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子夫差戈中的“王”字http://s10/middle/5d2f3e16g66d858206d99&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吴王阖闾戈中的“鮙”字
[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秦书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秦始皇灭六国文字,唯独留下了鸟虫书。
鸟虫书也称鸟篆,何国何人始创,史无记载。本文从高星主编的《殷周金文集成》八卷本中,摘录全部鸟篆金文48件(详见本博图片《鸟篆考》专辑),据以考之:
1. 吴、越、楚、蔡、曾,诸国发现的最早鸟篆。
http://s3/middle/5d2f3e16n888f768848c2&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http://s16/middle/5d2f3e16g9ca03cec4c1f&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攻敔王光剑
春秋晚期 曾侯乙之用戟
战国早期(约前433年)
(前514-468年) 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
现藏上海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
http://s16/middle/5d2f3e16t9ca0744db1af&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http://s10/middle/5d2f3e16g9c9fec260a39&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越王勾浅剑 春秋晚期-战国早期
楚王酓璋戈
(前496-465年) 1965年江陵
战国早期楚惠王(前488-432年)
望山1号墓出土 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洛阳出土 现藏北京故宫
http://s15/middle/5d2f3e16t9ca0746cb16e&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蔡侯産(蔡声侯)剑 春秋晚期(公元前471-457年)
1958.9淮南出土
现藏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列表见下:
国别: 吴
越
楚
蔡
曾
王名:
阖闾
勾践
惠王 声侯
乙侯
年代: 前514年
前496年 前488年
前471年 前433年
按此,可证吴国阖闾王时代的鳥篆出现最早。
2.吴国鳥篆的特征。
吴国的鸟篆,只出现在剑、戈一类的兵器上,礼器仍用传统金文。而且只出现在阖闾执政时期,阖闾之前历代吴王的剑、戈,未见鸟篆出现,说明那时尚未发明鸟篆。夫差当政后的剑、戈,不再使用鸟篆,可能因越王勾践杀父之仇,而勾践套用鸟篆制剑,因仇废字。
http://s4/middle/5d2f3e16g9ca054ef1373&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攻敔王光剑
攻敔王光戈
尚未用鸟篆 现藏北京故宫
http://s2/middle/5d2f3e16n87545d13d4b1&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http://s11/middle/5d2f3e16g9c9fecdadfba&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吴王子攼(夫差)戈 攻敔王夫差戈(不再用鸟篆)
1961年山西万荣贾家崖出土
1980年安徽霍山南岳出土
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现藏霍山县文物组
http://s2/middle/5d2f3e16g611c4d8723b1&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吴季子之子逞剑 玄翏戈 玄翏戈
玄翏自用戈
春秋晚期 传世品 河南南阳出土
吴王子攼(夫差名)、季子之子(阖闾之堂兄)逞、吴王子玄翏等都是在阖闾执政时大搞鸟篆,并且将鸟的形象-平和之鸠,演化为凤-威猛之王。
3.越国鳥篆的特征。
越王勾践及他的后代们则始终以鸠鸟为篆,类同于吴王阖闾鸟篆。只用在剑身、剑把上,未见戈上鸟篆。
http://s6/middle/5d2f3e16t9ca0745d2385&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越王勾浅剑 春秋晚期-战国早期(前496-465年) 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 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http://s11/middle/5d2f3e16t9ca123a2815a&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越王句戔之子剑 春秋晚期 现藏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
越王者旨於赐剑 战国早期(前464-
459年)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http://s8/middle/5d2f3e16t9ca06aaccb87&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http://s5/middle/5d2f3e16t9ca1612b6834&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越王州句剑
越王大子矛
战国早期(前448-412年) 战国早期
1973江陵藤店出土 现藏荆州市博物馆
现藏上海博物馆
4,楚、蔡、曾国鳥篆的特征。
楚国最早出现鸟篆在春秋晚期(见下图),但鸟味不大;战国早期才有成熟鸟篆,战国中期(公元前355年,楚灭越)灭越后,错金鸟篆工艺才精巧,显然是接受了吴、越鸟篆的文化影响。
http://s10/small/5d2f3e16t9da027db5139&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王孙诰之行戟
兑作郲王戟 楚 错金鸟篆剑
楚王酓章戈
春秋晚期 1978年河南淅川出土,
战国中期 1985年湖南桃源出土
楚惠王(前488-432年)
1978年湖南益阳出土
战国中期南楚首见 洛阳出土
现藏河南省文物所。 楚国虫脚书唯此一件 现藏桃源县文物管理所
现藏故宫
曾国是楚国的属国,曾国鸟篆随楚国风格。最著名的是曾侯乙大墓发现的大量错金鸟篆戟。
http://s9/middle/5d2f3e16t9ca1611c0c18&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http://s12/middle/5d2f3e16t9da027db27cb&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曾侯越殳
曾侯乙之用戟
战国早期 曾侯乙墓出土
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
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蔡国是吴国的盟国,后为楚国所灭,蔡成侯(公元前490-472年)的蔡侯朔戟尚未用鸟篆,自蔡声侯(公元前471-457年)的蔡侯产戈才始用。鳥篆形制随吴王阖闾剑文风格,以鸠鸟为篆。
http://s4/middle/5d2f3e16g9ca054fe6633&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蔡侯朔戟
蔡侯产戈 蔡公子加戈 蔡公子果戈
前490-472年
公元前471-457年 春秋晚期 春秋晚期
绍兴出土
寿县出土湖南省博藏 上海博物馆藏
5,秦汉鸟虫篆的特征。
秦始皇用和氏璧制作了“传国玉玺”。玉玺纽上螭龙盘踞,玺文由丞相李斯用鸟虫篆题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传国玉玺从此成为承天受命的象征。秦汉鸟虫篆的特征是虫多鸟少,汉后历代更是虫草当道。
http://s1/middle/5d2f3e1649d8af8d6e3f0&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秦始皇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汉瓦当“永受嘉福”
http://s5/middle/5d2f3e1649db9f3488514&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汉代盛行的虫书印章
6.阖闾王时代的变革与创造。
吴王阖闾时代是一个伟大的变革与创造的时代,但先秦的《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以及秦汉后的《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古藉中的涉吴史料,绝大部分是宫廷争斗、涉外战事,极少涉及文化、经济类记述。我曾在[吴论110]《考吴国经济改革》一文中,以出土汉简-先秦佚文《吴问》及出土青铜农具的实证,推证阖闾当政后的头五年,可能是吴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吴国用五年时间走完了齐国推行、积累一百多年经验的路,这期间吴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吴国的文化建设方面,古藉也是一片空白,现在我们从阖闾时代鸟篆的发明上,看到了吴国文化建设的一角,我期待清华楚简、慈利涉吴楚简的整理,能出现逃过秦皇焚书厄运的吴史佚文;期待阖闾城吴简的发掘,一睹阖闾王朝革故鼎新的真面目。
3.24补遗:鳥篆除刻于青铜器上,也有刻于石器、陶瓷器上,但出土极少。
http://s5/middle/5d2f3e1649f3048cc93a4&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杭州半山石塘M1墓出土的石戈鸟篆“越王戈”字 徳清亭子桥窑址出土的青瓷钟鸟篆“自”字
http://s11/middle/5d2f3e16g73fccb31f8fa&690&690论吴创鳥篆" TITLE="[吴论166] 论吴创鳥篆" />
我在阖闾城东、龙山坡下采集的印纹陶罐上,刻有一周26个鸟篆“王”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