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想做机制炭的朋友的劝告
(2009-05-23 19:11:21)
标签:
杂谈 |
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是从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上了解到机制木炭这个行业的,很多人投资的依据也仅仅是从广告宣传上而获得,很少有人真正下功夫对投资机制木炭进行各个细节的分析,因此,许多投资机制木炭的人,都以失败而告终。机制木炭行业商机怎样?能不能投资?适合什么样的人投资?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问题都是在投资前必需了解的。本文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广大读者参考,投资中的具体问题,请结合自己实情做理性的分析。
1、机制木炭的广告宣传可否作为投资依据?
机制木炭之所以受到投资者热捧,差不多都是由这些因素引起的:能源短缺的现实,资源综合利用的国家有利政策,“产品利润率高,设备投资少”,“技术简单易学,”“原料来源广泛”,“投资回收期短”,“市场供不应求”“设备厂家有技术实力和销路作后盾”,“生产成本极低”……等等。
能源短缺,资源综合利用的国家有利政策这是事实,但后面的一些因素就要客观分析了。特别要说明的是,一个工业生产型企业,净利润率如果能达到10%就是相当不错了,并不像厂家宣传的“吨生产成本400元,售价几千”那种夸张程度。
“设备投资少”——确实几台机器下来只有几万块钱,固定资产投入不多,但一个工厂的投资,除了设备投资,还包括流动资金,技术投入,开办费用等很多项,如果没有其它投资的支持,机器就等于废铁一堆。
“技术简单易学”——你实地看到的操作很容易,没想到交完钱以后,一台原封不动的机器到了自己家居然不听话了。技术是无形的,要真正做出来产品,技术并不是简单容易,一看就能会的。
“原料来源广泛”——凡是含碳的原料都可以用此设备生产出木炭产品,这种说法是在不计算加工成本和原料成本的情况下,而且做出来的仅仅是产品,是不是商品就要另当别论了。
“市场供不应求”——木炭市场的供求形势是优质木炭供不应求,劣质木炭没有市场。但能生产出的优质木炭是不容易的。
“设备厂家有技术实力和销路作后盾”——技术是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完善,买机器设备时学的技术很难生产。卖机器前签的回收合同,回收价格可能会低于将来你生产的实际成本,常年低于成本销售给一个固定客户的生意,没有人愿意去做的。
因此,对于广告的宣传,不要作为你投资的依据,要理性对待。千万不要人家设个套你就上。应该保持平常的心态,客观的做出投资决策。
2、机制木炭是不是什么料都可以做?最好的原料是什么?
首先要搞清“可以做成产品”和“可以做成商品”这二个不同的概念。机制木炭行业是有局限性的,有化学基础知识的人都知道,所有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碳水化合物,把里面的水分解掉,就是炭了。什么都可以做炭的原料,但是做“商品机制木炭”,不是什么原料都可以的。
机制木炭,燃烧性能第一重要,而灰份又是直接影响燃烧性的。农业专家测试出的数据表明:木屑灰分0.9%,棉柴灰分17.2%,稻草灰分19.1%,玉米秸秆灰分5.1%。由此看出,秸秆不太适合做机制木炭。机制木炭适合的原料是锯末,但杨木,桐木,桉木等的锯末,由于其木质结构疏松,属于速生林木品种的软木,在燃烧性能上也不是很理想。相对而言,生长缓慢的硬木就比软木做炭性能好好得多。松木、柞木、杉木、栎木、竹子等等,燃烧性能都不错。
也有人想到了用当地较多的木材下脚料,比如碎木头块,细树枝等加工机制木炭。宣传时也这样说:废物利用,而且同种原料,机制炭燃烧效率比原木炭高。多个粉碎机还可以加工更多种原料。可实际生产中的情况是,当原料本身的平均颗粒直径大小一旦大于3个毫米,第一,制出来的炭棒密度不实,很松散,第二,原料不会随着生产连续下落,出现蓬料现象,轻者机器放炮,重者停机。很影响生产效率。第三,据曾经试验过用细的废树枝粉碎成木粉的同行朋友介绍,整个粉碎过程中的加工成本(电费+粉碎机的损耗)已经略微大于直接购买锯末的成本了。
竹粉,大部分硬杂木锯末,大部分松木锯末,这些是生产优质机制木炭的理想原料,无论从质量和可操作性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另一个关于原料的概念,就是多少吨原料出一吨炭。首先要明白,这个原料数量应该是完全符合制棒要求的含水量的原料数量,也就是大约3吨左右含水量在5%-9%的原料出1吨合格的炭,原料一定要烘干,而不是自然干的原料,更不是湿的原料。自然干的含水一般是15~30%,湿的锯末一般是40%~70%。这些是大致的数字,可以参考。不过比较准确一些的单位是立方,大约15-18立方锯末可以出1吨炭,前提是人把锯末稍微踩结实些。含水越高的原料烘干越困难,烘干成本越大。
3、怎样核算生产成本?机制木炭的市场价格是多少?
按做2.5-3.5吨原料(按出烘干机以后重量计算),需270度电费+6个人工+100元左右包装费用+设备维修费用20元左右+日常开支分摊+销售成本分摊+设备折旧分摊。
3吨烘干以后的锯末出大约1吨(晒干的不行,要烘干的),生产成本大约为:机器维护费60-80元,电费350元,人工300元,包装100元,锯末原料(根据当地行情,有的地方不要钱,有的地方几十元到百元一吨。这里含运费140元一吨算)420元,烘干用煤100元。按以上基本的成本计算(还未计入折旧费用,管理费用等),1吨的生产成本为1300多元。市场上一些杨木炭的价格为:1600-1700元/吨,松木炭质量好的可以卖到2000元/吨。客观地说,机制木炭的利润是不能达到广告所说的高利润。
4、投资机制木炭要注意些什么?
投资机制木炭要解决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工艺技术,二是原材料。烧炭看似简单的东西,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了。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样,直接导致产品质量的好坏。再说原料问题,凡是适合生产木炭的原料,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价格不高才能产生效益的,以锯末为例,它是没有准确的市场价格的,很多人用别人当地的原料价格做投资参考,这是不对的。原料越多,质量越好,价格越低,越值得做这个项目。
场地和环境。生产车间最好是敞开或半敞开式的,顶高4米以上最佳。面积按每日产量1吨来说,100平米可以了,大一些更好。380伏的动力电必不可缺,而且要符合你生产需要的功率数。烧炭本身有烟,有废气污染,因此选择地点要恰当。
安全。从原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全是可燃物,而且每个加工流程都几乎要靠加热来完成的,经营者要有安全意识。
5、日产一吨木炭的设备投资需要多少钱?
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不一样的,因地制宜是必须的,千篇一律的雷同设备是不会适合所有人,比如当地环保要求不同,你烧炭的方式很可能就不同,你在烧炭设备上的投入就不同。再比如原料的原始湿度不一样,那么你烘干机的很多参数就应该相应变化,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可以烘干机自制。
按日产一吨正品,制棒机+烘干机+炭化设备,最低投入在4万-4.5万元。
6、生产出口级木炭对原料和生产工艺有什么特殊要求?
出口炭一般客户要求灰分、挥发分、水分、含碳量、发热值几个指标,以及炭的外观(包括硬度,密度,外表面和尺寸等)。发热值,含碳量和灰分几个指标是 由原料好坏所决定的。所以说原料不好,技术再高也做不出出口产品来。
制棒好坏主要决定了炭的外观。而烧窑就关系重大了,这里面所有因素都受烧窑过程的影响。土窑烧制是最好的,出口产品炭化炉是很难生产得出来的。
7、木炭和竹炭的生产工艺是否相同?
不同。炭有很多,焦炭、活性炭、草炭等等,用途不同决定了这些东西的性能要求不同,生产工艺也明显不同,可以说这些是完全不同的行业。某些生产环节上有类似之处。但一些夸大其词的宣传往往利用这仅有的一丁点联系,去误导很多人。
8、机制木炭全套机器是否需经常维修,易损件是什么,修起来难不难?
如果工作人员按照技术要领和操作规程去操作的话,只有制棒机是需要经常维修的,烘干和烧窑等一般不用。易损件是推进器螺杆,也包括成型套筒。没掌握成型原理以及没有实际生产经验,修起来就难,技术掌握了,明确了维修要点和技巧,应该说很简单。套筒也磨损,没螺杆那么厉害,也不好手工修补的,靠的是好配件更换。每吨产品里设备维护成本如果技术掌握的好,也就20元左右,掌握技术不好这种直接成本增加几倍很正常,间接支出的成本更大(比如设备不能正常工作造成出废品或者停产)。
9、机制木炭技术有何特殊要求,操作人员需要专业知识水平吗?
技术有一定难度,但没有太特殊的要求。生产流程中不同环节对人员要求不同。1、原料采购和烘干环节使用的人以不怕脏不怕累的为好。2、制棒环节使用年轻人最好,需要的是有一定接受和理解能力和反应快,能随机应变的人。3、烧炭的要责任心强一些的,能指挥别人,休息时间能不固定的人,所以上岁数的会好一些。4、成品检验和包装需要的是认真负责的,最好农村妇女。5、设备维护(可以兼职),有较好电焊或者气焊基础,有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的。6、老板,懂经营管理,这是最重要是这个。
;1367457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