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实拍北京最后一座公共澡堂(组图)
~~~~~~~~~~~~~~~~~~~~~~````````
考究下去,发现中国的澡堂历史还很长,应该是伴随中华可考证的文明史(3600年前,商始)而存在。
先秦时期浴室有个专用词"湢"。
周代"湢"已多见于典籍, <礼记 内则>云: "外内不共井, 不共湢浴"
说的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

澡堂必定是继浴盆的使用之后出现的。浴字在甲骨文中由“人”“皿”和四个小水点组成,像是一个人浴于盆中。甲骨文的浴字表明,商代已进入用浴盆洗澡的时期。

道光年间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虢季子白盘”,属于周初贵族虢公的第三子白的御用品,与现代的浴缸相似,收藏在北京中国博物馆。
看到这张图,司令大为激动了一把,真没想到商周人竞能把实用器也造得如此高大上!看那材质形制和制造工艺,您可以读到先人的那份沉稳大气睿智工巧和极高的艺术感
!!

“酒池肉林”是一种檄文式的夸张,之中”池“即浴池。这样的画面并非单纯出于画家的想象,考古专家在河南偃师商城内,就发现了商代帝王的这种浴池苑。

秦汉帝王宫室的澡堂惊人地发展起来。1974年,咸阳市东咸阳源的考古发现,秦始皇咸阳宫建有御用的高级浴室,室内有浴池、取暖的壁炉、大型地漏及排水管道等;此外,宫中还建有供妃嫔使用的大浴室。

2200多年前战国
秦阿房宫遗址四周排水管道
秦汉之后, 浴室大多不用"湢"而用"浴", 汉人伶玄<赵飞燕外传>裁: 汉成帝为赵昭仪大建宫室时,
专门为其建有浴室名"浴兰室", 内四壁镶嵌玉璧, 外四周黄金包裹, 极尽奢华。
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于全国,各地寺院中已有建澡堂的,为的是僧尼沐浴洁身侍奉佛事。
这一时期,社会上的公共澡堂亦已出现。《寿阳记》也许是现存对公共浴室作出最早记载的一部著作,文中记载公共浴室被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以迎合不同阶层顾客的需要,这已是成熟的形制,公共澡堂的创始应远早于上述文字记载的年代。
唐朝浴室最著名莫过于华清宫(华清池)。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还因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爱情故事而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白居易《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千百年后依然是当今的高尚生活景象。

华清池 海棠汤
传说中的贵妃沐浴处

华清池
莲华汤 唐玄宗李隆基沐浴池

华清池
尚食汤 大臣们洗澡的地方
宋代民间公共澡堂盛行起来,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国的经营性公共浴室出现在宋代,这是城市发展商贸发达人员往来频繁的结果。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称呼,如“浴肆”,因其以盈利为目的有如商肆而名之;“香水行”,因浴汤中多放有香料而名之,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云:
开澡堂者名香水行";此外,还有称为“混堂”(冷热水)的。
这一时期,公共澡堂已遍及全国。

<清明上上河图>林立的商肆之中有一家浴堂
元朝元大都的公共浴堂服务比两宋更为完善。十四世纪中期高丽有本<朴通事谚解>专门介绍元大都市井,
其中有详细描绘浴堂画面:

"大都的公共浴堂除了洗还有搓背梳头剃头修脚服务, 不过价钱不一样, 洗澡要交汤钱五个,搓背两个, 梳头五个, 剃头两个,修脚五个钱,
全套服务十九个钱。这个价钱并不贵, 一般市民能承受, 所以人很多。进入浴堂, 在伙计引领下, 将衣裳帽子靴子脱下放入柜中,
一个个赤条条走入池中, 洗一会起来睡一会又洗一会, 却出客位歇一会儿, 梳头刮头修了脚, 凉干身, 巳时却穿衣服, 吃几盏闭风酒,
精神别样有"。
这与现代澡堂景象已无二异, 读来就象描写北京的“南苑浴池”可以有。
明清 称混堂,浴池 浴堂,社会上的公共澡堂收费低廉,服务周到,有的澡堂通宵营业,是一种生活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明代出现了蒸汽浴,这是洗澡方式的一个变革。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兵部》云:“日必再浴,不设浴锅,但置密室。高设木格,人坐格上, 其下炽火沸汤蒸之,肌热垢浮,令童子擦去。”
-- 却正是现今之桑拿浴!

诚如丁帆<沐浴>所述: "作为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 洗澡不仅成为一种民俗风情,
而且亦几乎成为一种文化仪式."
而今"几乎成为一种文化仪式."的公共浴池,无可顾及地快速走向消亡。
~~~~~~~~~~~~~~~~~~~~~~~~`````
<司令读史>系列主要是梳理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中的西来源流,
今日"浴池 澡堂子"这题目, 还真不好下断论 。洗澡无疑是人类吃喝拉撒钢需的一部分, 是河里洗盆里洗池子洗个人独自洗众人一起洗?
我想还应是自然形成为主, 当然也可以独自形成或"几乎形成"一种文化, 就好比我们用筷子吃饭西人用刀叉吃饭印度人手抓饭,
都可以有也都挺好。
只是某一时期, 流行吃汉堡比萨鹅肝喝红酒, 大家也不应见怪, 类似的事情中国历史发生太多。胡服骑射我们都知道,
本辑还应知道的是 "海棠汤 ""莲华汤"等这些有瓣有弧边的石彻物件,
一节节套接的排水管道, 都是西传之物件,
希腊罗马时期都已很成熟普遍使用的城市设施。
明代出现的蒸汽浴 ,
司令估计也是元明大量阿拉伯和近东商人通过海路进入中国后, 带来的桑拿浴风俗(土耳其浴?)。
..放眼看世界,
西方浴室(浴场)文化发展很早也很完善.

古希腊公共浴室浴盆的样式
古希腊公共浴场开始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发展为沐浴艺术,所有大城市的体育学校都建有浴室。热水、蒸汽、淋浴已经成为希腊浴室的组成部分。

年初旅行英国, 在古城巴斯Bath,
一睹罗马帝国西部边城浴场的豪华讲究.
城市公共浴场是古罗马人高度文明的创造。巴斯古罗马浴场大理石砌成,用嵌石铺地,
有壁画雕像,居中是大健身房,有喷泉两座。场子占地六英亩,可容一千六百人洗浴。洗浴分冷热水蒸气三种,各占一所屋子。

图拉真浴场遗址
公元2世纪初,叙利亚建筑师阿波罗多拉斯设计的图拉真浴场确定皇家浴场的基本形制:主体建筑物是长方形、完全对称,纵轴线中是热水厅、温水厅与冷水厅;两侧间各有入口和更衣室、按摩室、涂橄榄油与擦肥皂室、蒸汗室等;各厅室按健身与沐浴的一定顺序排列;锅炉间、储藏室和奴隶用房在地下。

以后的卡拉卡拉浴场(211~217)、戴克利先浴场与君士坦丁浴场大体仿此建造。这几个浴场的主体建筑都很宏大。卡拉卡拉浴场长
216米,宽122米,可容1600人;戴克利先浴场长240米,宽148米,可容3000人。

露天剧场、斗兽场、浴场、广场是古罗马城市基本的公共建筑。这些用于社交、享受、模糊阶层界限的场所,功能之复杂堪比如今各大城市综合体。

古罗马人上浴场来,不单是为洗澡,
这里不只是净身的场所,更是当时的人们最重要的社交场所之一。在浴室里,人们交易、聊天、讨论、唱歌、饮酒,放松身心、消磨时光。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其浴室文化也随之衰落,
融入受罗马影响的后世各文化单元之中。
(谢谢"却不可知 ")

西班牙格拉那达,建于11世纪的阿拉伯浴室(Hammam Banos Arabes)。

土耳其浴场

土耳其浴场

土耳其浴场

后来出现的土耳其浴室融合了罗马浴室的风格和东方洗浴风俗的特点,可谓东西合璧,自成一体,
延续至今依然倍受推崇。

位于德国黑森林边上的一个温泉小镇巴登·巴登,
120多岁高龄传统而古典的佛里德里希浴场,建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浴池遗址上,其殿堂式的圆拱装潢则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建筑风格。
相比之下, "几乎成为一种文化仪式"的我国澡堂子,
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文化境界,无奈被消失是一种必然! 关心的是,
更有多少"几乎成为一种文化"的东东, 将消失在新的一轮西风东渐中; 更更关心的是, 我们能借大潮之势, 建立起多少"新中国文化",
能否形成比肩全球的"新中华文明"。
~~~~~~~~~~~~~~~~~~~~~~~~`````````
<<司令读史>>首篇语~~
我自己的体会:读历史,不能只读《诗经》、《楚辞》、《史记》、《左传》、《资冶通鉴》,不能只关注帝王将相朝政更替宫庭恶狡,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一些具体事物上来。特别是对生产力发展文化发展起基础性影响的事件,如以铜为代表的金属器、幅条轮车、秦砖汉瓦、、、、马、牛、羊、小麦、棉花蔗糖、、、胡琴、琵琶、、、等等都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来的?什么人带来的?
......
当您了解更多,自然会发现中国从来都不是独处于孤岛之上,从来就是世界的一部分。毫无疑问现在是,一百年前是,一千两千三千年前是,一万年甚至更久远都是。虽然因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的阻隔而远离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心,因而有我们相对独立发展的特色特点,但放在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与大势中,其脉络或叫源流还是很清晰的。
康有为认为我国远古传说“上古茫昧无稽”,是该改变的时候了。
~~~~~~~~~~~~~~~~~~~~~~~~~~~~~~~~~~~········
欧洲人泡澡堂的香(yan)艳(su)历(kao)史(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