孩子分担解决在求学道路上遇到的若干问题。

 

 

在教育越来越产业化的现实面前,教育还有几分真值得我们深思。笔者想到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定文化底蕴,没有一个好的优良传统,没有一个催人奋进积极向上不断超越自我的核心价值观占主导,恐怕我们企业也难成为百年企业,当然口号谁都会喊,关键是如何践行。大学教育又何尝不是呢?一座灵魂的殿堂如果失去最核心的灵魂性的东西,怕是“魔鬼”即将出现。大学是什么?大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学有专长,更重要的是又红又专。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批能够驾驭人生的智慧型舵手,唯有如此,我们的大学教育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我们培养出的莘莘学子才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频频发生的大学校园自杀事件不由得让我们焦虑:大学校园究竟还隐藏着多少自杀危机?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全社会包括我们的大学校园、教育部门来共同来探讨解决的迫切问题。

-------------------------------------------------------------------------------------------

情感咨询请进  专栏/约稿/推广宣传/媒体联络请联系 QQ 843742476(认证事由)

著作权声明原创稿件/新浪首发,禁止剽窃抄袭,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复制、转载等方式引用于任何媒体 

纠结:久别重逢后偷听到妻子屋内裸聊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