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县罗侯古堡

(2017-07-05 15:27:49)
标签:

甘肃

刘自主

散文

文化

原创

分类: 散文

宁县罗侯古堡

 

刘自主

 

民国以前,沿秦直道从午亭子(当时为子午岭地区最大集镇)出山到山口八十华里处有一村庄,因这一村庄踞午亭子刚好一天路程常宿过客,得名“盘客”后来写作了“盘克”。这便是宁县盘克镇的由来,在午亭子至盘客间有一古村堡罗侯。http://s12/mw690/001HMZI9zy7cp7mIEnFbb&690


从盘克一路向东,还没走进罗侯村就看见一簇绿树高高耸立塬上。这一簇绿色是一排四棵高大的古柏组成了。这四棵古柏自南向北间距五米一字排开,四棵柏树树围均在三米左右高二十余米。在这排树的正西方百米左右便是罗侯古堡的大门,堡门不远处有一槐树,槐树树围五米左右高二十米左右有好多枝干折去。据知情人讲古堡门口左右各一棵槐树,在门口两棵槐树到这四棵柏树之间有一行三棵南北向槐树,这棵槐树便是三棵槐树的其中一棵。整体来看古堡跟三排树木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状的三角形,有精通风水的朋友跟我讲这种布局是等级森严帝王之相,树木主秀,如此布局这里会多文人多美女。

说起帝王之相这里倒没出过什么帝王,一位老者告诉我罗侯以前叫作落侯,有侯爷在这里出生而得名的,这仅仅是个杜撰的传说。读书人这里倒出了不少,清末宁州同知杨指南及其侄府谷知县杨映霄便是这里人,近几十年来罗侯村靠读书跳出农门在外工作者也不在少数。至于美女,宁县民间有着盘克多美女之说,盘克有着“盘克街上挑下的(美女)不如罗侯摸下的(女人)”的说法,足见这里盛产美女。http://s16/mw690/001HMZI9zy7cp7qiiYL6f&690


罗侯杨氏据说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移民到这里的,最早在武洛居住后来向后(西)挪了三十里便叫做了罗侯。为什么向后迁徙三十里呢?大抵这与明代陇东东北部常有蒙古骑兵袭扰有关。以前文献中罗侯均记载为罗堠,这个堠就是瞭望敌情土堡的意思,看来罗侯很早就与土堡结缘了。杨氏来到这里,便按照风水先生规划帝王之相栽树筑堡,罗堠堡利用一个向西伸出山咀,开挖一条南北向护城河将山咀斩断,用所挖的土版筑成又高又厚城墙,一座三面临百尺危崖,一面城墙相隔的堡子就成了。建成后堡内住宅、商铺、学堂一应俱全,形成了完整社会体系,堡后西边悬崖自下至上开挖修建了八层架板庄子,最下一层靠悬崖和沟底隔离,形成了一个完整防御体系。杨氏经营古堡四百多年,历经明末清初战乱匪患天灾,到清末时罗侯堡已是一座富甲一方,周边众多村堡唯马首是瞻古堡了。

同治年间陕西回军占据陇东,董志塬失陷赴陕大道中断,庆阳外出依靠庆城—合水古城罗侯旬邑(职田),此时的罗侯是难民外逃和清军物资粮草运往庆阳的中转站。而此时陕甘总督熙麟驻扎在庆阳城(今庆城县),并在此设立后路粮台所有物资调至拨发,庆阳正发挥着临时省府的作用。此时无论回军还是流寇、清军都流传着“宁打罗堠堡,不打庆阳府”说法,足见罗侯富庶敌省。固原提督雷正绾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一度让自己精锐部队---翁德胜马步营驻扎罗侯堡取食。在战火纷飞哀鸿遍野时罗侯堡却是另一番天地,从庆城一路逃难过来的庆阳最后一位举人惠登甲却在这里安然地开馆授学。http://s1/mw690/001HMZI9zy7cp7wpUice0&690


罗侯堡最终还是被回军攻破,城破时村民们利用长绳攀下悬崖从堡后深沟中逃离,谁知刚出狼嘴又入虎口,四处逃散的村民又遭到清兵洗劫,连身上的衣衫都被劫去。当战乱结束时又遇瘟疫,村民或逃或亡罗侯堡几乎成为空堡。一位老者讲他们村都是一家子,现在村子的人是他祖太爷生育的十五个儿子,他的十五个太爷发展而来的。他这个祖太爷和他的十五个太爷他也说不清是谁,按他的说法他的那个祖太爷大概是宁州同知杨指南的父亲了。在老者家里看到了他修庄基时从古堡老宅搬过来石门墩,两个石门墩呈鼓状侧立,门墩上石雕的站立石兽已毁,浮雕的仙鹤、神鹿和衬托祥云、牡丹图案经过几百年依然清晰可辨,老者虽然说不清祖上名讳,这老物件却是名门之后的很好印证。这座古堡在民国年间又被陇东悍匪赵文华攻破,劫去粮食时杀了许多村民。在那个烽火年代罗侯堡历经了无数次战火洗礼,追溯到明初建堡之时这座古堡经历了蒙古骑兵袭扰、李自成起义军的争夺、满清入关后的痛苦挣扎、陕西回军攻陷、民国各路军阀悍匪的光顾……,几百年来饱经风霜,沧海桑田改朝换代唯有古堡岿然不动,唯有这几棵大树怡然享受时光洗礼。

古堡屡破屡修,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仍保存完整,几百年九棵古树枝繁叶茂挺拔堡前。包产到户不久有贪财者将堡外古槐中四棵最为挺拔高大者卖给了陕西泾阳的木材贩子,四棵古槐被砍后,千年不遇的怪事发生了。古堡靠沟边处裂开了一米左右裂缝,村民们紧急撤离,不久大半个堡子塌下了深沟,靠沟的八层架板庄子掩埋的只有三层了,所幸村民撤离及时未有人员伤亡。http://s6/mw690/001HMZI9zy7cp7sRVLDe5&690


当我们走进废弃的古堡,依稀能感觉到古堡当年繁华,残留的房屋上隐隐约约的还留有文革期间的标语,在被村民开垦杂乱无章了土地上还能找见昔日房屋残垣断壁。只有这四棵保存完整的柏树依然挺立在古堡的残垣之前。

收录于2017年宁县文史《宁州古树》

2019年出版的庆阳市文联主编的《血脉中的庆阳》一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夜半虎啸
后一篇:这个夏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