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对成功的方法的宏音

(2009-04-26 15:33:18)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性散文

古人对成功的方法的宏音

先行/文

三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劭,在其不朽的人才学专著《人物志》中,对“成功”的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较为系统的论述:

(1)质理结合才能成功。质,就是人的资质;理,即所谓有“事理”。一个人的资质与事理相应,就产生聪明,这种聪明发展到能充分认识把握有关整理的程度,就能成为这一方面的成功者。所谓“事理”,即道之理,事之理,义之理,情之理。“道之理”指的是天地自然之理;“事之理”指的是社会、政治之理;“义之理”指的是礼乐教化之理;“情之理”指的是世事人情关系。一个人能否成功,全在于能否认识事理,而认识事理的根本在于具有与事理相应的资质。换句话说,人的主体资质与客观外界的事理相符合,才有成功的可能。

 (2)发展特长求得成功。他认为,人有八种能力,即聪、思、明、辞、捷、守、攻、夺。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这八种才能,并都很完善,那就“能通于天下之理”,而获大成功;如果只有这八种才能的某一个方面,那就应发展为特长,在一个方面取得突破而成功。也就是,根据自己特长的不同,靠聪慧敏锐成功,靠发明创造成功,靠远见卓识成功,靠能言善辩成功,靠应变能力成功,靠稳慎缜密成功,靠勇猛精进成功,靠论说严密成功。欲成功,必须扬长避短,看准自己的才能,重点发展。

(3)整合要素取得更大成功。英雄是成功者的典型代表。他认为,英雄是由“英才”的聪、明、智和“雄才”的力、勇、胆六种要素组成的。然而要有所成功,二者必须兼容。为什么呢?因为聪明的人,具有“英才”资质,却无“雄才”所具的胆力,那么他的见解就无法推动;而有胆力的人,具有“雄才”资质,却不具“英才”所具的智慧,那么他的事业也就无法取得成功。因此,“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历史上张良这样的人才可算是“英”的代表,而韩信这样的人才则是“雄”的典型。英和雄的成分在各人身上往往不平衡,比例多的成分就决定了一个人是“英”还是“雄”。“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只有英、雄平衡的人才能为王。“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如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就是这样的“英雄人物”。否则,“徒英而不雄,则雄才不服”;“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因此,“雄”只能得雄才,“英”只能得英才。“一人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是的,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是真正成功的人却又是那么的少。成功固然没有什么“秘而不传”的秘笈,但是刘劭老人家说的这三点(质理结合、发展特长、整合要素),就是通往成功的彼岸的一只必不可少的桥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资  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