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令读史(104)-“雅利安人”大迁徙

(2020-02-11 23:21:50)
分类: 司令读史
四、考古学与分子遗传学下的“雅利安人”大迁徙

  四、考古学与分子遗传学下的雅利安人大迁徙 



在纳粹的雅利安学说破产之后,上个世纪50年代,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考古学研究所的德国女学者金布塔斯(M.Gimbutas)率先提出的雅利安人黑海-里海起源学说逐渐被学界所接受。

司令读史(104)-“雅利安人”大迁徙
向东这支叫Tocharian吐火罗

她提出,印欧语系最初起源于乌拉尔山南部到伏尔加河中下游的草原地带(即里海北岸)。这是一种主要基于考古发现而确立起来的理论。金布塔斯认为,在原始印欧语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他们的葬俗。他们将死者埋于地下的墓穴中,一个墓穴可能就是一个家庭,里面所埋的一般为一个妇女加一两个孩子,或一对成年男女加几个孩子;墓室用石头或木头筑成房屋状,可能表示墓穴即为死者之住房,然后再在墓顶上建造一个圆形的小坟丘。由于这种坟丘在俄语中被称作“кургáн”,意思是坟冢。所以,吉布塔在1956年出版的《东欧史前史》(The Prehistory of Easten Europe)中将原始印欧语文化称作“Kurgan Culture”,可以译为坟冢文化。由于发掘工作比较充分的颜那亚墓地最具特色,也被称为颜那亚文化”(Yamnaya Culture)。时代大约在公元前36002200年。 

金布塔斯的墓冢理论得到比较语言学的佐证,印欧语在亲缘关系上与乌拉尔语系的芬兰乌戈尔语族最为接近,这个语系最主要的代表语言是匈牙利语和芬兰语。这种语言起源于乌拉尔山的中部地区,这一地区与印欧语系的发源地里海北岸草原地区又是相邻的,因此印欧语系与乌拉尔语系具有密切的联系。 

金布塔斯认为,生活在里海北岸的原始印欧语居民后来逐渐向外扩展。在里海东部,形成以米奴辛斯克盆地为中心的阿凡纳谢沃文化(Afanasevo Culture,约公元前3500年至前2500年),进而发展成为安德罗诺沃文化(Andronovo Culture,约公元前2000年至前900年)。这些遗迹都是伏尔加河流域原始印欧语文化向东扩张的结果。根据金布塔斯的说法,原始印欧语居民向西共有3次大的扩张运动。第一次向西扩张发生在公元前4500年至前4300年前,他们在现在的第聂伯河-顿涅茨河流域,也就是乌克兰南部草原获得了统治地位,创造出了斯莱德涅·斯多格(Sredny Stog)文化;他们还进而向西渗透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影响一直波及到巴尔干半岛北部。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聂伯河西岸,距离基辅250公里的属于斯莱德涅·斯多格文化的遗址德列夫卡,发现了被马嚼子磨伤的马牙和鹿角做马嚼子,这个遗迹时代在距今6000年前,属于斯莱德涅·斯多格文化的遗迹,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驯养马匹的证据。 

马的驯养在人类迁徙和战争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原始的雅利安人还被认为是轮辐战车的发明者。这两项重要发明使得原始的雅利安人不但迁徙范围空前广阔,而且在对非雅利安民族的征战中具有强大的优势。 

原始雅利安人的第二次扩张发生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前,雅利安人的文化一直延伸到意大利北部及波罗的海南岸,而多瑙河流域的土著文化则由于与原始印欧语文化相结合,演变成为全新的文化。第三次扩张发生在公元前3100年至前2900年前,印欧语居民来到希腊,同时中欧与北欧也被印欧语化 

而我们熟知的通常意义上的一次雅利安人大迁徙,发生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这一时期,赫梯帝国、米坦尼王国,和雅利安入侵南亚次大陆都发生在这一时期。这一时期雅利安人或张对应的就是安德罗诺沃文化。它因为上个世纪20年代,苏联考古学家根据最初在叶尼塞河流域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中心阿钦斯克附近安德罗诺沃村发掘的墓地而定名。安德罗诺沃文化的考古遗迹分布非常广泛,从我国的新疆西部一直延伸到东欧。南部可达到阿富汗北部。 

在金布塔斯看来,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欧洲实际上就可以分为两大区域,一个是原始印欧语雅利安文化区,另一个则由非印欧语居民占据的古欧洲。原始雅利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讲原始印欧语,过着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实行父系家长制统治,崇拜太阳神,好战,熟练驾驭马及车子,制陶及建筑技术都不发达。与此相反,古欧洲的非印欧语居民则是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实行母系统治,崇拜月神及死亡女神,崇尚和平,建筑、制陶及艺术发达。因此,这两个欧洲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及宗教信仰上都不相同。发源于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的原始印欧语居民,凭借着技术优势,(马和轮辐战车),逐步征服了非印欧语居民,使欧洲印欧语化(二战之后,由于雅利安一词的纳粹色彩,加上金布塔斯的德籍身份,她在自己的书中避讳使用雅利安一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所指的印欧语文化,和雅利安化实质相同)。在这个印欧语化的过程中,欧洲从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从和平的社会转变为尚武的社会,同时,原先非印欧语文化的一些因素也被吸收到印欧语文化中。所谓的西方文明,实际上来源于印欧语文化与非印欧语文化的融合。 

早期,金布塔斯的坟冢假说只是关于原始雅利安人迁徙的众多理论中的一种,但是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DNA分子遗传学被应用到古人类研究之中,金布塔斯的理论的到分子遗传学的印证而被广泛接受。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上个世纪80年代,DNA遗传学研究被应用到了古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对古人类研究的众多颠覆性成果。其实,早期的分子遗传学被应用到古人类研究之中并非为了发现雅利安人迁徙的证据,而是更为宏大的目标——揭开人类起源之谜。 

直达现在,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还会告诉我们,华夏的祖先起源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过去说是50万年以前,现在重新修订了年代,可以上溯到70万年以前。而就在周口店的同一地点,又发现了距今仅仅2万年的山顶洞人,于是人们很自然的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传承关系。 

但是通过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世界范围内对于各个种族民族的DNA基因遗传学研究的跨国研究却显示出,北京猿人跟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在地球最近的一次距今10万年的冰河期来临之前已经灭绝,而所有现代人都来自于15万年前的非洲智人。 

从考古学上的佐证是,在距今10万年,到四万年这个区间段的文化层中,中国各地都没有原始人类活动的证据。当然这并不是最主要的证据,最主要的证据来自分子遗传学,而这也是解释雅利安人迁徙的最有力的证据。 

我们知道,人类的DNA染色体有2346条,其中2244条为常规染色体,而特别的一对是性染色体。XX为女性,XY为男性。而研究针对的就是这条最为特殊的Y染色体上。由于他只存在与男性身上,所以可以描绘出父系遗传和迁徙的脉络。(各位女性这点上对不住了) 

DNA上,A\G\C\T四种功能性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不同组合,代表了不同的遗传密码,会形成不同的遗传性征。这个比较容易理解。而在这四种功能性核苷酸之外,还大量存在着非功能性核苷酸,性质类似DNA分子里的填充物。它们的排列是自由的。它们过了几千几百年会自由地发生一次变化,例如原本A的地方出现C。这种变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不承担自然选择的压力。这种变异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正是这种SNP单核苷酸多态性记载了人类遗传和迁徙的信息。 

根据数以十万计的抽样统计,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世界现代人,都是15万年以前的非洲智人的后代,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基因突变特征。 

而随着这项研究的深入细化,学者们发现了各个种族、民族之间存在的相同或不同的特别突变。而根据不同年代的古人类基因分析,这些不同突变的发生时间也逐渐被勾勒出来,构成了不同的种族人群特征,学名叫做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类群Human Y-chromosome DNA haplogroups)。例如,我们汉族和藏族在M122位置上以及它的分支M134位置上都有相同的突变,而分化时间是大约5000年前,这说明汉族和藏族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当然这里面也包括我们要讨论的雅利安人。 

与雅利安人迁徙密切相关的遗传特征标记是R1a1-M17,M198的突变特征,单倍类群为“R1a1” 

“R1a1”单倍类群被认为出现在距今1.3万年到7600年前,在第聂伯河-顿涅茨河流域,也就是乌克兰南部草原地区,也就是坟冢文化的发源地。 

在对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墓葬中的人体DNA检测中发现早期的青铜时代的遗骸,几乎完全属于单倍型类群R1a1,如果算上铁器时代的遗骸,R1a1的比例是77%。同时DNA鉴定他们大部分是眼睛蓝色或绿色、浅肤色、浅髪色。我们刚才说过,安德罗诺沃文化被认为是雅利安人大迁徙留存下来的遗迹。那么,DNA的检测似乎印证了纳粹对于雅利安人金发碧眼描述。 

但是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因为通过DNA检测确定那些群体带有“R1a1”单倍类群的特征明显,可以确定现代人那些是原始雅利安人的后代。这个检测结果令人瞠目。 

结果显示,其中:位于阿富汗北部和塔吉克斯坦南部的伊什卡希姆人(Ishkashimi)“R1a1”单倍类群的比例最高,达到68%,塔吉克斯坦的古盏(Tajik/Khojant),比例是64%,索布人(Sorbs),63%,(索布是一个分部很小的西斯拉夫民族,在今天的德国萨克森和勃兰登堡,人万人口56万人),吉尔吉斯人63%,(想不到以国家为单位的雅利安特征最明显的竟然是李白先生的故乡哈,李白的问题LZ以后会八),匈牙利人,60%,(把匈牙利人跟匈奴扯上关系的这次可以闭嘴了),波兰人,56%,乌克兰人,54%,阿尔泰人(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38%~53%,俄罗斯人47%,阿富汗普什图人,45%,白俄罗斯人,39%46% 

这个统计表明:中亚的部分民族的“R1a1”单倍类群的比例最高,而欧洲比例最高的是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统计中,北印度的“R1a1”比例也很高,在婆罗门种姓中高达40%,吠舍中的比例也达到了30%,反倒是曾被纳粹认为最纯粹的雅利安人,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比例都不高:最高的挪威只有23.6%,瑞典18.4%16.5%。而德国更是只有12%,甚至低于我们新疆维族的14% 

而与R1a1单倍类群相对的是R1b类群,R1b被认为是R1a的亲戚,但是形成时间要古老的得多,大约在距今三万年前,发现于欧洲和北非,是老牌的欧洲人的祖先,代表人群是出现在欧洲的晚期智人克罗马农人,因为这种古人类发现于法国克罗马农山洞的化石而得名。而克罗马农人的单倍类群是R1b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欧洲人,R1b的分布比例:比例最高的是西班牙的巴斯克人,高达89% 

提到巴斯克人,可能它最大的名气就西班牙著名的恐怖组织埃塔,巴斯克分离主义组织的简称。巴斯克人的语言是西欧唯一一种非印欧语,服饰和习俗也不相同。这个小小的民族在历史上就表现出强烈的内聚力,从不甘于外族的统治,并且勇猛善战。巴斯克人对西哥特人、罗马人和摩尔人的入侵,都曾殊死抵抗,是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被征服的民族。从19世纪起,巴斯克人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佛朗哥独裁政权时,靠武力维持了表面的平静。佛朗哥去世以后,巴斯克极端组织埃塔在西班牙各地制造恐怖事件,使数百名军警丧命。1998年,还发生了第三次刺杀国王未遂事件。卡洛斯国王在严惩恐怖分子的同时,多年来对巴斯克民族采取安抚政策,使矛盾逐渐缓和。1997年国王的小公主嫁给了巴斯克人,被认为有利于缓解巴斯克的民族情绪。 

现在,一个事实正在慢慢浮出水面,我们继续八: 

下面先看看西欧的R1b分布情况,英国,我们刚才说过英国的R1a7%,而它的R1b则平均在70%-75%,最低值在60%,而最高竟能达到91%!而德国的R1b也达到39%,远远高于它的R1a12%的水平。 

我们现在分析一下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的内涵:我们知道,R1a代表入侵的雅利安人,其种族代表是斯拉夫人,这是尚武的古老游牧民族,拥有马拉战车,操印欧语言。而R1b是最古老的欧洲土著,爱好和平,是农耕民族。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R1a的雅利安人不断通过各条路径吗,迁徙到欧洲西部,从而挤压了欧洲土著R1b人的生存空间,他们中的大部分被征服,称为了说印欧语的R1b,这里请特别注意——一般侵略者奴役被侵略者的最主要手段就是让他们学习自己的语言,比如日本占领Taiwan的时代,强迫Taiwan人学习日语,如果没有二次大战日本战败,其结果谁能设想呢?!于是,大部分欧洲土著R1b人群忘记了他们的被奴役的本来身份,还把自己假想成为侵略者R1a,就像发生在英国,和德国的情况。而他们中间坚贞不屈的极少数,就是巴斯克人,生存空间被R1a统治势力不断压缩,到现在在欧洲只有巴斯克自治区的7000多平方公里的狭窄面积,而谁能想象,他们曾经是这片大陆的主人。 

所以,所谓雅利安人大迁徙的真相应该是,少数雅利安部落征服了欧洲,强迫他们学习自己的语言,而他们本身的血统,则被大多数的欧洲原住民所同化。 

但是,在关于雅利安人的所有真相中,还有一个到现在无法解开,而且充满了自相矛盾吧,这就是他们对南亚次大陆的雅利安入侵。这部分我们还是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