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晕轮效应的作用

(2008-12-04 21:09:53)
标签:

历史

晕轮效应

金人

六贼

宋徽宗

秦桧

杂谈

分类: 随笔杂谈

晕轮效应的作用

 

“晕轮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的,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它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我把它理解为通过“窥一斑而见全豹”这种以偏概全的方式,对人或事进行认知和判断的现象。如现实生活中以貌取人的一见钟情,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等都是这种心理效应作用的结果。

历史上这种事情多不胜数,不用说现在明星们的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之情,就是一国之君也同样因个人的喜好而爱屋及乌和恨及袈裟。据韩非的《说难》中记载,卫国的弥子瑕受卫灵公宠爱。有一天深夜,弥子瑕突然获悉母亲生病的消息后,他心急如焚,想马上回到母亲身边。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办法才能让其如愿,那就是偷驾灵公的车子回家,但是谁都知道卫国法律明文规定,偷驾君王车子按律要砍去双足。弥子瑕是个大孝子,尽管如此他仍然偷偷地驾车回家去探望了自己的母亲。当别人向卫灵公告发他时,灵公反而夸耀弥子瑕听说母亲生病后,甘愿砍去双足也要回去探望母亲,这说明他有孝心,守孝道,是个大孝子。不但免于处罚,而且还受到饱奖。还有一次,弥子瑕和卫灵公一同在果园游玩,他顺手摘了一枚桃子,咬了两口觉得味道很好,就顺手将自己吃剩下的桃子递给灵公,演绎了历史上著名的“分桃”故事。由于卫灵公宠爱弥子瑕的晕轮越来越大,直使自己对弥子瑕的爱难以自控。可是,到了后来随着弥子瑕的色衰而爱弛,卫灵公则以这两件事加罪于他,罪名是:曾经偷驾王车和将食剩下的桃子拿给他吃。这件事令不少人为之感慨、反思、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历代君王因臣下和侍从能投其所好而产生晕轮效应,使受宠者无数。特别是汉武帝晚年宠信江充,差点毁掉一世英名。

在我国的历史上,这种成见效应加上文学的力量,使许多人不能了解历史的真实事实。比如说大家熟知的蔡京、秦桧、和珅等,在历史上是鼎鼎有名的恶人。他们虽然遭人唾弃,却是历史上在某些方面有很高建树的人。蔡京为宋徽宗朝中“六贼”之首,宋徽宗赵佶对他也是百般宠信。但是,他并不像明朝的宦官宰相魏忠贤那样,是个目不识丁的无赖,他不仅是王安石改革的重要支持者,而且在任宰相的20多年中,曾四次被罢免,又四次获得起用,直到年近八旬,耳背目昏,步履蹒跚,宋徽宗还依然倚重他,直至自己退位。宋徽宗宠信蔡京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有一个相同的志趣——书画艺术,宋徽宗相当喜爱蔡京的书法。蔡京虽然在人品德行上成为“六贼”之首,无法挤进“好人”堆。但是他的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辉煌表现。他的书法,跻身于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名家之中。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据说当时四大家的排名是“米、蔡、苏、黄”,后来因其失势,加之因后人恶其人品奸邪,而改成了“苏、黄、米、蔡”,同时这个“蔡”也变成了“蔡襄”。可怜蔡京人品奸邪的“晕轮”只能以奸贼著称于世,更可怜他在被发配充军的路上,百姓竟不卖给他一汤一饭,以至于他最终被活活饿死。死后更没有棺木,被埋进了专门收葬无家可归者的漏泽园中。

再有历史上最大的奸臣秦桧,虽然遭万古唾骂,遗臭万年,他却也是进士出身(还有传说是状元出身),博学多才,尤其也是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他在这一方面的才能几乎可以与他谋忠良,害国家的能力相媲美。其实秦桧早年正是因为为官名声尚好,才深受宋徽宗喜爱,被破格任用为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这秦桧干事就是认真,他在这一任上处理公文时,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于是就利用公务之暇,潜心研究书法,尤其是对宋徽宗的字甚有研究,在仿照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字体,并使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誊写奏折。这直接引起了宋徽宗的注意,下令将其书写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统一按范本字体书写公文,这一字体就是后来逐渐演变为印刷所用的“宋体”。虽然这秦桧是进士出身又为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仅从宋体字来讲),但是他人品太差,在金兵攻下汴京,秦桧与徽、钦二帝一起被金人俘获后,卖身投靠金人。他杀害民族英雄岳飞,贬逐忠臣良将,力主议和,坚持投降,实行向金人称臣纳币的政策,这一“晕轮”最终使他永远跪在了岳飞的面前。

清朝有个想做“千古第一帝”的乾隆,更成就了“千古第一贪”和珅。这位贪官其实并不像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样,真实的和珅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美男子,他有着“满洲第一俊男”的美誉,被乾隆皇帝视为掌上明珠,三十二岁时集军机大臣,内务部总管,户部堂尚书,御前大臣,理藩院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几十个重要官职于他一人之身。他能是那种只会拍马溜须的人吗?乾隆想做“千古第一帝”,要“立德立言立功”。但是一套《四库全书》耗时八年,使于敏中死于任上也未能完成。和珅受命主持之后,使纪晓岚等都甘心情愿为其卖命,结果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编纂《四库全书》的任务(自然有于敏中的功绩)。不仅如此,就文化方面的成就来讲,他还编撰有《大清一统志》、《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日下旧闻考》、《石经》等主要著作。对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仅此,我们不能不承认和珅在我国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重要贡献。然而如果提到和珅我们就是要说他贪,说到贪官首先也要想到和珅。

同样,在历史上也有管仲偷盗、吴起好色,周勃、灌婴挑拨妒忌的不良记录,但是他们最终都以辅助圣君,匡扶朝廷而英名永存。韩信受胯下之辱传颂千年,司马相如琴挑文君成为美谈,无一不是后人仰其名,慕其才而产生所谓“晕轮效应”的结果。但是面对历史我们似乎不应该进入这一效应的误区,无论是卫灵公宠爱弥子瑕,汉武帝宠幸江充,还是百姓唾骂的秦桧与和珅,当世的君王,都是因为当事者掩盖其真实意图而虚意表演,在他们心理上造成错觉,形成“晕轮”,才获得信任。不说英明一世的乾隆,就是那个南宋的高宗皇帝,也不会容忍秦桧明目张胆地逼他让出帝位,献出国土,向金人称臣。同样百姓们又只是看到了他们的丑恶阴毒的一面以偏盖全。 “晕轮效应”有其不公正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揭示出自然社会,世间万物的不绝对性。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制造一些“晕轮现象”,赋予“真、善、美”者以“晕轮”,使人心存幸福与快乐;赋予“假、丑、恶”者以“晕轮”,同样可以警示人们避恶向善;然而它毕竟是“晕”而不是生活的真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