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次生晶体与皮壳(转载艺痴苑博客)
(2012-05-17 17:36:48)
标签:
八骏堂古玉文化 |
每一年的岁月都会在玉皮壳上留下自然进化或老化的痕迹。虽然有的玉天生丽质,皮的质量很好,能抵抗老化留下的痕迹,而且一直保养的很好,很难看出岁月的痕迹。但大多数古玉还是会在玉里玉外的对比中分析出科学的玉皮壳的老化程度的。
http://s2/bmiddle/561c7c5cx720ddcc50191&690
数千年前,先民遗留的玉器、石器,经过漫长的岁月,深藏于山谷之中,浅葬于山巅之上或散落于原野河川。都无一例外的要经受几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酸碱浸蚀及大自然的地磁、地热、地压、地震、光照、山火、地气、冰冻、氧化等自然环境变化的反复侵袭,造成玉件、石器本身出现不同的外观与内质的各种表相或肌里的“次生”变化。用软玉制成的物件,由于独立个体的存在,不同于它在原生矿体内的环境,在自然条件中,在受到内外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下,使不同的晶体结构、不同元素种类含量的玉器,内、外都出现多种“次生”美丽可爱的不同自然纹理、包浆、皮壳、蚀痕、融洞及沁色。有的呈像于表,有的内含于里。在15倍放大镜下观察有云雾状、云团状、羽毛状、浪花状、冰花状、棉絮状、松针状、束丝状、杂草状、菊叶状等等。组合不同,凹凸各异,色彩斑斓,犹如一个“万花筒”美不胜观,这些神奇的物象就是岁月的痕迹。这些不同玉质在不同环境下的本质变化是人工无法仿制的。真品玉件上的小蚀洞内有一层老化的“包浆层”,有的蚀孔深处出现风化矿物质纤维,类似碱霜状物质。真品红山古玉钙化成“鸡骨白”色的“玉皮”是微透明状,硬度仍较高,用指甲是抠不动的。用火或生石灰烧出的伪品“鸡骨白”表面由于快速加热形成急速的“钙化层”,至使伪玉表面玉质变松,变软,用指甲一抠就碎,表面的“白色”不坚硬。凡鸡骨白色红山古玉真品的沁裂内,多有玉中年久的酱色“沁浆钙化物”,把沁裂、沁孔“封闭”,呈现出重色凝固条纹,人工钙化的伪品则没有此现象。新出土的红山古玉孔洞深处偶有水油状物质泌出而除不净者,均为真品。凡红山古玉盘玩后即光亮、温润,停盘数日即灰暗乌光,再盘即亮者均为真品,说明年久古玉吸收的地下异物微量元素在继续排出。玩玉之人称:佩带古玉可吸收体内有害成分,可能这就是古玉的独特功能。此传说目前尚无科学论证。红山古玉,凡玉件表里呈现过渡型半钙化半透明者多为真品。真品玉质变化发自肌里,而伪品经人工处理附着于表。这就是新石器时期不同文化遗址远古玉器的“共性”。
http://s12/bmiddle/561c7c5cx748aa59d8f4b&690
玉(软玉)制品的正确结论。
鉴定红山古玉的真伪,在搞通“宏观”道理之后,再进行“微观”方面的研究:首先,直观接触的是原始造型的设计理念、部落习俗及图腾崇拜等神秘的内涵,分析出土实地的地理位置,山川布局及原始生态环境,十分重要。其次,是原始制玉工艺、工具和制作方法。特别要注意作品的原始手工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法的工具痕迹,如开片、切口、钻孔、雕刻、研磨、打洼、抛光所留下的蛛丝马迹。
例如:原始先民用玛瑙、水晶、玉髓等制作的工具打出的“马蹄孔”与用现代金属工具“丝锥”打出的孔内“螺旋痕”是不同的。前者是不规则不等距的,后者是规律而“等距”的。红山文化古玉在史前古玉中,虽说每一件作品制作加工都耗费了漫长的岁月,非常精美,但细心观察,大多器物的磨光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不规则的刮削痕迹在放大镜下十分明显。红山古玉原始加工的挂洼工艺是用锋利坚硬的刮削器手工刻出横向凹洼,然后再用“水砂”顺向研磨,细致观察真品的打洼痕迹是二次加工而成,有不规则的石器刮削底,同现代工具的锉磨痕有明显的区别。
关于红山古玉的“表相”也很重要,即俗称“皮壳”。不论“新”“老”出土器物均有“皮壳”,包括:附着物、包浆、沁色、咎裂、融洞、钙化、燎迹、斑痕等。原始出土环境有:土坑、砂坑、半砂坑、水坑之分,以水坑器物品相为最佳。伪品表相均生硬不自然,人工沁色浸入裂纹,形成了较深的“色线”。表面无“包浆”;“融洞”深处无自然老化的现象。“咎裂”多是人工冷炸的垂直纹,纹内有色,而红山古玉真品的风化纹理是呈大小鳞片状的,纹内多无色。凡经人工化学处理的伪玉作品,用开水浸后,都发出刺鼻的怪味,应以断伪。凡“生坑”古玉真品经开水浸后,都有很浓的土味。真品的玉质变化是由玉内向外“生成”的,人工作伪的玉质变化是由外向里“炮制”的。应细心体会,关于造型,切不可将“发掘品”为“样板”,生搬硬套,简单地给以肯定或否定,因为地下还有很多未面世的古玉。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藏家,在鉴定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分析”、“推理”、“对比”、“辩证”的方法,就能练出一双“火眼金睛”。
常言说:“未见真者不识假”,平时应多参观博物馆和参观拍卖会的预展物品,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使您所珍藏的古玉真品,在您的藏品档案中永放宝光。
http://s13/bmiddle/561c7c5cx748aaa19bacc&690
http://s8/bmiddle/561c7c5cx748aab4af497&690
战国北方坑口玉环谷纹土蚀沁斑微痕图
战国北方坑口玉环
陕西省西安市吴家坟墓地出土战国龙形玉佩
陕西省西安市北郊范南村出土西汉心形玉佩
http://s1/bmiddle/561c7c5cx748aeecf30a0&690
河南省桐柏县M1号墓出土玉虎
http://s12/bmiddle/561c7c5cxc8d6dcdebd5b&690
河南省桐柏县M1号墓出土的心形玉牌饰
http://s7/bmiddle/561c7c5cx720e5a0be1c6&690
http://s10/bmiddle/561c7c5cx748f95fe8c59&690
1000倍放大次生晶体
玉皮壳的状态分析还可以区分籽料上的老外壳——原璞玉皮和真沁之间的差别。这是鉴定老玉新工的很好的方法。
http://s6/bmiddle/561c7c5cx748f97996f95&690
1500倍放大次生晶体
首先要从古人如何做玉的工序开始注意玉皮壳的形成。
根据目前的出土资料来看,古人做玉的第一道是开片造型。因为古人的工具原始,开片和造型的过程很慢长,所以就在开片造型的过程中开始了第一次打磨抛光工艺。开片造型和第一次打磨抛光工艺之后,就是用尖物刻出第一次草图来。
http://s4/bmiddle/561c7c5cx748f985da773&690
1000倍微显图裂的长合态
在第一次草图的刻工中,又加入第二次抛光工艺。这道工序完成后,通过核可,就正式开始雕刻工艺。
正式的雕刻工艺耗时更久。在雕刻中,又形成了第三次抛光。之后,再通过核可,又开始第四次抛光——全面完成的抛光工艺。这中间还不包括小修小改时的小抛光。古人用双手和兽皮来抛光的,所以在多次抛光过程中就形成了玉皮壳。
http://s11/bmiddle/561c7c5cx748f99c49d0a&690
仿品凸起左侧用氯液泡除了
战国到汉代的古玉皮壳的抛光最好看,估计是当时兽皮的工艺改进了,又加上多次抛光,故战国到汉代玉器的光泽有玻璃光之美誉。
http://s8/bmiddle/561c7c5cx748f9c3faac7&690
仿品凸起象晶体
包浆是人的汗迹留在玉表面而形成的,这在开片成型时就开始有了。古人开片成型化去几月几年,这之中天天搓摸玉的表面,汗水留在玉上,包浆就越来越厚。古玉出土后,收藏者把玩盘摸,玉表上又开始留下盘摸时的汗迹,包浆就更厚更润了。几乎所有古物上都有包浆的痕迹。
http://s4/bmiddle/561c7c5cx748fa67e24a3&690
仿品凸起象晶体
玉皮壳的桔皮纹有两种:一是抛光时所留下的痕迹;另一种是自然老化的痕迹。古玉皮壳上,这两种桔皮纹有时同时存在,有时只有一种。
古玉入土后,形成生坑皮壳。生坑皮壳的表象是侵蚀痕迹和玉色的老化沁化。侵蚀痕迹有蚀咬坑、沙咬坑、土咬坑等。特别在酸碱土壤和空气环境里.玉色的变化有整体玉色老化和部分玉色变色,这就是沁。
http://s5/bmiddle/561c7c5cx748f9d59d114&690
仿品凸起象晶体没了
古玉皮壳上的侵蚀痕迹和玉色的老化沁化是长时间的变化,形态自然,表里相成,可以清晰的看到它变化的来龙去脉,所有的变化也有根有据。最重要的是注意刻工,都是沉在老化沁化之下、皮壳之中。
http://s1/bmiddle/561c7c5cx748fb05a58f0&690
如果玉皮壳老化了,而玉里肉显新,或者玉里肉色老而玉皮壳不老,都是要注意的。
古玉出 土后,几经把玩,形成熟坑皮壳。把玩过程中,磨去了很多原来的工和抛光痕迹。
http://s7/bmiddle/561c7c5cx748fde59f0c6&690
http://s15/bmiddle/561c7c5cx748fe8f9551e&690
真古玉表层质变并不是烂
现在普通仿品,只经过一次性大抛光,所以工底和角落里显得干涩,尽管有的用泥掩盖作旧,然而泥一洗去新工就原形毕露。
精仿品也用多次抛光,但终究急工好利,光薄色呛,不可能如古人一样的几年的慢工细活,而且很难形成刻工在皮壳中间的工艺。
http://s3/bmiddle/561c7c5cx748fea594d42&690
真古玉表层质变并不是烂
现代的仿假皮壳工艺是使用一次或多次酸杀、碱杀、石灰杀、硝杀、高压闷煮染、热拈处理、喷沙加热处理等等。最新的是仿桔皮纹、仿象皮纹和仿皮疹纹。
老玉新工是用原璞玉皮来冒充玉皮壳和玉里的沁化,这就要注意沁和工的关系特别是沁化的切割面,要注意玉皮壳本身、玉里肉或沁纹有没有出现新老之分
http://s7/bmiddle/561c7c5cx748feb5716b6&690
真古玉表层质变并不是烂
http://s15/bmiddle/561c7c5cx748ff1bc687e&690
http://s1/bmiddle/561c7c5cx748ffb78eaa0&690
表层做烂仿次生物表象
现代的仿假皮壳工艺是使用一次或多次酸杀、碱杀、石灰杀、硝杀、高压闷煮染、热拈处理、喷沙加热处理等等。最新的是仿桔皮纹、仿象皮纹和仿皮疹纹。
老玉新工是用原璞玉皮来冒充玉皮壳和玉里的沁化,这就要注意沁和工的关系特别是沁化的切割面,要注意玉皮壳本身、玉里肉或沁纹有没有出现新老之分
http://s6/bmiddle/561c7c5cx748ffec614f5&690
表层做烂仿次生物表象
http://s8/bmiddle/561c7c5cx749002908dc7&690
表层做的仿包浆<蜡>
http://s10/bmiddle/561c7c5cx7490039378f9&690
表层做的仿包浆<蜡>
http://s6/bmiddle/561c7c5cx7490074f8385&690
高压注色
http://s2/bmiddle/561c7c5cx7490085e7901&690
高压注色
http://s1/bmiddle/561c7c5cx74901feb1590&690
http://s4/bmiddle/561c7c5cx74903bd0b55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