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应唤起社会新道德的审视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孔子于2000多年的前的哲言,在今天更具意义。取信于民,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家的治理逻辑或政府的行政能力。“信用”已成为现代的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矩阵的万有引力。
现代社会的经济模式建立在货币银行体系之上,这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中央银行以信用发行纸币,老百姓因信任而使用纸币,对银行信任所以去存款,对企业个人信任所以银行发贷款……一旦“信用”缺失,我们的经济就无法转动。
现代社会的行为模式建立在契约体系之上,这也是以“信用”作基础的。签订契约,遵守承诺,履行义务。没有信用,我们无法积极做生意,我们无法安心工作,甚至无法上街无法出门,无法生存。
信用已经是水和空气,我们都赖以生存。
一场金融风暴,暴露出的是信用的危机。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华尔街的精英们把房贷提供给缺乏相应偿还能力的人。为了利益,对偿还能力的审核放松了,原本该是书面审核的,结果打个电话就算完事了。为了利益,想出各种优惠手段,比如把利息分段,房贷前2年的利息是3%的低息,到第3年跳升到9%的高利息。为了利益,把次贷打包,做成金融衍生物,创造出盈利计算公式,卖给投资人。风险在层层转移下,变得模糊,危险却在次次交易后威力倍增。
著名投行倒下了,但不意味着幕后老板倒下了,这种左手卖给右手,弃车保帅的游戏,真正上当的怕是像中国银行这样的境外投资客。2/3的美元在美国境外流通,意味着可以享受100%的收益,却只要承担1/3的信用责任。为什么那么多美国人对7000亿的拯救计划表示反对,因为拯救计划是用普通百姓的良好信用去拯救那些虽高智商却毫无道德可言的信用暴乱分子,所谓的华尔街精英们。
金融风暴下,有人希望通过恢复金本位来重塑现代金融体制,但更为紧迫的是在社会发展全面实现突破后,如何再造我们的道德伦理体系。尽管哈佛商学院MBA教材的每一章节后面都附加有道德讨论思考题,但面对现实的利益,仅有说教显然是微不足道。
同样,我们虽然没有直接的金融风暴,但我们一样要面对信用考验,要面对道德轮回。“救房产,救经济,救百姓”在时下有它的现实意义,但百姓担心的是在现实意义理论包装下,是否会又来一次信用的转移支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