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iddle/5d2f3e16gb27a99c7d4a0&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http://s3/middle/5d2f3e16g783f7775f1e2&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寿春古城
寿春是楚国的最后一处郢都。研究东楚史,不能不到安徽寿县拜谒。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史记·楚世家》),正式将国都定在寿春
(今安徽寿县),所以寿春也称为郢都。至楚王负刍五年(前223)秦军破郢,楚国灭亡,寿春作为楚国最后一个都城,历时约19年。寿春具有水陆交通之便,为南北方的交通要道。春秋以来,中原通往江南地区的官道,沿颍水,涡水入淮,经寿春沿淝水、施水入长江。寿春处于水陆冲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今天所见的寿县城墙,为南宋宁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墙砖面亦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是全国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宋代古城。城略呈方形,城墙周长7141米,高8.3米,底宽18-22米,顶宽4-10米,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外壁下部有2米高条石砌基,通体向内欹斜,层层收分。城外东南为濠,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宽约8米的护城石堤。城有四门,东为宾阳,南曰通淝,西称定湖,北名靖淮。四门皆有护门瓮城,其中西门的外门朝北,北门的外门朝西,东门内外两门平行错置,具有军事防御和防汛抗洪双重功能。
http://s5/middle/5d2f3e16gb28c27f0e7b4&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清光绪年间刻凿的《寿春州城图》
1、寿县的南门名通淝门,南门因瓮城低矮有碍交通,于1974年拆除改建。南门内宽加大,主门道两侧还有小门道,由单门改为三门,适应了现代交通需要。这是为旅游胜地服务的仿古建筑。
http://s5/middle/5d2f3e16gb27ad25a9164&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1986年12月,寿县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http://s4/middle/5d2f3e16gb27af8278013&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新建的南门有三门道
春申广场上的仿古车马驾
http://s12/middle/5d2f3e16gb28c37e0c46b&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这是寿县老南门的旧有本色
2、寿县的北门名靖淮门,倒是旧门本色。寿县四门皆有护门瓮城,其中北门的外门朝西,瓮城内有古碑。
http://s7/middle/5d2f3e16gb27aebaf7c76&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北门城门墙面的基石,风化同西门出土的墙面基石一致,确证是旧门修补。
http://s4/middle/5d2f3e16gb299b71669a3&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竖条石道应是旧物,城门内留有深辙。 西门外有瓮城,门西开。瓮城内有古碑
http://s15/middle/5d2f3e16gb27b3a3c312e&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3、寿县的西门名定湖门,西门因瓮城低矮有碍交通,于1965年拆除,现请苏州蒯祥古建公司重修。寿县文保所的考古人员趁此考察古城,这里才是考证寿县古城的最好去处。我早晨6点50分赶到考古工地,他们己经干了一阵。
http://s1/middle/5d2f3e16gb27b5a196c30&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清理出的城门洞石基。
http://s6/middle/5d2f3e16gef8d2dbac275&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竖铺的城砖正面有线状条纹
大型门石臼
http://s2/middle/5d2f3e16gb299db39f641&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考古人员在刮剖面、分夯层时发现汉板瓦、平沿罐残片。 民工清理城门基础时出土唐、宋瓷片及石门臼
西门遗址工地不见明清遗物,唐宋瓷片很多,最早到汉,但不见战国遗存。考古人员也坦陈寿县城墙至今尚未发现战国晚期堆筑的证据。因此我推测寿县古城不等于寿春郢都城,寿县古城也许只是寿春郢都城的一部份,也许是秦将堕郢都后,汉代在就近另建。寿县历来是兵家必争要地,项羽楚汉之争、三国淝水之战、南北朝、五胡十六国都曾在这里演义,古城屡建屡毁,南宋才定格现状,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4、寿县的东门名宾阳门,保存基本完好。门外有护门瓮城,内外两门平行错置,具有军事防御和防汛抗洪双重功能。城楼上古典式的“宾阳楼”为1987年重建。
http://s14/middle/5d2f3e16gb28cce31c30d&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宾阳门外护城河景观
http://s11/middle/5d2f3e16g78414816afaa&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宾阳门外的瓮城
在瓮城看宾阳门
5、寿县古城的排水工程-古涵。寿县城向有“筛子城”之称,因不论城内雨水多大,城外水位多高,城内却无积水、无涝灾。当地人习惯称水是从“筛眼”漏掉了。其实是城内的积水流入到了内城河,再通过城东北角和西北角(见题图)低洼处的“崇墉障流”、“金汤巩固”两座涵洞排放到城外去了。涵洞能控制城内积水的排出,而不让城墙外的围城大水进到城内,这是南宋工程师的高招。
http://s11/middle/5d2f3e16gb2868c834d4a&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古城西北角“金汤巩固”古涵洞
6、寿春古郢都考证。
据史料介绍,今寿县城为楚国郢都寿春城的西北部分。《寿州志》载:“寿春县故城,亦曰南城,即今州城。其外廓包至东陡涧,并淝水而北,至东津渡,又并淝水而西,尽大香河入淝处。城中有金城即相国城。其城们有芍坡渎门、石桥门、前逻门、象门、沙门,其地绵延曲折三十余里”。可见,原寿春城域面积比现寿县古城要大得多。郢都寿春城的位置应在寿县城东南。
根据考古发掘的成果:寿春城的前身应是蔡国晚期都城下蔡,而下蔡的前身是古州来国,因此,关于寿春城的地理沿革可表述为:州来——下蔡——寿春(郢)。这些新认识的取得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考古发现的蔡昭侯墓出土于寿春城西门内(见下图左),说明蔡国晚期都城下蔡即州来为寿春城;
第二,寿春城内出土的鄂君启节车节,铭文有“适高丘,适下蔡,适居巢”,下蔡即寿春。
第三,1964年,天津市曾收集一批青铜器,其中一件铜鼎上有铭文“寿春府鼎”字样。据郝本性先生研究,此鼎不称郢而称寿春,当铸于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迁都以前。
第四,1973年江苏无锡出土的青铜豆盘外底有“郢口府所告(造)”铭文,以及其他6件楚“大(太)府”铭文铜器,太府设于郢都寿春。
第五,1994年7-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新蔡李桥镇葛陵村发掘了一座大墓,编号葛陵M1001,据墓中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和竹简文字,可知墓主人为楚平舆君成,是楚国封君级大墓,其年代当在楚肃王四年(前377)前后。在编号为甲三240的竹简上写道:“王自肥县郢徙于鄩郢之岁”,“肥县郢”即指“肥县”境内的城邑,其地很可能就在今寿县一带。
第六,1933年至1938年历经盗掘的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西距寿县约25公里,在今安徽长丰县境内。李三孤堆墓出土的文物甚多,据估计至少有4000余件,其中青铜器有1000余件,重要大件有200余件。青铜器中有70多件刻有铭文,据释读,有四代楚王器:楚宣王(曾姬无卹壶为宣王廿六年器)、楚威王(酓章戈記载威王灭越)、楚考烈王(酓前鼎为考烈王器)、楚幽王(酓忎器铭“战获兵铜”,记幽王三年事)。
http://s7/middle/5d2f3e16gb28dca1a9336&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蔡昭侯墓出土于寿春城西门内 寿县出士7件车舟金节,2件存国家博物馆、4件
件存安徽省博物院、3件存寿县博物馆。
http://s4/middle/5d2f3e16gb28e1d9064f3&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蔡侯升鼎
1955年寿县蔡侯墓出土
吴王光鉴 1955年寿县蔡侯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遥感勘测和考古调查,最终确定了寿春城的位置和范围。据勘测,寿春遗址位于今寿县城东南,大致包括今天的寿县县城、城南近郊、城东柏家台和淮南市谢家集区西侧一带。1985年,在楚寿春城东柏家台发现一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是城址的宫殿区。楚国的墓葬区就分布在寿县南部和淮南市境内的杨公镇、李郢孜镇一带,1983年,在淮南市杨公镇朱家集复查了早经多次盗掘的楚幽王大墓(当地人称李三古堆),出土器物4000余件;1977年至1979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在杨公共发掘了战国晚期楚国贵族墓葬9座。2006年淮南市博物馆在杨公砖厂发掘了战国晚期楚国贵族墓葬1座。
http://s2/middle/5d2f3e16gb297f773ad21&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楚幽王墓1933年出土的铸客大鼎
楚幽王墓1933年出土的展翅攫蛇鹰
7、楚国迁都寿春前,己经营治理357年。
据《左传》、《史记》载:楚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01年),“楚为众舒叛故,伐舒鄝,灭之。”舒鄝位于淮河两岸,那时楚国即占寿春一带。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前591),由令尹孙叔敖主持修建了寿县城南安丰镇的芍陂,芍陂是我国历史上创建最早并一直留存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创建年代比著名的都江堰还要早一百余年,在中国水利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隋唐时属安丰县境,后萎废。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蓄水约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自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孙叔敖兴修芍陂至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徒都寿春,命曰郢”(《史记.楚世家》),其间己有357年。
http://s6/middle/5d2f3e16g78427d883895&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安徽省博物院展出的芍陂治水模型
芍陂现貌
8、寿春古城出土的文物。
寿县县城东南一带有大量的板瓦、筒瓦和一些陶器碎片以及水井等遗存,并陆续在一些基建工程中发现了重要的青铜器、金币郢爰等高等级器物。
http://s2/middle/5d2f3e16gb27c1699ac11&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陶井圈
铺地砖
空心纹砖
http://s8/middle/5d2f3e16gb27c65d02957&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瓦当
陶拍、窑支垫
http://s13/middle/5d2f3e16g784282ed353c&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陶鼎
陶豆
陶壶
1979年,在安徽省寿县花园村出土爰金十八整版和一小块,重5187.25克。楚国的郢爰、陈爰,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黄金货币。“郢爰”是一种称量货币,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金版,另一种是扁圆体的金饼,以前者为多见。
http://s12/middle/5d2f3e164b29938b19a8b&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郢爰
陈爰
卢金
我在寿县西城门遗址工地外的碴土堆上,也采集到一件唐代三彩瓷墩座残件,此类器型不见记述,也算寿县行的一份珍贵纪念吧!
http://s7/middle/5d2f3e16gb286c3a22846&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残墩座外径18.6、高6cm,施绿釉。
底无釉,有螺旋切割纹。
http://s7/middle/5d2f3e16gef9431b12596&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釉色凝重,是否为墩座?到唐否?待考。 中有鼓形通孔,也施绿釉。
http://s2/middle/5d2f3e164b29973912c91&690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TITLE="[吴论231] 探访楚都寿春古城" />
感谢寿县博物馆许建强馆长全程陪同我参观寿博,并全面探讨了寿春郢都的考古与文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