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畜性与人性

(2009-04-18 10:56:23)
标签:

人性

重明鸟

老黄牛

六畜

五德之禽

千里马

黑马

林南溪

杂谈

分类: 随笔杂谈

畜性与人性

 

鸡狗猪羊牛马是人们常说的六畜,都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它的家族里留在世间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叫“千里马”。牛是人们用来耕作的,人类在公元前8世纪就开始对牛的驯养。它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并且也享有一个像“千里马”一样的美誉,叫“老黄牛”。不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耕作的职能已经弱化,今天人们养牛一般都是将它们用来作为肉、奶或皮革的来源,只有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人们,还在沿袭着榨取它们的力气之后,再食其肉,研其骨,熟其皮这古老原始的,物尽其用的饲养习俗或叫理念。

尽管有“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之说,人们渐渐也都不太喜欢“老黄牛”的称号,多希望称自己是“千里马”。这“老黄牛”与“千里马”,听上去多少带有一点农村人和城里人的区别,“老黄牛”好像显得有点“老实”、“土气”,有点“只晓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感觉。而“千里马”,倒让人感觉到那种文韬武略,能征善战的骁勇之气。当然,猪和羊就更不能提了,二者是名副其实任人宰割的弱势群体,尽管它们为了人类,无私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同样得不到人们对它的尊重,甚至用它们的名字组成的词语,都很难让人接受。生活中,人们非常愿意接受“千里马”、“黑马”这一类的赞誉,它总是一个人能力的代名词,哪怕是“老黄牛”的称号,也能说明一个人的品质。但是如果说谁像个“小绵羊”,恐怕就不是很雅的事了。再进一步,哪怕是把哪个人比喻成藏獒,也必定会招来麻烦,因为它毕竟是狗。更不用说“蠢猪”了,如果用这类动物形容人,已经发展到了骂人的地步。

这六畜中还有鸡和狗,下面说鸡。据说尧帝时,友邦上贡一种能驱魔避邪的重明鸟非常像鸡,很受大家欢迎。但是上贡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另外也不可能年年都来上贡,于是人们开始就刻、铸重明鸟放在家中,或在门窗上画上重明鸟来驱逐妖魔鬼怪。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后来就逐步改为画鸡,或把鸡剪成窗花贴在门窗上代替重明鸟(也有人说这就是剪纸艺术的起源)。另外鸡还有“五德之禽”的美誉。说是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是信德(其实应称其为“六德之禽”,它把身体献出来供人食用,应该称为“义德”吧)。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窗花时要有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传说女娲创世,正月初一造鸡)。更为重要的是,鸡的肉与蛋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餐桌上无法缺少的美味(就是在禽流感时,人们在食用时它也只是考虑杀死消除病菌),这时的鸡,已经成为我们人类宰杀的重要对象。当然人类对鸡的功绩也给予首肯,最为认可的是“金鸡报晓”,不管真假总把黎明的到来归功于鸡的鸣唱。人们都善待这位伙伴,为它建起了家,取名鸡舍。不过多数人还都叫它鸡窝,而且通常也把那些又脏又乱的地方比作鸡窝。人们讨厌它屎尿同排,且屙尿在屋内,更可恶的是它还在粪便中寻觅食吃。尽管说“无鸡不成宴”,它把躯体也奉献出来供人美餐,但是它们太依附于人类,太肮脏,所以人们在物质上只能给它搭建一个简陋的住处,无论春夏秋冬,鸡窝始终如故,夏不用降温,冬不需供暖。而在鸡无忧无虑,快乐生活的时候,人们在精神层面上还要予以蔑视性的嘲讽。什么“笨鸡”、“木鸡”、“铁公鸡”。吓猴要杀鸡,烹鸡用了牛鼎要遭非意,甚至杀鸡用了宰牛刀也成为笑谈。反过来人们只要愿意可以随意杀鸡取卵。虽然它是“五德之禽”,尽管有驱魔避邪之功,但终不被人所宠爱。

狗和人类之间的感情可以追溯到上万年以前。自从人与狗的伙伴关系建立之后,它就以不同的方式开始为人类服务。它尽职尽责地为我们放牧牛羊;拉着我们穿行于地球上最寒冷最偏僻的角落。凭着比我们灵敏1000倍的嗅觉,引导我们实施救护。帮盲人引路,陪哨兵站岗;不知疲倦地帮助我们照顾老人、孩子,为我们守护家园。狗成为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最忠实的朋友,最默契的盟友。还有一种最能说明它与人类的关系说法是:上天创造了人,看到人类如此怜弱,便为我们创造了狗。史书上还有两处记载很能说明它的地位。一是在春秋时齐景公有只爱犬死后,景公非常伤心,便下令替狗订制棺木,并要举行隆重的葬礼,后来因晏子晓以利害,才取消了那隆重的葬礼。二是汉高祖刘邦论赏时,对他那些同生共死的患难兄弟们的评论。他称萧何为“功人”,其他人均为“功狗”。这是在正规场所用狗誉人,并且是赞誉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张良、曹参、韩信、陈平等当世豪杰。

但是人类毕竟视其为畜牲,尽管说它是在一万多年前由狼驯化而来,可是它失去了狼的狂野与机敏,学会了人的奴性、惰性和愚氓,由行千里吃肉的狼,转化成了走千里吃屎的狗。虽然有忠诚与服从的优点,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但是,最终难改变其“喜啃咬”的习性,所以“狗”变成了令人讨厌的东西。哈巴狗,赖皮狗,疯狗应运而生(最惨的是当人最为恼怒时,用它作比喻的一句话,叫“猪狗不如”,居然名次排在了猪的后面)。就是狗的主人,虽用其忠诚,却也欺其忠实。甚至不给它搭个简单的狗窝。

没有列入六畜而常与人相伴的还有猫。猫以鼠类为天敌受到爱戴。尽管有懒猫、馋猫之说,但毕竟有一种饱含怜爱之意的昵称。世间狮虎豹等凶猛之兽都属其猫科,更有老虎学艺的故事把猫提到了“王师”的地位。它是一种极会宣传自己的灵物,一旦有危险或是遇见猎物,总是会大呼小叫,做出各种姿势以引起主人的注意,博取主人欢心,适时邀功请赏。特别是遇见狗时,他会做出可怜之状,甚至依偎在主人身边,假意媚主而寻求保护。它的这种本领,让人类忘记它生食活肉的凶残,所以它的主人经常将其抱在怀中,任其在头顶肩头攀爬撕扯,以至于和主人同吃同睡。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进化得了与鼠同乳、同眠的地步,反而更得人们的喜爱。它的主人们将其做宠物供养,几乎视其如生命,用世间最珍贵之物供其食用。鸡狗猪马牛羊等不仅是望猫兴叹,更怕哪一日自己的躯体会变成猫食。

这个没有被排在六畜中的猫就这样,成为人之最爱。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牛耕地,马拉车,狗吃屎,鸡刨食,杀猪宰羊猫吃肉,这种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现实。想来这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根据动物各自的属性而加以精心培植的结果。一句话,猫狗之性终取于人性。在整个人群中也同样存在着类鸡、狗、猪、羊、马、牛和猫的群体现实。有人为了“主人”劳累奔波一生,得到的只能是“千里马”、“老黄牛”、“领头羊”、“看家狗”的称号。如果你真的人模狗样的拿根鸡毛当令箭,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鸡狗猪羊马牛只能是主人养的家畜,叫“六畜”,是进不得厅堂的,你只有卖命的份。而登堂入室受宠者(不能不想到那些太监等),只有会讨主人欢心而得势的猫,若不然也就不会有猫噬鹦鹉之说。

如此看来,这牛耕地,马拉车,狗吃屎,鸡刨食,杀猪宰羊猫吃肉的事。是畜之性也更是人之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说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