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安门 华表

(2009-09-12 20:44:52)
标签:

古建筑

天安门

华表

诽谤木

桔槔

蒯祥

北京

杂谈

分类: 文化漫谈

天安门的设计者是谁

 

天安门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是世界闻名的古建筑。它的设计者是明代著名的建筑匠师蒯祥。蒯祥出身于苏州吴县的鱼帆村,世袭工匠之职,明永乐十五年,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年仅21岁的蒯祥作为朱棣的扈从人员来到北京(后担任宫室建筑的官吏,直至工部侍郎,在任职期间还参加了不少修建工程。如明英宗正统年间的重建三大殿,明景宗天顺年间兴建的十三陵之一的裕陵。史料曾有“凡百营选,祥无不予”的记载),他根据皇帝的旨意,经过四年努力在1421年,设计并建成了一座雕梁画栋的木制牌楼,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原名叫承天门。城楼的总高度是34.7米,正面宽62.77米,进深27.25米,形式为正面9开间,进深5开间(源九五之尊),喻示皇权的至高无上(承天门建筑完工后受到众口一词的赞扬,称他为“蒯鲁班”。当时有一张北京宫殿的详图现存南京博物馆,图中还有蒯祥的画像)。1457年7月,承天门被大火所焚。8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白请蒯祥出谋划策,建成了现在的样子(9开2层木构城楼),明末又被焚毁。1651重新修建。城高33.7米,广九间,进深5间,改名为天安门。

 

“诽谤木”——华表

 

天安门前的那对华表,是用汉白玉雕刻的。它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形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给人以美的享受。它是中华的标志。

华表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叫做“华表木”或“桓表”。另外,还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又叫“诽谤木”。诽谤一词在古代是指议论事非,指责过失,即现代的提意见,并百指造谣污蔑、恶意中伤。故“诽谤木”类似于现在的“意见箱”。

诽谤木是人什么样子呢?据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载:“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华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

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面的那对华表,蹲兽的头则朝向宫内。据传说:华表柱头上的蹲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沉缅于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它好象对帝王说经常出来看看你的臣民吧,因此叫“望帝出”;犼头向外,是希望帝王不要耽恋山水,废弃政务,它好象在对出游的皇帝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吧,因而名叫“望帝归”。自然这只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      情
后一篇:秋天里的奢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