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是一年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小时候“敬月亮”的记忆淡淡地涌上心头。
据说月亮是爱情、幸福、团圆的象征,“敬月亮”可以消灾避祸,月亮神会保佑全家团团圆圆,保佑全家幸幸福福。
还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妈妈就会蒸上一锅方中带圆圈白面馍,上面放上几颗刚摘下脆甜新鲜带着红晕的枣儿们放在馍上。架上旺旺的柴禾,用那口大铁锅蒸上几十个带着红枣的白面馍馍,洗好事先准备好的瓜果梨枣,放上月饼等供品,小心仔细地摆放整齐在那张方正正的木盘子里,用它们当做中秋节晚上“敬月亮”的贡品,等到十五晚上“敬月亮”。
等到八月十五夜间一轮皓月升腾之际,“敬月亮”的仪式就开始了。那时候,民间有“女不送灶,男不拜月”一说。大多数人家,门口摆开了供桌,供桌上的东西可丰富了。妈妈先在院里放上一张圆圆的小桌子,然后端着一个方方正正的木盘子,里面盛满了月饼和新鲜的瓜果梨枣,好吃的吃食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点香。放置好盘里的水果和吃食,妈妈抬头看着银盘似的月亮,点上一柱香,许了个心愿,插进香炉,放在小圆桌前面。然后磕头作揖,点香纸,均匀地将烧尽的香纸吹向空中,说些吉祥如意,保佑全家平安的话语,然后放好筷子,再次磕头鞠躬,跪拜月亮,期待家人平安,牲畜健康,庄稼丰收,全家团圆。袅袅的烟慢慢从香中飘了出来,整个庭院里都洋溢着月饼和枣馍馍淡淡清清的幽香。
我们姊妹几个早早地围坐在院子里,一会儿抬头看着天上又大又圆明晃晃,银光光玉盘似的月亮,一会儿低头眼巴巴地看着面前桌上圆圆的大大的月饼和盘子里新鲜香甜的各种供品,焦急地一起等啊等,等着香火快点燃尽后吃月饼,一起分享瓜果梨枣的可口和其他美味。一家人静悄悄地不说话,生怕惊扰了天上月亮里桂花树下美丽的嫦娥和洁白的玉兔,想象着冷静静地广寒宫里嫦娥奔月的彩袖飘逸,衣衫飘飘的美丽情景。我们不关注什么时候敬月亮,只关注什么时候可以结束,那样我们就可以早些吃上桌子上那些香甜好吃的月饼和水果啦。隔一小会,弟弟就问妈妈能吃那些供品不能,妈妈说不能。我们就继续等,直到妈妈说可以端回吃了,我和弟弟有时候都等得睡着了。
小时候的月饼,几乎都是圆圆的厚厚的,烧烤的脆的掉渣,像现在点心之类的甜食。我最讨厌里面的红丝条绿丝条,还有怪怪的一个果子,馋的时候啃掉一圈皮就不吃了。
上学,念书,工作的时候,到了中秋,自己就给自己买喜欢的月饼种类吃。我最喜欢莲蓉的味道,面的跟香甜的绿豆饼差不多,也喜欢吃各种水果馅的月饼,至于瘦肉的,肉松的等等滋味多了,都不喜欢吃了。
现在想起小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端出小盘子放在小院子,里头盛满一应俱全的水果和美味的月饼,那些色彩艳丽,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忆已经开始慢慢的淡化了,轮廓开始模糊不清,小时候那些快乐无忧的日子,也已渐行渐远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