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之美者为黄金。

 黄金是金属文化的象征,
与铜时代伴生而来,最早产生于6000年前的两河文明。

  
   
古埃及金碧辉煌的文化令人叹为观止,大夏(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黄金宝藏令人目不暇接,斯基泰被认为是草原黄金的主人。环黑海地区(Circumpontic
Metallurgical
Province)收集到的七万八千余件史前金属制品中有五万五千余件是黄金制品。金羊毛、金苹果的故事流传久远,西亚似乎有一个黄金时代,可与东亚玉器时代交相辉映。
 
     

著名的保加利亚瓦尔纳古墓。这是一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公元前4700-前4200年),也是世界上已知发现最早黄金制品的墓葬。这位部族酋长手握金柄石锤斧,身边还摆放一把,其功能明显属于权杖。
 
 
   
东亚黄金制品不早于青铜器。中国早期金器见于青铜时代早期(BC2000年)的齐家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三星堆等商、周时代文化遗址,大体而言与青铜相伴而来。金沙遗址出土太阳神鸟是绝世精品,已被指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金器的滥觞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决定了这一时期金器的形制、特点、用途与黄金器皿大行其道的后代有着较大的差别,以首饰器物和装饰于其他器物上的金箔、金叶、金片为主,器皿少见。
夏、商、周金器主要是装饰品和祭祀或礼仪用品 
,不难在中亚、西亚找到对应的原形。
 
       
  新罗黄金、鲜卑金饰、匈奴金冠、大夏黄金、斯基泰金器、巴比伦金叶、埃及金面一脉相承,都是金崇拜的体现。
 
    
埃及金面金冠金饰
 

图坦卡门法老(BC1341-1323年)的黄金面具 

 鹰形金冠 古埃及12王朝(BC1937-1784年) 
 
 
埃及金手镯  
 
 


Khnumet公主的头冠 古埃及12王朝 
 
“公主金冠”是古代埃及黄金工艺的代表作:造型简洁,以环状头箍为中心,上、下皆以叶片装饰。金片工艺品在两河文明的乌尔王朝(约前23-22世纪)也十分流行。
 
 
 
 新罗金皇冠

金冠或步摇冠从埃及两河-斯基泰,
进一步影响到了匈奴。匈奴、鲜卑、蒙古流行步摇或步摇冠,对新罗皇冠产生了明显影响,并且波及到了日本。
 
 

新罗金皇冠是5和6世纪新罗君主的头冠。目前世界上仅有十个纯金的皇冠,其中有八个在朝鲜半岛。
 
 
  
新罗金皇冠内冠                    
新罗金皇冠外冠
新罗金王冠的设计造型有很强的欧亚风格和巫觋宗教世界树的特征。
 
 
中国三星堆金沙金器
 

金沙遗址出土太阳神鸟 ,
极致之美 ,
与三星堆文化同样"突然出现,业已成熟"(约BC1600年左石)。
 
 

金沙遗址出土金面具
 
 

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BC1600年)
 
        
在古埃及、古西亚、古爱琴海、古印度文明中,青铜雕像、青铜或黄金面罩都是常见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乌尔地区,就曾经发现过公元前30世纪初的青铜人头像.
 
 
    
除三星堆和唐代外,古代历史中国纯金器发现不多,多以金镂或鎏金等点缀形式出现,明清之后纯金器渐流行。
 

   
镀金本是一种工艺,中国古代叫鎏金,春秋时期开始出现,至战汉时期风行。金的物理性极好,与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的表面,加热使汞蒸发,金就依附铜的表面,灿烂眩目。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就是汉代最著名的鎏金艺术品。
 
 


     
掐丝嵌宝石金辟邪、天禄河北定州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以金片、金丝焊接而成,以金粟粒(印度风格)
装贴周身,周身镶嵌绿松石、红宝石.
 
 


同出的金龙,工艺相同(显然自西或域)
 
 
战国  金怪兽  (斯基泰艺术)
  陕西博物馆
 
 
 
何家村窑藏金银器   
唐   陕博国宝之一
 
 

何家村窑藏金银器   明显的希腊风格
 什么时什么人传中国没有定论.
 
 

唐 銀鎏金狩獵紋高足杯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高足杯在唐金銀器中出土量相對較多, 形制風格也有一定類同,
為拜占廷風格,  採局部鎏金, 工藝精湛,
紋飾與何家村出土及北京大學藏品類似.
  
    
可以清楚地看到,前秦及汉唐亮眼的金器, 多为西域风工艺. 金銀器工藝在唐代達到頂峰,
而且是融合了中亞或羅馬拜占廷帝國的工藝及文化.  是地产还是整件输入?
司令认为是整件输入或输入工匠地产.  道理很简单, 如此高等级的文化产品,
不可能没有形成过程的"石头蹦出孙大圣".  向原发地寻找可能, 
就对了.  类似输入本博<见识两千年前的进口奢侈品>有述.
 
夏鼎先生曾指出,金银器皿到唐代才发达,可能是受到萨珊王朝金银器工艺的影响。萨珊王朝与唐王朝的频繁交流,其发达的金银器制造技术流传到中国。对唐代的金银器皿制作起了相当重大的作用。虽然中国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金银器,但是唐代金银器的使用数量之大,是前代所不能比拟的。考古出土的唐代金银器比以前各个朝代所出的金银器的综合还要多几倍。
 
 
 
金空心花珠  魏晋南北朝 
显然印度风格  《见识两千年前的进口奢侈品》有述
 
历史上中国周边民族金饰

内蒙古集宁市白家湾窖藏出土的匈奴金牌饰   
(与上图同源于斯基泰艺术)
 
 

  内蒙古赤峰辽墓出土的契丹人像
 
  草原民族金饰水平都不低,
有明显斯基泰风格,不是我们传统史说的蛮族文化低下的节奏.
 
 
 
 
古希腊金面具
 

       雅典的国立考古博物馆(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阿加曼农黄金面具”(Mask of
Agamemnon)。它也被称为迈锡尼文明的最好明证(约在公元前16世纪)。
 
 
 
迈锡尼(BC1700-1600年)金饰
 
 

 金长流碗希腊公元前2200-前2000  
卢浮宫
 
 
 
 
斯基泰金器

    位于蒙古北面,方圆166,000平方公里广布草场和雪峰的图瓦共和国,是历史上最早、最强大的一支游牧文化——斯基泰人的摇篮。他们是一群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中亚地区逐水草而居、桀骜剽悍的游牧骑兵,以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库尔曼的标志-斯基泰大角羊(同学们对比一下上面陕博那只!)
 
 

   

 
 
  
 
         图瓦共和国,一座大积石冢的发掘中,
出土单金器就超过5,700多件,
大多数是动物形制的小造像,特别是那些公野猪和似虎类狮的猫科动物。这改变了人们对这一"只识弯弓射大雕"强悍民族的认识。但也有学者认为斯基泰人毫无艺术禀赋,所以环黑海地区的那些闻名遐迩的斯基泰金饰均出自希腊人之手。
 
 
 
 匈奴王金冠

    鹰顶金冠饰又称匈奴王金冠    
内蒙古博物馆收藏
 
         
这件鹰顶金冠饰由冠和额圈组成,纯金材料,总重约1.5公斤,战国时期(BC500年左右)。    
 
 
 
   
    大夏黄金
| 
 
     
大夏(Kingdom of
Bactria)即是位于今日阿富汗北部的古国-巴克特里亚王国,该国约在公元前327年(战国)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并约在公元前130年(西汉)毁于游牧部落之手。堪称「阿富汗镇国之宝」的「大夏金器」(The
Bactrian
gold),是全球最重要的宝藏之一,内容包括来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约2万1千件金银珠宝。 
 | 
 

 
| 
 
    
1978年,苏联考古学家维克托.萨瑞阿尼迪(Viktor
Sarianidi)在阿富汗北部的6座古墓中发现大夏金器,成为史上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考古发现之一。 
 | 
 

大多是衣服上饰品
 

 

项饰很豪华
 
 

1979年阿富汗黄金之丘大月氏2号墓大月氏王陵出土的双马神黄金坠饰
 
    
林梅村在《吐火罗神祇考》一文中曾指出,此物带有吐火罗文化特征,为吐火罗人龙神崇拜之遗物。吐火罗龙神崇拜源于古代印欧人宗教中的双马神,双马神本为雅利安人、伊朗人、斯基泰人、塞人等印欧人共有的多神教神祇之一。龙神崇拜遗物除在席巴尔甘出土外,亦曾在库耳欧巴萨尔马泰人墓葬、里海-黑海北岸颜那亚墓地、哈萨克斯坦塞人墓地等墓葬中出土。在中国境内,其也曾在新疆轮台县琼巴克古墓、新疆吐鲁番艾丁湖西汉墓、内蒙古西沟畔战国墓、宁夏倒墩子西汉墓等墓葬中出土。
 

步摇冠、摇叶饰片与游牧民族有很大关联,这东西从西亚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都有出土
 
 
 
      印第安黄金
   
哥伦比亚波哥大世界最大黄金博物馆,收藏了3万件印第安人几千年来使用过的金器,还有许多精美的陶器和玉石制品



   
。。。。。。
 
 
   
海洋和山脉不能阻止人类迁徒和交流,互为邻居,时刻互动。帕米尔高原西边或中亚与西亚之间有青金石之路,东边或中亚与东亚之间有玉石之路,沟通东西的是青铜之路。丝绸之路是双向交流,青铜之路亦然,洲际互动在青铜时代已蔚然成风。牛羊往来,骏马奔驰,麦浪滚滚,欧亚非三洲之间并无明确的分界线,旧大陆已形成连续互动的体系。
 
 
 
~~~~~~~~~~~~~~~~~~~~~~~~~~~~~~~~···
 
本文摘要于 易华的《青铜时代世界体系中的中国》
 
                                                       
《青铜之路:上古西东文化交流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