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它包含的是一个班级精神层面上的诸多因素,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和支配着其他层面的文化要素。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理念文化主要包括:
(一)班级目标观。关于班级“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观念。“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理想,没有情感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理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是魏书生在十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中主导的班级文化,培养主动发展的学生是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带班的主要目标。
(二)班级价值观。班级价值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指的是绝大多数班级成员共同的价值观,是关于教书育人和学生发展的评判标准。
(三)班级管理观。“一要民主,二要科学”是贯穿魏书生班级管理始终的教育管理思想。
班级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因素:
1、学生主体观。魏书生认为,要培养主动发展的学生就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他在教学中时时处处以“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为指南;在班级管理中,他坚持“干部能做的事,老师不做;普通学生能做的事,干部不做”的原则。他一贯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的是顾问、教练和导演的角色。
2、教师服务观。“班主任在岸边接了一届新学生上船,奋力划向彼岸,学生们上岸后奔向远大前程了,老师又将船划回来接下一届新学生。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奔向远大前程,班主任却在这条河上由黑发变成了白发。”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魏书生主张班主任不仅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还要树立一种做学生公仆、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3、学生助手观。“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是魏书生班级管理中的信念。把学生放在助手和副班主任的地位,不但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不再是单纯的班级管理对象,还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4、主动发展观。在学生发展的问题上,魏书生不仅确立了“培养主动发展的学生”的班级目标,而且在实践中坚持了“学生是主动发展的个体”的信念,他主张“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
2、行为文化
班级行为文化是表现在活动层面的班级文化子系统,它受班级文化理念的支配,并在运作中体现班级理念文化。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班级行为文化主要体现在一些多年沿用的传统活动项目上:
如:以“治病救人周”为代表的特色活动周,课前一支歌、让学生放声高呼“我能成功”的精神充电,以“选举闲话能手”为代表的周选举活动,以“高效学习日”为代表的提高学习效益的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经验在魏书生所带的一届又一届班级中传承,也在众多的班主任中传播。然而,并不是所有学习魏书生的班主任都获得了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就在于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只学习了这些措施的形式而忽略了其内涵。
事实上,班级行为文化的共同点是:除了完成各自特定职能之外,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精神,并且有班规作为保障。也就是说,所有这些活动的实质在于它们都是在班级价值观的指引下,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角度为实现班级目标服务的,而具体形式则是次要的。
3、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主要是表现在视觉层面的班级文化要素,它包括班级的基本标识、应用标识、班容班貌等。在班级文化的三个子系统中,它是最外在最容易表现的部分,它和行为文化都是班级理念文化的载体和外化。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物质文化主要有以下内容:
班级要具备“八有”——教室里要有花、鱼、窗帘、纸篓、痰盂及洗手、饮水、理发用具。这八种备用品由学生捐献或班级收费购买,且有专人管理,不仅可以方便学生,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在自主管理中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班级日报,由学生按学号轮流办,反应本班的学习生活状况;有三部分内容的座右铭,让学生在自制的五面体上,贴上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自己要追赶的同学的名字和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的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每天点亮一盏思想明灯——在黑板的右上角针对班级现状抄上一条富有教育意义的格言。与行为文化一样,这些物质文化元素的存在本身就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管理的根本宗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