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叛国者》:宗教与国家的博弈

(2008-11-19 14:22:50)
标签:

叛国者

电影

娱乐

分类: 看青山,看绿水,看云飞

《叛国者》:宗教与国家的博弈

应该说,越来越少的国家以宗教立国了,而那些仍然坚持宗教国家化或者国家宗教化的地区和人民也越来越极端,为什么会如此,这个课题很大,不是我们能搞清楚的,《叛国者》以一个小人物的宗教情怀为立足点,向观众展示了主人公在宗教信仰与国家忠诚之间痛苦的抉择,宗教冲突、文化冲突、种族冲突在Simr身上显现的异常深刻,他似乎给出了一个答案,“他们利用了我们的信仰!”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宗教的虔诚相互结合,怪诞的诞生出恐怖主义,在制恐与反恐不断较量的年代,这种对于恐怖主义根源的冷静探索显得异常珍贵。

时光网对于主演唐·钱德尔的评价是:“第一眼看去,这位瘦削的非裔美国演员显得不太起眼,尤其与和他配戏的大牌明星相比起来更是如此。他的表演风格有助于而不是影响周围演员的表演。钱德尔具有某种非凡的才华,能够赋予他所扮演的角色一种懒散的紧张和微妙的感召力。”的确,钱德尔的表演能力似乎与生俱来,《卢旺达饭店》、《撞车》、《十二罗汉》等等,他似乎一直处于各种冲突的最前沿和最深处,有别于台词演员的咶噪,喧而不哗内敛含蓄的气质使之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位黑人演员之一,我甚至怀疑,如果不是唐·钱德尔出演Simr这个角色,《叛国者》能否成功的表达出他的初衷。《叛国者》里钱德尔的表现可以打9.5分(满分10分),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钱德尔成就了《叛国者》。

我在看国外影片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去想,国内是否拍得了这种片子,或者说,是否允许拍这种片子?看看大陆的电影,所谓的擦边球都是很难打的,包括电视剧,已经局限到屈指可数的几个题材,难得出现的一些比较真实的作品也会被肆意修改。前两天把07年的23集电视剧《岁月》(根据阎真小说《沧浪之水》改编,《沧浪之水》我上大学时读过,觉得相当真实,虽然那时还没有工作)看完了,吸引我的就是那一点点的真实,但是改编后的剧本和原著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最后一集闻局长卸任之前和梁致远的一番对话明显对不上口型,查了查原著,我的天,整部片子的最精华部分就这么被改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冠冕堂皇的教诲,言之无物,这段台词与整体风格格格不入,我很感慨,所谓讲述真实的电视剧却被篡改的如此不真实,这是极大的讽刺,不知道他们是在担心什么?中国的电视电影监管制度如果再不“与时俱进”,中国足球的现在就是中国电影电视的将来,别看现在好像红红火火一片繁荣!

很多人感觉《叛国者》像反恐《无间道》,大概是以所谓的间谍战作噱头的原因吧,其实看到最后也没品尝到间谍战的滋味,远不及007或者《无间道》来得彻底,倒似08版《画皮》以恐怖片作饵勾引观众一样,影片的重点是在情感,同《画皮》一样,都是情感片,因此过多的讨论剧情没有什么意义,还是关注一下我们的信仰吧。

曾经有人讲过,中国是个缺少宗教信仰的国度。我对这种说法不完全赞同,中国在宗教信仰上的不强求导致了中国人更多的关注民生而非虚无缥缈的宗教,而历史也表明,沉迷某种宗教的时代要么是兵荒马乱的战乱年代,要么是鼎盛王朝走向衰败的年代,更多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都在为了挣一口饭吃拼着命,佛教道教非但不是脱离实际的玄无,而恰恰是相当入世的一套理论体系。对于国外的许多宗教,中国人不太关心,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还有许多小众宗教,这些对于中国人来说都升华的太高,离现实太远,所以我也很难想象外国人将之作为立命之本的根源在哪里?也就比较难以理解他们何来的与我们不一样的宗教情怀。可是在看了《叛国者》后,对于他们的理解似乎深了一层,不像中国人把宗教看作可有可无的附属,外国的许多宗教理念和精神如同中国的儒家传统是渗透到骨子里的,影片开头显示Simr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以至于长大之后很难分清这种观念的产生是后天培养的还是与生俱来的,因此他们对于自身宗教的笃信也是异常坚定的。

但是宗教总是矛盾的,类似于佛教的参禅,如何理解就是修行的过程。古兰经里说,杀一人,等于抹杀了全人类;书里还说过,救一人,等于拯救了全人类。谁该是你杀的人,谁又该是你救的人?亦邪亦正的宗教概念,带给世人的却是无尽的思考和残酷的现实。国家以宗教的名义进行战争,人民以宗教的名义进行杀戮,是我们利用了宗教还是宗教绑架了我们?想到这里,似乎只有中国的大同思想才能解决问题,“和”的概念很好,很与时俱进,不知道世界各国人民是否能够理解。

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广阔的内陆大地虽然无数次改朝换代,但是民族的融合一直在进行,国家统一的概念越来越强,民族的宗教或者宗教化的民族似乎只存在少数几个民族,因此试图通过宗教概念统领某个阶层显得异常困难。但在广大的穆斯林地区,真主的传道使得这些较为贫困地区的人民获得了足够的精神慰藉,国家即宗教,宗教超越了国家。像Simr这样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又笃信伊斯兰教的人在选择自己的信仰还是国家时必定有过异常痛苦的过程。

回到影片,Simr进行了两次背叛,唯一没有背叛的是自己的信仰,他选择了自由,美国赋予他的自由,这明显带着美国式思维的意淫成分,影片的结尾部分摆脱不了政治的影响,毕竟是美国人拍的电影,导演在政治和艺术之间选择了政治,不知道他是否背叛了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