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前在中国西北的贺兰山和阴山上发现了大量人面岩画...这些人面岩画与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人面岩画,
阿留申群岛到北美洲西北海岸近5000公里分布的人面岩画, 以及我国国内南北东西陆续发现的的人面岩画如出一辙...
无疑是同一文化来源的史前人类迁移印记。
贺兰山人面岩画
阴山人面岩画
北美洲西海岸人面岩画
中美洲阿兹特克文化大地神,脸有两圆饰, 与人面岩画似有传承性。
玛雅文化太阳神玉人面,脸上有两圆凹,曾嵌有宝石。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所藏商钺
1965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山东出土了两件类似商钺。从商钺人面像上方头部看,既象太阳辐射线又象羽毛,而这种头饰形象却又是印第安人的典型头饰形象。
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的钺,山东益都出土
国家博物馆
这必然是有关联的文化。。。但在这一文化的来源和持有这一文化的族群问题上, CCTV-4 此片只留下"到底是什么人...?"
欲言又止草草带过。

法国韦泽尔峡谷史前岩画 约1-3万年前
史前图形岩画,在世界各大洲都有发现,但仅以人面为表现对象的岩画,却只出现在环北太平洋的国家和地区中,其它各洲没有或极少。在中国,有风格多样的岩画,人面岩画却是一个独立的类型和系统。
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宋耀良教授,多年倾注于史前岩画实地考察工作,是他在哈佛任访问学者时期提出美洲人面岩画是4000年前从东亚输入的结果。根据他的描述,人面岩画在中国境内衍生出三大分布带(总体上看与中国境内巨石文化带分布也较为一致):
一条是沿内蒙古高原与华北,河套平原的边缘线,从赤峰往西,沿各山脉的南麓,经狼山,阴山,到达巴丹吉林沙漠。
一条是逆黄河而行,从内蒙古,经宁夏,到甘肃,在两岸面河的山谷口,留下众多遗址。
一条则是从赤峰向南经江苏连云港,沿海岸线到达福建闽南和台湾万山。

司令不太认同宋耀良教授的传播路线方向, 倒是赞同网上不知哪位大仙出的这张人面岩画传播图~即西来-东传至东北亚跨洋美洲-南传至东亚。

宋耀良教授显然有意怱视了一个重要细节,就是贺兰山和阴山上岩画不但有大量人面,而且有更大量的驭马狩猎图。

之所以断定宋教授有意怱视,是因为他是专项研究这类岩画的杰出专家,他不可能视而不见。

他也不可能不知马与泛印欧语系民族的运用和精神关系。双马神是古代印欧人万神殿最早的神祗之一,始见于公元前1400年米坦尼协议(Mittani
Treaties)泥版文书的雅利安神名表,双马神的艺术形象又见于晚商青铜器,说明至少在公元前11世纪就传入中国。

对马的训驾及崇拜是泛印欧语系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双马神奈撒特耶是泛印欧语系共有的神,其造型在古代艺术造型中具有重要影响,在西亚和亚欧草原等文化中广泛流传并有多种变体。它最早出现在铜石并用时代的颜那亚文化(公元前3600年—公元前2200年)之中,后来在米坦尼、波斯、印度、斯基泰文化中广泛流传,并传播到亚欧内陆草原各民族之中。

新疆哈密岩画中的双马图

新疆哈密岩画中的双马图
。。。
要说清这人口迁移大势,还要推至东亚-中国人的形成说起。现代中国人是第四紀冰川末次冰期后迁移而来, 正如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一篇论文说到,中国人群的迁移来自于走南线和走北线两部分人群的融合。

现代人类走出非洲

地球末次冰期约于11万年前开始,于前9600-9700年结束。盛冰期大约在1.8万年前,这时是地球末次冰期的最冷时期,大量的海水被冻结在南北极和陆地冰川里,海平面下降160米,东海变成了大平原,
中国大陆的东海海岸线在今天冲绳海沟一带,东南亚许多岛屿都是连成一片的大陆。

这一时期,亚洲主要有西伯利亚冰盖与青藏高原冰盖,后者厚达1500米以上;另外,我国的华北、秦岭以及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也都有冰川分布。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类在北方还基本难以生存,主要被压缩在东南亚古大陆和印度南方大陆避寒。
东亚-东北亚旧石器时代人群被11-1万年之间地球末次冰期所淘汰
10万年以前或5-6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群与现在中国人也基本不存在血缘上关系,5万-1.4万年以内,走出非洲的现代地球人或趁末次冰期的间冰期期间数次北上,这段时期的石器文化人群或与现代人之间存在某些血缘关系,比如4万年前的柳江人和4万年前的北京田园洞人。但相信他们也基本上没有能活过1.8万年前的末次盛冰期(如山顶洞人,属晚期智人,距今约1万8千年前)。

“柳江人”距今已有四到五万年历史
此图亦取自网友所作,是用考古学样本的碳14数据所做的从公元前
24000年到公元2000年反映中国地区人类活动情况的图(该图到了近现代反而活动减弱,没有看明白)。其中实线是全中国的,虚线是中原地区的。可以看出从2.4万~1.4万年前中国地区几乎没有人类活动,从1.4万到9000年前人类活动开始增强,从9000年前开始人类活动频繁。
结合其他各种数据,都指向一个时间,1.4~1.2万年前,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类开始从印度南部大陆和东南亚古大陆向北方扩散。而公元前7000年,即9000年前左右人类活动开始频繁,欧亚大草原的北线形成, 这个时间点正是末次冰期结束的时候。
北线和西南线是东亚中国的文化与文明持续不断的输血通道。
12000-9000年前:扩散期。末次冰期结束期人群北上扩散形成聚落和氏族期,属于抢地盘时期。Y-O系越过南岭从南向北扩散,占据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早期黄种人则沿长城沿线从西向东迁徙,
从中亚地区兴起的细石器文化开始扩散到中国北方。南北两方向迁入的族群共同形成东亚-中国地区的土著居民。

4200
-3000年前:转换期。青铜文明从西南和(主要是)西北两条线差不多同时传入中国,北线同时带来马和马车等划时代的先进器具。中国土著新石器文化被青铜文明取代,东亚-
中国区华夏文明形成。

~~~~~~~~~~~~~~~~~~··············
内蒙古桌子山人面岩画
回到个性很明显的人面岩画, 似乎看不到形成与成熟过程, 而后这文化亦消失无踪看不到本土传承的迹象, 符合迁徙进入--
然后离开的过客文化特征。这种过客文化(文明)现象在我国历史上不少,
三星堆文化, 古滇文化就是如此。

石家河文化玉人头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石家河文化是青铜时代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
人面形玉雕是石家河文化的代表, 是目前司令能看到的似与人面岩画有些许传承或互相影响的遗迹。
这已较为明显的西亚两河文化的印记

尤其这玉鹰,两河文化的象征性标志
看看俺身边 ...
与人面岩画断代相近, 广西南宁200公里范围出土一批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大石铲, 其制作水平之高令人惊叹! 至今不能明确何人所为
? 用什么手段所成 ? 紧接而来的青铜时代也没见着有相当技术与文化水平的继承?
司令严重怀疑这也是一个过客文化。
~~~~~~~~~~~~~~~~~~~~~~~~~~~~~······
“你没有思想不要去怪环境,只能怪你自己”--
出自朱大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