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游埃及记(61)--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部分其他珍贵文物(1)

标签:
转载 |
![[转载]游埃及记(61)--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部分其他珍贵文物(1) [转载]游埃及记(61)--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部分其他珍贵文物(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罗塞塔石碑,又称拉希德石碑,至今被珍藏在大英博物馆。开罗的国家博物馆有一块仿制品。
石碑上用祭祀体象形文字、流行体象形文字、古希腊文记载了托勒密王朝的托勒密五世(公元前204—前181在位)的一份诏书。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麾下的一个士兵在尼罗河三角洲一个叫拉希德的村庄发现了这个石碑。
1822年,法国学者商伯良从这三种文字的比较中发现了了象形文字的规律,破译了失传已久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这才为后人打开了研究古埃及的大门。
![[转载]游埃及记(61)--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部分其他珍贵文物(1) [转载]游埃及记(61)--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部分其他珍贵文物(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游埃及记(61)--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部分其他珍贵文物(1) [转载]游埃及记(61)--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部分其他珍贵文物(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纳尔迈(即美尼斯)是埃及第一王朝的开国国王。他统一了埃及,开启了法老统治时代,建立了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长期而辉煌影响的王国,约在公元前3100年,他征服下埃及,使整个埃及初步统一成一个国家,开创了古埃及的第一王朝。
纳尔迈石板是古埃及早期王朝时期的艺术代表作。属于古埃及第一王朝,约公元前3000年。出土于 希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是上埃及国王纳尔迈统一埃及、建立了法老时代第一王朝并制做了这个雪花石板纪念碑。
此石板描绘了纳尔迈的功绩。作品分正反两面。正面:雕刻的是戴上埃及白王冠的法老纳尔迈,正在敲打戴矮帽子的下埃及人;右上角是荷鲁斯(Horus,保护国王的天神)右脚正提着一个人的脑袋,左脚则踩在六根尼罗河三角洲的植物上,每一根植物代表一千个下埃及人俘虏;最上方有两个人面牛头的哈索尔女神(Hathor,代表母爱与幸运的女神),中间是纳尔迈的宫室;最下方描述了下埃及人战败逃走的情形。
反面:最下面有一头牛正在冲撞一面城墙,这头牛就是纳尔迈的化身;中间部分可能在描述双方交战的情景;上方右侧有两排仰卧的人群,代表被杀死的下埃及人,戴着下埃及红王冠的纳尔迈则站立于左上方注视这一情景。
统一埃及之后,法老的王冠就变化为将上埃及的白王冠和下埃及的红王冠合二为一的全王冠了。
那两个长脖子、交颈的动物是什么?看上去是狮子的头和身,不知画成长脖子代表什么。可能也是代表交战的双方。
拉蔌荷特普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王子,他和妻子诺佛列特的坐像集中体现了埃及王族的雕像规则:人物正襟危坐,双腿并齐,男子右手横陈胸前,左手置于膝上;女子双手护胸,面容平静严肃,没有性格的刻画和情感的流露。古埃及王国时的雕像常常是这样。
王子除短裤外全身裸露,肩阔胸厚,肌肉丰健,蕴含着征服一切的力量,皮肤呈棕红色,可能是因为男子常常出征和常受日晒雨淋。女像则为淡黄肤色,娇嫩白皙,这是由于长期闺房生活养成的。这两尊像各有不同的美感。王子具有力的健美,妻子主要呈现出纯洁的柔美。雕刻的艺术语言极为简练,于概括中见刚柔变化,可谓古王国时期审美理想的典范作品。
门考拉和王妃双人立像
这是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法老王门考拉和王妃双人玄武岩立像。国王夫妇并肩而立,都是左脚略向前迈出半步,但没有行进的动势,全身的重心仍落在两只脚上。在埃及雕刻中从未表现过把全身重心放在一条腿上,而另一条腿轻轻地离开地面的人物,这种站立姿式增强了安定稳固的感觉。国王两臂垂直,双手握拳,以表示力量的集中;王妃左手弯曲放在国王左胳膊上,右手臂搂抱着国王的腰,这是埃及夫妇像的标准格式。尽管立姿呆板,但人物的面部隐露微笑的表情还是生动的。雕刻家对男女躯体作了不同的对比处理,通过薄而紧身的长衣刻画出女性柔软起伏的曲线和优美的体形,而国王在埃及雕刻中则是永远年轻、孔武有力而理想化的躯体。
玄武岩雕像,中间者是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法老王门考拉,两侧是两位女神,可能是哈索尔和伊西斯(也有人说是古埃及神话中,上埃及第十七诺姆主神的拟人化)。此雕像的工艺水准极高。
这件木雕立像高110厘米,属第四王朝作品,原名叫卡别尔王子。当时,王子作为王家族庄园的管理者,类似工头的地位,在田间监督奴隶劳动,兼及组织人力筑坝修水渠,据说这件雕像出土时一个旁观者惊叫道:“这是我们的村长。”事实上他也像个村长,他那肥头胖脑的神气使人联想到一个忠于主子、欺压奴隶的乡村小吏的典型。
埃及肖像雕刻中的法老和王公贵族雕像,按宗教规则严格遵循“正面律”程式,所以这类雕像的姿态和表情都较僵化呆板,神性多于人性。但是身份低贱的人物的雕像就很少受这种程式的局限,更多偏重于生活形态的写实。这类人物大多是作为俑陪葬的,比较杰出的就有《村长像》。
这件雕像的姿式动作和表情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实。书记是记录主人言词的小吏,没有地位,所以不受王族雕像程式的约束。雕像刻画出这个书记在聚精会神地听主人讲话,准备记录的动作神情。雕像造型写实,对人物结构的处理丝丝入扣而不琐碎,这是第五王朝最生动的作品。
阿门哈特石碑
这是古埃及中王国第十一王朝(公元前2000年)时期彩色浮雕作品。画中人勾肩搭臂形成一个整体。人物和景物都被置于一个平面,在一条水平线上进行构图安排,极富装饰性,造型程式化富有简练概括单纯的美感。画中人物身份不详,但从4个人都戴着珠宝项饰来看,应该是上层贵族。右侧果盘中盛放的物品有水果,因形状很怪异,本人看不出是些什么东西。
墓室里的战士
在中王国时期的墓室里还流行一种小型的木制雕刻。最有名的是在阿西尤特地方的一个将军墓中发现的有80个战士组成的队列雕像,像高40厘米,有弓箭手和枪盾兵。其中的弓箭手是来自努比亚的雇佣军。
群雕列队战士被表现在行动之中,身体裸露,健壮有力,只是在每个人的腰间系有朱色裤式短裙,个个神勇善战,很有生活气息。
导游说,在博物馆里展出的黑色武士俑是属于上埃及的,红色武士俑是属于下埃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