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潮>教学案例分析

(2013-01-23 16:29:35)
标签:

杂谈

<观潮>教学案例分析

 

虽然执教<观潮>几次,但是每次上完总是有遗憾,虽然说教学本身就是有遗憾的艺术,但是本学期再执教<观潮>.我查阅了大量的教案,取他们之长结合我自身特点,设计了一下教案,上完课之后,觉得挺满意的.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我们可爱的家乡——日照以”蓝天碧海金沙滩”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师:从文中找出这俩词,标注出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认为它们是什么意思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相同。我及时抓住这个“观”字,教给学生理解字义的方法。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后理解“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显得很扎实。]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创设情境,分句指导朗读
师:“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三部分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

生:这部分写出了大潮的雄伟气势!

生:这部分语言优美生动!”……

师: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潮来时,那咱就先来学习这一部分。

[他们充分感受到了自己的意见得到了老师的尊重。就努力把它读得精彩,学生们立即进入状态,放声朗读,个个读得主动、投入。]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他读得很努力,但气势还不够。我不动声色,没有直接点评他朗读的优劣,而是引领学生都来用手做做翻滚的动作。学生在我的示范指挥下做得兴致盎然,有的甚至还用嘴给配上了音——“呜——哗——!呜——哗——!”)

师问:浪怎么样?

学生们异口同声:“大!猛!”

师又追问:“两丈多高,能有多高?”

生:我知道,一丈等于三米,两丈是六米,两丈还多——我想,能比一层楼高吧?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学生争着起来读,个个读得津津有味。)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他读的声音仍然有些平直,感情不够充沛。
师:“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就开始等啊,盼啊,终于听到了隆隆的响声,看到了潮水的影子。如果你就是观潮的人,此时的心情如何?你会怎样做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
生:我会兴奋地挥舞着手高喊:潮来了!潮来了!

生:我会拿起照相机赶紧拍照。

生:我会高兴的跳起来,向潮来的方向张望。……
(我让学生扮演观潮的人,想象模拟当时的情境。我高喊“潮——来——了——”学生有的欢呼雀跃,有的下位张望,有的做拍摄动作……教室里热闹非凡。我又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沸腾”、“人声鼎沸”的含义。再让他们读时,大家都读得兴味盎然,语调富有变化,感情处理得当。
此时,学生的朗读热情越来越高涨。)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生:我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学生们一次次富有感情的朗读,使得教室里掌声不断,激情无限。
生:我特别喜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熟读后紧接着让学生背诵,强化一下记忆,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齐刷刷地都举起了手,师自己也把手举得高高的)

师: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嘿,听说老师要与他们比赛,个个毫不示弱,读书的兴致更高了。宣布师生比赛开始后,我首先声情并茂地读完此句,不着痕迹地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对我精彩的朗读抱以热烈的掌声。
  轮到学生读时,我让他们个人读、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变换形式,人人参与,大家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看着学生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我明白,此时的他们真正体验了朗读的乐趣。)

[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四、媒体再现情境,回味享受朗读

此时,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了,观看录像重现当时情景。观看录象的过程中,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欢呼声,尤其出现与课文中描述相一致的情境时,他们更是兴奋地喊着“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课文的语言已经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了,学生不是在简单地说话,而是一种美的感情抒发!
 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练习。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王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先读后背,先扶后放,降低了背诵难度,很轻松地将这一段课文背诵下来。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总结:

以前的授课,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没有直观印象,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次在网络上找到视频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学习字词上,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朗读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本课注重了我注重了多种形式地读的应用:范读、自读、比赛读、齐读、配乐读、小组读等,学生在读中提高语感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读中对文本展开想象,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中顺理成章地背诵,积累好词佳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