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令读史(96)-罗降隘,《上林县志》关于大明山

(2019-12-02 10:54:00)
分类: 司令读史

《上林县志》关于大明山

    民国时期编纂的《上林县志》 中介绍:“博邪山亦曰镆铘山即大明山之东南 出者,故今县城亭亮圩一带犹日镆铘乡”(黄诚沅,民国23)。

     清末民初编撰的《武鸣县志·图说·世志》中记载:大明山“高数百丈,延袤三百余里,上有风穴,下有神祠,古木连云障日”。

   《上鸣县志》转述历代旧志及民间相传,五代时道人莫四、卢六坐化于大明山,此为大明山人文活动的最早记录,后人把两者与同时代今武鸣夏黄村修炼得道的何邻列为三仙并祀,于起凤山立有三仙殿。

司令读史(96)-罗降隘,《上林县志》关于大明山

1. 澄州,唐置初名南方州,贞观八年改曰澄州,宋开宝申废,在宾州西北七十五里。

2. 无虞县,在县治东,唐置属澄州,开宝五年省入上林令为无虞乡。

3. 止戈县在县治西,唐武德四年析岭方县置,讹宝甲省入上林。贺水县在县治东北,唐澄州领贺水县开董喾久上林酬上志鬲丹卫在县治东二里。

4. 谨按南丹卫,赎在怀远府南丹土州,明洪武二十八年南丹士州莫金作乱,诏征南将军杨文讨平之,因废州,八月遂置南丹卫,永乐剽年奉旨迁徙上林县东一里。

5. 澄州无虞县清泰乡,都万里六令坚固犬宅颂一首诗耳扁并。
   序讣岭南大首领口州都云县令、骑都尉四品子韦敬办制,维我宗虽百居京兆流减南邑上望洲,阶列牧诸邦数封穷日一条县宰不可无持一自余承辙一获称登次开场柘境置州占驯…

6. 銀鄉關在縣南鎮錦山舊毒 
    謹按武緣縣志云,大明山與上林縣抵界又名鎮錦山,朋(明)鏡鋤寨巡檢司在此,今考武緣縣輿地全圖,鎮鑄寨故址在馬頭墟朗一郡,近黎口陰,陰道大明山蓬悄正在上林鎮鋤鄉,則宋之鎮鄉關當在今之黎口陰,奪其地尚呼桂關云關久地咸曹霸年,鄉人復砌石作闡以御彊。古漏關久妃遺雖尚存在思隴鄉與賓邑交界。洋渡開距洋渡垢半里倚山臨水,咸豐初年縣丞何鉞慶督國人捐資重者鼎建。

7. 罗降隘羅降陰在上林鄉二里上六甲水錦郁邊,上林武緣於此分界,輸朝在隘外砌起石一翼,堅惻莊土兵五十名防守,隘內立土風宮,彈壓後裁去。咸豐初年鄉人於盤上分界處砌起石牆一百一十餘丈。
   百牆隘距羅降隘八里亦林武交界地咸豐初年鄉人砌起石牆七十餘丈。

    另据《清一统志·思恩府》 罗降隘 “在古零土司南三十里,接武缘县界。有兵防守”。
 
8. 《方舆纪要》 卷111武缘县: 镆铘山在 “县东八十里。即大明山也。延袤甚远,旧为邕、澄二州之望”。

9. 佛子隘九鵝睦出露屢降伯瞿巷賢上團,綠崖隘在巷賢鄉下圜與賓州分界,道光間賓人於此築闢,合汜黎口隘在鎮鄉鄉。風門隘、山宅隘俱在思隴卿。羊角隘、蝦螟隘、相柳隘、二臺蠱、明佛隘、調洲隱俱在羅墟團。
   
司令读史(96)-罗降隘,《上林县志》关于大明山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