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境尾石
产于日溪乡瓦坪,是新开采的品种,质佳者近似善伯石。
(7)黄竹秀石
产于日溪乡瓦坪黄竹秀山,是新开采的品种,质佳者近似高山石。
(8)坝头石
产于日溪乡瓦坪黄竹秀山,是新开采的品种,质佳者近似芙蓉石。
12.旗山石类
寿山西面旗山系的石材,计有水洞湾、牛蛋黄、大洞黄、三界黄、水莲花及鸡母孵等品种,石质普遍坚顽不通灵,均产于旗山周遭的矿洞,一般大都用于工业制品。
(1)水洞湾
水洞湾又名水桶湾,所产石质粗硬,有红、黄、白、灰等色。
(2)马头岗
质硬多砂、不透明,有黄、红、青、灰各色,色黄者颇为可观,惟多含细裂色纹,多色带深色红斑。《寿山石考》曰:夏山如滴,翠接马头。
(3)三界黄
通常三色相间,有红、黄、白及灰黑等色,多含层纹,色层分明,故名「三界黄」。以色呈软黄者为佳。
(4)水莲花
不透明,有红、白、灰三色,多色块相间,纯洁者少。
(5)牛蛋黄
產於旗山溪中,属掘性石种,色近土黄、藤黄,状如鹅蛋,又称「鹅卵黄」。有黄或黑色薄皮,内质硬脆淡土黄或带红褐及黑色斑纹,质滞硬结不通灵,无萝卜丝纹,肌里饱含红或黑或淡粉黄色点。质佳者颇为细润,似鹿目和田坑石,俗称「牛蛋田」。《寿山石考》曰:春江水暖,黄肖鸭头。意指牛蛋黄其色肖似戏于春江之黄色幼鸭。
http://bbs.cnsss.cn/upload/2008/12/09/79116117162102.jpg
牛蛋黃紅心
http://bbs.cnsss.cn/upload/2008/12/09/79116120373453.jpg
牛蛋黃烏鴉皮
13.虎岗石类
产于寿山村中心矿系,石质微粗糙、坚脆逊通灵,有硬质斑纹,状如虎皮,含斑点及透明晶点或水痕,基本上已经绝产。一般称为「花坑虎岗石」或「花虎岗」。
(1)花虎岗
产于虎岗山,石质坚脆逊通灵,色多灰白或褐黄的虎纹斑,质佳者含蜿蜒小河流状的透明宽板状之水痕及晶点。
http://bbs.cnsss.cn/upload/2008/12/09/79148142116174.jpg
虎崗石
(2)栲栳山
栲栳山又名富老山,石质粗松,多杂质及砂粒,石肌不纯有色斑。
(3)狮头石
产于铁头岭,质粗花斑交错,不透明。
(4)花坑石(冻)
花坑石因纹理繁复,有多夹筋层纹或粗网纹而得名,目前分三种不同的产地,有杜陵坑南面竹下弄溪的方田仔山花坑、大山花坑及鲎箕谷花坑等。通常以方田仔山所产的花坑,含较多的玻璃夹筋纹为上品,鲎箕花坑石少有透明条纹为下品。色白、青或红褐色纹及含夹筋透明晶体者称为「花坑冻」,夹筋或片状冻质愈多,色泽愈丰富者愈佳;有些含白层砂纹及明黄色透明体,状似虎皮者称为「虎皮冻」,为花坑知名的佳品;鲎箕花坑石带红色斑纹,常拿来冒充成鸡血石,但里面含的并非辰砂,亦无水银斑。大山花坑則多含綠色凍質,佳者称为「大山花坑冻」。
以往花坑石只能列为一般彩石,不以为贵,近年来因花坑石绝产,身价已不同若往。
http://bbs.cnsss.cn/upload/2008/12/09/79134512521444.jpg
花坑
http://bbs.cnsss.cn/upload/2008/12/09/79134515636966.jpg
花坑
14.寺坪石类
是指在接近寿山村前「广应院」遗址,所挖掘出来的旧寿山石雕品。该寺建于唐光启三年,古时寺僧采集大量寿山石,储藏于寺内,平日雕成佛具以赠香客,唯该寺曾于明洪武及崇祯年间二度毁于火灾,寺废后藏石经火炙埋于土中,加上日久受土壤及水份侵蚀,犹如古玉,故有些石的边缘或整颗石多呈火煨之黑褐色。明清以来,偶为农民挖掘所得,故取名为「寺坪石」。明《游寿山石寺》诗中有:「草侵故址抛残碏,雨洗空山拾断?」句,就是指农民挖掘寺坪石的情景。
寺坪石种类甚多,涵盖田坑、水坑及山坑石,以田坑石及水坑石最常见;既保持原石的基本特征,且都比原石温润灰暗,古貌盎然,远胜新坑所产,向为玩家所青睐。一般冠予「寺坪田」、「寺坪桃花冻」、「寺坪水晶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