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桥的笑

标签:
引文杂谈 |
友人毛羽一篇旧文,曾刊于《书法报》。
友桥的笑【书法报】在线 » 发表于
2003-7-3
想到友桥,浮现出的总是友桥的笑。我曾在熟人中做随机抽样,问到对友桥的印象,十有八九竟也说到友桥的笑。友桥标志性的笑眼是眯着的——眼本不大,这样一来,就成了一条缝;嘴是张开的,露出了白白的好牙口,笑不露齿的古训我想友桥是知道的,可能他觉得这样的笑能给人一种坦然、不设防的感觉吧。
爱笑的人会让人觉得随和,没有架子,爱笑的人总是会有好的人缘。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爱和友桥打交道,于是友桥就真的成了友好的桥梁了。看到少男少女们总是围着友桥“老师长、老师短”地叫着,我等不由得又是羡慕又是恼怒,当然忘不了打击一番:也就是当启蒙老师的料,收一群小学生,不象我们,只招研究生。友桥听了并不恼,还是眯着眼张着嘴朝着你笑……
笑的好处多着呢。写写画画的人喜欢东西乱扔,倘若捡顺了反倒不顺手了,更免不了笔墨污染白壁与地板,友桥还多了一样——因为刻印,又多了粉尘污染。友桥的爱人小陆是我们公认的贤惠女子,贤惠的例子不少,只举其一:我们买书经常是要受到家长训斥的——书能当饭吃,小陆对友桥买书却不加干涉,友桥这家伙便得寸进尺了,家里4间房,他占了2间,犹嫌不够,竟抢占楼梯间的一块空地又搭上一小间,还美其名:××工作室。带给小陆的却是需要治理整顿的空间加倍了,对友桥这样不自觉的人,脾气再好的小陆有时也免不了有些发急:我可是新时代的女性,讲的是男女平等,凭什么总是你污染我来环保?友桥用的还是他的法宝——笑,可不是还有一说么,那叫“伸手不打笑脸人”,于是家庭的硝烟还没点燃便消解于友桥的一笑。
如果见到友桥成天笑哈哈的,便以为他是马大哈,那你可就被他的笑蒙蔽了。友桥为艺主打的是篆刻,主攻的是元朱文一类,我常把它比作东方不败的绣花针功夫,要刻出上品,不是才智高、心思缜密辈切莫为之。另外,这家伙于钳工、木工无师自通,油漆活做的也很地道,黄石印人的刻刀大都出自他的手,亲自选料,亲自打磨,完了还送到您的手上,据我所知,“程氏制造”还出口到了外地。假以时日,不知能不能创出象“王麻子”一样的品牌。家里的笔挂,是他用捡来的树根做的,修饰上漆后一看,宛若飞翔着的鹤。茶几用的是残弃的一扇雕花的窗扇,配上支架,再搁上玻璃面,古旧中散发出丝丝洋气,不禁使人发出化腐朽为神奇之叹。人们不是常说“心灵手巧”吗?这样一个巧手,怎么可能安上的是一颗愚笨的心呢?
程友桥同志在公家做的是办公室主任的差使,这实在不是件容易干好的活儿,他却能让几任领导称心,又让广大群众满意,年年考核优秀票得的总是最多,我于是每每感叹我们党真是知人善任。这家伙还常常宣扬“只做成功努力,不做成功打算”,又名其书斋为“半醒堂”,谓真醒心苦,真醉形苦,还要受人欺,故半醒最好云云。我听了便要冷笑,骗骗书画小苗可以,想骗我,那可是门也没有。
曾见李保田演的刘罗锅,那带些许狡黠味道的笑,和友桥的笑真是交相辉映。
前一篇:半醒堂美术作品(十二)
后一篇:半醒堂篆刻作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