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讲述一段历史
2016年7月,以宁明花山岩画为核心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广西这份地处南疆弥足珍贵的遗产,揭开神秘面纱广为世人所知。
2019年12月20日,应新浪广西之邀,司令小兵有幸再次来到最早记录在宋代李石《续博物志》上的花山岩画,如记“二广深溪石壁上有鬼影,如澹墨画…”透着神秘色彩。
第一眼,复为其古朴粗犷的造型、宏大的气势而赞叹,亦为古人虔诚的崇信而感动!
明江边高崖上,您可看到舞者们随着“咚呛咚呛”激越的铜鼓节奏,手舞足蹈,热烈而沉醉地投入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向神灵表达着自己的虔诚,或是祭日,或是祭铜鼓、祭鬼神、祭田神,用狂热的舞姿烘托出古老巫术文化的视觉幻境。
更惊叹古人怎样的努力甚至以生命代价,完成这绝壁上的至高表达!
细细再看,铜鼓、羊角钮钟、一字格短剑…众人划船、王者之座、飞头雕题(羽冠纹身)、摆手起舞…这些典型的受古滇影响的骆越文化元素,明确地告诉我们,是生活在左江流域的壮族先民之一骆越人,创作了这遗世傲立的伟大作品。
深入探究,岩画中多有出现的环首刀-汉刀,突出地挎在王者腰上,似乎代表着汉文化甚至汉政权,在秦汉时期已进入这一骆越人世居区域,并得到原住民的认同与接受。显示了左江地区民族融合纳入大一统中国进程的开始,这与《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此域设有郁林郡的临尘县、雍鸡县相符相印。
花山岩画,记录发生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历史,能告诉我们许多当时的于祀与戎,包括生育崇拜男女交媾。
左江岩画分布于左江及其支流明江近200公里两岸的峭壁上,其中大壁画有64处,以位于花山崖壁上的岩画为代表,因此将沿江各处的壁画统称为"花山壁画"。
游船驶过一处正在维护作业的左江岩画。
历史上,人们对这些岩画充满了敬畏,宋代李石《续博物志》“…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明代,张穆在《异闻录》中也提及“广西太平府有高崖数里,现兵马持刀杖,或有无首者。舟人戒无指,有言之者,则患病”。清代亦有"…遇者观之有所敬畏。”等记录。
"花山壁画"最高最大的红人人像有3米多,头插雉尾(羽冠),手执匕首(一字格短剑),横挂腰刀(环首刀),脚跨骏马(或为狗),威武雄壮,无疑是个首领。
"花山壁画"画幅宽将近200米,高约四五十米,上面用赤红色的颜料画着密密麻麻的图像,经统计约有1900多个,其中大小人像有1300多个。
花山岩画中舞动红人的后代,今天就在你我身边,就是老韦、老陆、老覃、老黎…贝侬贝侬(壮家兄弟),就是喜欢根咯根咯(喝酒)热衷山歌的贝侬们。正如歌中唱的“贝侬哎,壮家敬酒要唱歌,山歌声声伴酒喝,贵客越多心越暖。贝侬哎…”。
2019.12.20于宁明
-end-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