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镇绩口镇
(2018-06-22 23:22:19)
标签:
旅游文化 |
从吕梁市柳林县军渡村沿黄河东岸驾车向北行,到达湫水河口已是下午四点半。四月下旬的气温很宜人,柳树、杨树的翠绿嫩叶在阳光下非常可爱。
将车停在黄河酒楼前眺望对岸的绩口古镇和眼前的湫水河,河床很宽,河水很瘦、很清澈。一位中年妇女出来热情给我介绍:湫水河发源于吕梁市兴县,流经临县,河全长122公里,从东北方向的白文镇流入,从西南方向绩口镇汇入到黄河,两岸为临县乡镇密布人口密集区,湫水河和黄河都是临县的母亲河。绩口镇地处湫水河汇入黄河处,有两个“母亲”宠着,能不滋润吗?
她说话非常有趣,原来是黄河酒楼的老板娘。“古镇不好停车”,她一句改变了我的决策,今夜就宿此处了。我是冲着绩口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她独特地理位置来的。
我入住最高的三楼,在走廓西端可以眺望湫水河汇入黄河处的很宽的河口。听说在河口下游约5km处有绩口,落差仅次于壶口瀑布,1958年中国人员解放军将其炸掉了,没有落差,航行安全了。试想一下当年黄河河床在碛口由400米猛缩为80米,混浊的黄河水像一头被惹怒的雄狮,怎敢在碛中行船?走在走廊上,在房间里透过纱门、纱窗可以观望卧虎山和半山腰的黑龙庙。卧虎山体布满岩石,植被稀疏,只有些權木和草本。黑龙庙在山体拐弯处,是古镇的制高点,黄河、湫水河都能望到。当年无论大小、远近的船筏,一到碛口便意味着水路贩运的终结和陆路运输的开始。而那高高耸立在的黑龙庙,便成了商人们时时企盼的吉祥路标。
过湫水桥,沿湫水河向西步行,右手边还在建设,按古镇的建筑风格建设。来到黑龙庙,正殿内供奉着黑龙大王,左、右耳殿分别供奉着河伯、财神。庙内有戏台,其两边分别有晨钟、暮鼓耳房。戏台下方有三个门洞,声音从洞中传出,黄河对岸的陕西村庄也能听清戏文,故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站在晨钟、暮鼓耳房远眺,夕阳西下,南下的黄河和东来湫水河河面泛着金光,河床宽阔,山河如此壮美,让人美会荡气回肠。
从黑龙庙下来,碰到一导游让他的游客猜“黑龙庙基础象什么?”“象金元宝”。“对,象金元宝”,导游接过话说,“碛口镇凭借黄河水运和货物转运、商业和后来的金融,从清乾隆年间到抗战爆发,2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阜重镇。西接陕、甘、宁、内蒙古,东连太原、京、津,差不多吸引了大半个中国的商人,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据镇上黑龙庙清道光年间碑文记载,零星商贩不计,仅店铺字号就有20余家。其间,船筏在黄河里穿梭,驼铃在山谷间回荡。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一街灯火,昼夜辉煌,接不完,填不满,正所谓‘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
见此导游有趣就蹭她介绍。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条比一条短,形成了梯形的建筑格局。古镇依然古色古香,脚下是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门对门,窗对窗。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感,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
夜里,听着河水哗哗流动声,沐着一轮明月而眠,遥想当年此地的热闹、繁华、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