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法国的历史上,有过荣誉和骄傲的城市是不胜坟举的,然而,象土伦这样一直引起关注历史人们兴趣的,却为数不多。

这是因为,土伦发生过多的影响重大历史转折…最著名的1793年的土伦战役,不仅对保卫法国的大革命起了巨大作用,而且是拿破仑这一伟大历史人物的重要转折点。
拿破仑在土伦战役中崭露头角,二十四岁便荣升准将,从此走上了参与法国革命的宽广道路。

1789年,法国爆发了震撼整个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大革命…1792年9月21日,法国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国王,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国王的废除与共和国的建立,招致了欧洲列强的进一步干涉。

这场震撼整个欧洲大陆资产阶级的大革命之锋芒,不仅指向以路易十六为代表的波旁王朝和他们的反动统治,而且指向整个封建贵族阶级和封建专制制度(动了封建贵族阶级的蛋糕),因此,遭到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极端仇视和疯狂反抗。
1793年6月,在法国王党分子的要求和策应之下,英国、奥地利、荷兰、西班牙等国组成的反法联军,相继侵入法国。8月下旬盘踞在土伦城内的保王党人,居然引狼入室,他们为了防止政府军占领土伦,并换取英国军队的庇护,竟将土伦要塞和拥有30余艘舰只的法国地中海舰队,拱手交给了英国人和西班牙人,从而使英国和西斑牙军队不费一枪一弹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土伦。
这就是所谓"土伦事件"。

"土伦战役" …拿破仑提出,应该首先集中主要兵力,攻占港湾西岸的马尔格雷夫垒,夺取克尔海角,然后,集中大量火炮,猛烈轰击停泊在大、小停泊场内的英国舰队,切断英国舰队与土伦守敌之间的联系,迫使英舰撤出港口。如能这样,则土伦守敌在一无退路、二无援兵、三无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必然不攻自破。

…一致支持拿破仑的设想。据此拟定纳新计划,被立即送往巴黎,并很快获得批准。拿破仑因此受命担任攻城炮兵的副指挥。…由于小直布罗陀的失守和英国舰队的撤退,土伦的防御开始崩溃。17日下午,联军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土伦。

收复土伦在政治上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军事上的意义。收复土伦之后,法军在其他战场上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终于将外国干涉军从共和国的领土上全部赶了出去。
老城北高耸的法隆山Mont
Faron,海拔584米,长约3220米,东西走向屏障着土伦北部。那是能够俯瞰整个土伦军港奇观的最佳地点,市区和地中海一片碧蓝尽收眼底(木得上去,借图网上)。
山顶碉堡林立,纪念1944年8军盟军登陆的Tour Beaumont Memorial du
Debarquement也建在山上的最高处。
还有,那段陡峭山路也是两个国际职业自行车赛的赛道,即Tour de Mediterranee
(2月举行)和巴黎-尼斯(3月举行)。
法国海军博物馆(木得去,借图网上)

让司令必须赶到土伦,直接的原因是要一睹二战期间英国翻脸不认兄弟法国,对昔日“盟友”痛下杀手的"土伦沉船"发生地,实地体会令人唏嘘的非友即敌痛苦抉择。

二战初期,英法两国是盟友,英国曾派出数十万陆军,在欧洲大陆抵抗德军的进攻,但凭借空中掩护发动装甲集群闪电战的德军,迅速突破了法军苦心经营的防线,还未兵临巴黎,法国政府就宣布投降了。
贝当元帅等人选择和德国合作,在法国南部成立了维希政府。尽管维希政府宣布中立,但实际上和德国保持合作,是德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丘吉尔担心德国会夺取法国保存完整的舰队,毕竟当时法国舰队还非常强大,总体排名世界第四位,实力接近英国的一半。倘若德国获得了这支法军舰队,毫无疑问,将会对英国产生重大威胁,甚至不排除德国利用法军舰队,横渡英吉利海峡,对英国本土发动登陆作战。

寝食难安的丘吉尔下定决心,先发制人干掉这支事实上已对英国产生严重威胁的法国舰队。1940年7月3日,英国皇家海军“H舰队”在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的指挥下,将法国舰队围堵在军港内,开始执行“弩炮”行动,出动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轻重型巡洋舰等主力水面舰艇,对法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双方在北非的奥兰和米尔斯克比尔军港等地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法国海军损失惨重,包括布列塔尼号等3艘战列舰在内的一大批舰艇被毁,1297名法国水兵被打死,341人受伤,愤怒的维希政府断绝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英法这对昔日的盟友反目,法海军视英国为宿敌。
两年后1942年,美英两国共同制订了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火炬”作战计划,计划以此为跳板,进攻意大利,实现反攻欧洲大陆的目的。维希政府三军总司令达尔朗,出于对德国人的极度憎恨,而这种憎恨超过了对英国人的恨,他命令法属北非各地立即停火,并下令在土伦和达喀尔的法军剩余舰队迅速开往北非。但是,在土伦的法国舰队不愿与英国舰队一同作战,他们无法原谅英国人在米尔斯克比尔和达喀尔所犯下的罪恶,土伦舰队司令拉博德海军上将坚决拒绝了达尔朗要求。
法属北非各地停火的消息传到德国,法国人的投降激怒了希特勒,他立即下令占领全部法国,并计划夺取在土伦的法国舰队。面对德国人的包围,高傲的法国海军拒绝了英国人的援助,他们不愿意向敌人屈服,不论他们是德国人还是英国人,他们选择了一条最悲壮的方式——自沉。包括3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16艘鱼雷艇,16艘潜水艇,7艘通讯舰,3艘侦察舰,以及60多艘运输舰、油船、挖泥船和拖船在内的法国舰队全部自沉。

最终,为了不让英国获得战列舰等主力舰艇,法国海军把100余艘舰艇自沉到土伦港海底,这支曾经是世界第四的海军用充满悲壮色彩的自我毁灭捍卫了法国海军和国家的荣誉。


仅有1艘驱逐舰、1艘鱼雷艇和5艘油船因没有自沉而被德国俘获。另有3艘潜水艇逃到了阿尔及尔。


法国海军惊心动魄的大义自沉几近全军覆没,是法国历史上最悲壮、最凝重的一幕,让人们永远记住了法国南部这座伟大的港口城市。

“黎赛留”号战列舰,法国舰队留下的最后荣耀,1943年前往美国接受现代化改装,随后划归英国远东舰队指挥,直至1946年黎塞留号才回归法国的怀抱。
今天的土伦,风平浪静,安静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