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薄的九月

(2011-10-06 22:10:01)
标签:

则非

评论

九月时评

地产

房产

春发、夏长、秋收、冬藏,本是收获的时节,可今年的九月对房地产来说无疑是微薄的收成。

房地产的九月很微薄,但房地产微博的九月很火。下半月的时候,因为微博上盛传绿城的资金链问题,绿城的股价大跌,宋大掌门还亲自出来辟谣,一时间风风扬扬,难以收场。另一方面,微博已成为一种时髦的楼盘推广途径,几乎到了是个楼盘必要开个微博,不然就不好意思卖房子的地步。丽晶湾在今年5月份发起了本地首次楼盘微小说大赛,写144个字的小说,倒也获得了一定的影响。

微博,被誉为WEB3.0时代的代表,可以说融合了门户网的信息优势,融合了QQ的便捷通讯优势,融合了博客的观点吸引力优势。这些都还在其次,我个人以为最为关键的是微博开创了两个关键性的颠覆。

其一,微博颠覆了社会存在形态。微博一大创新是有实名认证,实名认证带来了微博身份,或者说是网络世界的身份问题。很多人以私人身份意识在发微博,但却以社会身份效应在微博上传播。比如说,本轮楼市调控政策发布的前夕,易居中国的杨红旭老师就在微博上提前发布消息,大致的意思是“从中央台的朋友处获悉,今晚的新闻联播要宣布楼市调控政策”。从措辞来看,杨老师是以私人身份的姿态发表信息,但看微博的网友是因为杨老师是易居中国研究中心老总这一社会身份来转发传播,如果一介草民同样发了这样的信息,那么谁也不会来关注转发。同样,郭美美事件,一开始只不过是一个小女生在炫耀自己,是私人行为。但她为什么要炫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实名认证,如果没有实名认证,那么郭美美炫耀的欲望会降低很多,充其量,大家只会说Y是一个拿了假LV在大街上与玛莎拉蒂等名车合影的傻某。因为实名,所以让私欲膨胀,因为有实名,才让一件私事变成了社会事件。

微博,构建了一个跨界于真实社会身份与真实私人身份之间的社会存在。当人们当真的时候,它比真实还真实,当人们不以为然时,它比虚幻还虚幻。但不论真否,它都很有力量,因为当这么多人在微博上出没,那就是一个社会,一个很强大的社会。

第二,微薄对影响力资源有了颠覆式的重新分配。微博的每个帐号可以关注任意2000个帐号,同时可以被不受限制的帐号关注,这意味着一个帐号存在无限控制影响力的可能性。已经有很多大号,那些粉丝数百万的帐号,这些帐号已经有足够的资源作为广告载体,好在这些大号缺少有力的身份,仅能作为广告载体之用。若是一个有足够社会影响力的实名认证帐号,又有数百万的粉丝,这会是什么呢?可以说这能当一颗原子弹用。比如说绿城危机,按照绿城官方的说法,只不过是银监会某官员看了绿城负债率高的一些消息,通过内网要求银行汇报绿城信托情况,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在《华尔街金钱永不眠》中,男主角就利用微博扇布信息来左右金融市场,未来这些肯定会成为现实。试想,如果我在绿城股票上做空,然后扇布不利信息,是可以大获利的。甚至,做空一个国家,这些变得越来越现实。有消息说绿城有退市计划,其实退市也没什么不好,很多名牌特别是奢侈品,好多不上市,上市并不是一帖万灵药。

微博,从大处说,是一个对让每个帐号都存在无限控制影响力的网络社会。千万别小看了。

中国的房地产,兴盛的原因是中国从实体经济向金融经济过度的阶段产物,通过9月的微博事件,我们更可以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