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青岛海底隧道博物馆
(2020-09-11 12:13:23)星期六,我在“青岛炼化”站乘上30路公交车,到“码头休闲村”终点站,换“隧3”在公交车到“收费站”站下,歩行去海底隧道博物馆。这一带还在建设中,用手机导航和向工作人员打听并用才找到。
海底隧道博物馆及海底隧道酒店位于薛家岛窟窿山半山腰,周边无其它建筑物,被绿树环抱。西侧有一座小型水库。下面就是隧道口及园林区,洁白的樱花,石楠新发红色嫩叶,马尾松新穗耸立,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拾级而上,进入、购票、参观,竞只有我一个参观客。9:30了,也许还早。海底隧道工程,承载着人类跨海交通奇幻梦想。与船舶和大桥相比,它具有稳定性、全天候性和抗灾性,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它的发展历史,代表着人类智慧的精彩演进和永不停息的探索之梦。
第一单元,世界海底隧道大观。海底隧道最早由法国工程师提出,后法国工程师设计了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1942年日本在关门海峡建造了世界首条海底隧道,从此海底隧道由设想变成了现实。当今世界上海底隧道数量最多的国家是挪威和日本。1972年8月xianggang红磡海底隧道建成通车。2010年4月厦门翔安隧道建成通车。2011年6月青岛胶州湾隧道建成通车,是目前中国最长的海底公路隧道(资料统计到2017年5月)。
第二单元,海底隧道建造技术。按照水下隧道技术水平和工程进展情况,现代隧道施工方法主要划分为钻爆法、盾构法、TBM法、沉管法等。盾构法、TBM法都使用盾构机。盾构机是隧道施工主要机械,技术非常密集,西方对中国封锁此技术。中国被迫自主研发,终于开发制造出技术先进、性价比高得多的盾构机,打破了西方垄断的市场。粤港澳特大桥隧道段采用的是沉管法。
第三单元,胶州湾隧道建设历程。1984年提出设想。提出了汇泉湾方案、湾口方案、渡口方案、北桥位方案,经精心论证、科学决策,选定呈南北走向隧道长度5.55km的湾口方案。2007年8月22日胶州湾隧道土建工程开工。2012年4月28日全线贯通。2011年6月30日全长7.8km竣工通车。
第四单元,胶州湾隧道安全运行保障。包括综合电子监控系统、应急消防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综合电子监控系统包括交通监控系统、设备监控系统、收费监控系统等。
第五单元,胶州湾隧道建设意义。极大地促进了青岛全城的交通整合。同时,促进了“O型交通网络,一小时经济圈,青黄一体化”大格局。
11:15我出来时见馆内多了一位牵着小孩的年轻妈妈、两位少年。虽然海底隧道博物馆比较偏僻,学生们来这里会増长见识,再爬爬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