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萧关路 问道兴隆山

(2017-03-01 00:10:35)
标签:

甘肃

刘自主

散文

文化

原创

分类: 散文

行走萧关路问道兴隆山

 

刘自主

 http://s9/mw690/001HMZI9zy7998E6LwIb8&690问道兴隆山" TITLE="行走萧关路 问道兴隆山" />


 

从庆城沿萧关古道一路北上,在古道两边这些几乎找不树木的山头上有序地分布着一些烽火台,在空旷荒芜的山间,高处却时有庙宇的出现。凡有人居住的山间高地建有庙宇这是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水布局,仔细看来萧关古道沿途濯濯童山之上的庙宇却有些特别。从马岭镇街北的火神庙一路向北相继有娘娘庙、祖师庙、文昌阁、祖师庙、牛王庙等众多庙宇,众庙宇是清一色道教庙宇,似乎这里道教一枝独秀。

 http://s14/mw690/001HMZI9zy7999oFozbbd&690问道兴隆山" TITLE="行走萧关路 问道兴隆山" />

  

儒、道、佛三家虽各有所重而相径庭,然仍能被融合会通,相济相补,和而不同,构成彼此共存共荣的文化格局。中国文化形成儒、道、佛三大脉络,共同撑起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天空,在民间出现了一种民众见神就拜“怪相”,乡下庙宇中时常会见到佛祖、观音、关公、药王同居一室的热闹场面,在一些有着宗教信仰民族看起来,我们汉族人缺少了信仰,孰不知这是我们对宗教文化思想的睿智利用。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宗教思维上,将儒、道、佛三教的思想合理利用。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和儒家入世、道家隐世、佛家出世之说,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http://s11/mw690/001HMZI9zy799asXiP00a&690问道兴隆山" TITLE="行走萧关路 问道兴隆山" />

在环县这个萧关古道贯穿全境历来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的地方,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形态在这里进行了几千年的拉锯战,战乱迁徙和生存的枯焦中形成了对道教的情有独钟诞生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皮影、道情无不与道教深深相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皮影、道情是道教文化的衍生品,同时皮影、道情也成了道教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环县每逢乡间庙会都少不了演唱酬神皮影。演唱皮影戏也是地广人稀的地方庙会聚拢人气的一种有效方式,既表达对神灵的感激敬畏之情,也为庙会增添了几分热闹。当然皮影戏在这里得到长足发展,是因为演出班子不需众多人员,行头家具较少一两头毛驴就可搬家的特点展迎合了这里地广人稀、山高路险自然环境的缘故。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纵观中国历史光影很早以来就用在了巫术和方士之术上,而道教的发端则以巫术,士术为本。后世道教做斋醮法事,亦与古人鬼神祭祀礼仪和礼制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崇拜神灵就要举行祭祀活动,而祭祀活动离不开“礼乐文明”,礼乐文明随着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逐渐由上层走向民间,被后来的民间方士和巫觋所继承,演变为道教的斋醮科仪。道教吸收利用了神仙传说与方士方术,先秦老庄哲学,阴阳五行思想,古代医学与体育卫生知识。是汉代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在汉武帝时期直接推动了道教丹鼎派的形成。后世道教所以成为多神教,即源于古代之鬼神崇拜,让生活中一个个普通的人物走上了神坛,这些神既有帝王将相,也有平民百姓,甚至残障人士。

http://s9/mw690/001HMZI9zy7998T0QUEb8&690问道兴隆山" TITLE="行走萧关路 问道兴隆山" />

当我们一路颠簸翻山越岭来到环县东北部的四合原时,似乎走进黄土丘陵的深处,环顾四周是看不尽黄土丘陵,这些像馒头一样丘陵在千年的风沙的不停抚摸中已经变得没了棱角,一个比一个光滑,似乎光滑地无法攀爬。在这样的丘陵相交汇的的地方总少不了几道干涸的沟渠,山脚下偶尔也有一两户人家。每隔几座山,山顶和半山少不了石油工人点缀上去的井架或者抽油机。在环顾四野享受这种苍茫与粗犷时,突然看见了东南方一座与众不同的小山,庙宇楼台沿山而建,苍柏劲松点缀其中,远远望去如一座城堡耸立在高原之上。这座山的出现犹如在沙漠深处看到绿洲一样提神,一种无形力撕扯着你去看个究竟。

 http://s5/mw690/001HMZI9zy799LJ3PsE54&690问道兴隆山" TITLE="行走萧关路 问道兴隆山" />

沿着新修的公路一直向南,穿过雄伟的山门,便到了山下。这就是陕甘宁道教文化圣地兴隆山,兴隆山当地人习惯叫做东老爷山,有三个山峁,东峰魁星峁和西峰玉皇峁狭长延伸,中峰祖师峁小儿浑圆,这便是信徒们所说的“二龙戏珠”山形。山形之奇不足为道,更为让人意外的在这群山万壑间不见点滴树木的地方,兴隆山却被茂密的松柏围绕,北风划过山间松涛呼啸,与这方圆众山成了天壤之别。了山坡沟壑的另一面却成了另一番景象,在这片干涸黄土丘陵地区干旱少雨很少有树木存活,偶尔山间活下来一两棵树木几十年过去了依然茁壮不了

走进兴隆山,首先看到的是林立的楼阁庙宇,岳灵官(岳飞)楼、王灵官(王善)楼、温灵官(温琼)楼、关圣帝君(关羽)殿、显圣(伍子胥)庙、大圣(孙悟空)庙、马灵官(马胜)庙、赵灵官(赵公明)庙、药王(孙思邈)庙、三官(天官尧、地官舜、水官禹)殿、虫王(刘猛)庙、二郎(杨戬)庙、文昌(张亚子)阁、五圣宫庙、龙王庙、百子宫、玉皇大殿、城隍庙、马王庙、碑楼、观龙阁……,将这个山头挤了个严严实实。平日见惯了高大恢弘的庙宇,你就会觉得这里每个庙宇都很小,小的以至于有些庙宇里面仅能容一人跪拜,一些楼阁身体稍胖一点人都难以登上。似乎刚才那种兴奋感遭受了一种打击,当你走进这些“微型”庙宇就会发现每一个庙无论是殿内塑像壁画,还是建筑上那屋檐脊兽都是经过精细打造的精品,更绝的是檐下的砖雕让冰冷的砖块活了起来。此刻你一定会不由自主地说句“浓缩的都是精华”。

http://s2/mw690/001HMZI9zy79bhwEmTDb1&690问道兴隆山" TITLE="行走萧关路 问道兴隆山" />

 

这些精致的庙宇,几乎云集了道教所信奉所有神仙和佛教主要神灵。其中元、明、清三代留存的15座庙宇楼台更是精品中的极品,塑像和壁画不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而且在塑像的表现手法中加进了蒙、满民族的人种特点,庙内塑像有数百尊之多。仅玉皇殿塑像七十一尊,高大的玉帝高居正中,左右摆布着金童玉女、青红二帅、南斗六郎、北斗七星,大殿两侧是二十八宿、三十六天罡、四海龙王、九曜星辰、十殿阎君的塑像,一尊尊庄严威仪,栩栩如生,犹如一幅3D版的群仙图。壁画更是包罗万象,不仅有阎王升殿、观音救难、老子一气化三清等鬼神传说,而且还有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唐僧取经之类的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这些壁画所表现出的场面宏大,人物景物众多,流传百年依然清晰壮美。最为称奇的是以国画的手法用葡萄演绎的葡萄人、葡萄龙壁画,在地广人稀饱受战乱和贫瘠煎熬黄土深处将葡萄的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如此表达出来,不仅是对神的期待更多是对命运的抗争。砖雕手法独到更是令人叫绝,这里的砖雕不仅有传统北方砖雕的特色更有南方砖雕的特色,美轮美奂,其做工和精细程度不亚于我曾经在苏州园林见过细腻的南方砖雕精品。砖雕内容更是丰富,有传统意义上有象征富贵吉祥和美好生活的柿戟瓶安(四季平安)、梅兰竹菊、花开牡丹、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麒麟送子、稳坐封猴(候)、天马奔腾等传统民族纹饰。在人物雕刻上更是惟妙惟肖,不仅雕刻了八仙过海之类的神仙,还有元代的蒙古武士,明代的耕读渔樵等现实人物的生活写照,活灵活现的记录了当时的生产生活,细细品来犹如穿越时空对话历史。

http://s8/mw690/001HMZI9zy7998V4SZV07&690问道兴隆山" TITLE="行走萧关路 问道兴隆山" />

http://s8/mw690/001HMZI9zy7998VeVEz97&690问道兴隆山" TITLE="行走萧关路 问道兴隆山" />

品读完这精致的庙宇群,你在为她的每一细节的精细感叹时不得不为这细小的精细构建的壮观惊奇,在群山万壑中能建成如此规模建筑群,无论木材还是石料运输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正当我为这伟大工程的建设疑惑不解时,突然看到了山腰间的一座林公庙。林公庙当然敬的是林公,无论是道教神谱还是佛教似乎都没有林公这个神,这里多出的林公庙让人最能联想到的还是这环绕兴隆山的树林,但这林公却与这片林子风马牛不相及。相传清顺治年间,环县秦团庄乡有一林姓男子在兴隆山修道,山上的庙宇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林道士决定化缘修庙。兴隆山一带地广人稀生活贫瘠,他花了半年的时间,走了千家万户,没有化到多少银子。他突发奇招,在山上过庙会时,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割了下来放在一个圆箩里,让人们投钱压他的耳朵,围观的人出于好奇,都来投钱,铜钱堆满了圆箩,他的耳朵从箩底钻了上来,在场的人惊得目瞪口呆,连忙拜到在地。周围一些府县的富户听闻这一奇事纷纷捐出银子,不到半月就筹足了建庙的银子。修建时,因缺少木料,林道士决定到附近的子午岭拉木材。一天清晨,林道士通知周围的百姓喂饱耕牛,说要拉木料。到了下午,仍不见林道士来牵牛,但见自家的耕牛卧在槽下,大汗淋漓,气喘吁吁。黄昏,人们却见工地上木料堆积如山,原来林道士带走了牛魂拉回了木料。康熙年间,林道士修成正果自焚后化作一道清烟冲天向南而去。人们深信林道士修成正果,为了纪念林道士,在祖师大殿的西山脚下给建起了林公庙。于是在兴隆山这座以道教文化著称的地方有了一座林公庙。

听完林公的故事,不由的你再一次认真地审视这里的每一座建筑,这每一座建筑里面蕴藏了多少艰辛,多少期盼。我不由得想起前些年去过的崆峒山,在山门前我看到了背驼砖瓦群羊雕塑,这些羊为崆峒山的建设出过力流过汗,是它们驼着砖瓦攀上绝壁修建了庙宇。我不得不说牛羊可敬,林公更可敬。

http://s3/mw690/001HMZI9zy79991FKg202&690问道兴隆山" TITLE="行走萧关路 问道兴隆山" />

问道兴隆山我却看到了三佛殿、韦陀庙、观音菩萨殿、地藏菩萨庙等佛教寺庙,有人说兴隆山是佛道合一。但我始终确信兴隆山是道教名山,因为这里的人们对道教的虔诚超乎你的想象,当一个生命在这片土地呱呱坠地就紧紧跟道教联系在了一起,喜出望外的亲属总忘不了神灵恩赐与庇护磕头谢恩,尚未满月婴儿啼哭时也不忘写几句道家的偈语贴在炕头,在生命的成长中无处不是弥漫着道情声音,皮影戏也是生活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挖窑安灶、婚丧嫁娶处处都要信道之人查下黄道吉日以和天意,敬谢神灵。即使生命到了尽头,也要请来道士醮师选好阴宅,打醮一番送上黄泉路。这几座寺庙的出现也绝非偶然,纵观两千多年道教发展,作为中国土生土长宗教却经历无数劫难,佛教进入后在统治者的推行下道教受到了巨大冲击,道家在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大道无形”的思想指导下曲线救教,在打压下,道观不排斥佛家跟儒家的大德供奉起了佛祖菩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崇尚儒释道三家融会贯通为民众所接受宗教。

http://s13/mw690/001HMZI9zy7998ZaBgEdc&690问道兴隆山" TITLE="行走萧关路 问道兴隆山" />

当我在这座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道教名山上接受完一次心灵的洗礼离开时,看到是山门上方朝里书写的四个篆体鎏金大字——道法自然。突然顿悟:问道兴隆山,无须多问懂得道法自然足矣!简单的四个字蕴藏的不仅是道家的哲学更是这世间万物和人类个体生存进步的哲理。

http://s7/mw690/001HMZI9zy7998XrXimf6&690问道兴隆山" TITLE="行走萧关路 问道兴隆山" />
发表于2017年第3期《北斗》 第2期《南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油坊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