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得到消息说要做个“电视招聘”节目的时候,节目组人均打电话75人次/1小时,大半是广告七姑八姨九闺蜜,“干不顺就把工作辞了,哥们我现在帮大企业做猎头了!”
2007年后,美国顶级真人秀招聘秀《学徒》传到中国,等中央台挑头做了《绝对挑战》,各电视台这类“帮顶级企业找精英”的节目跟炸开了锅似的。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做这类节目真有说不尽的好处:一则宣传了企业求贤若渴的形象;二则为精英搭建了平台;三则在草根娱乐风盛行的电视圈内多少做了点实事,引导了正确的舆论导向-----领导一乐,还不“封赏不绝”?但真正搭班唱戏后,才品出个苦味来。
首先,电视人与大企业人力资源部的想法-----光看我们头儿上班穿的野营裤衩和对方HR--一水儿burberry套装就知道,这差距怎“光年”了得!我们做人才招聘节目,巴不得满场俊男靓女,还忽悠着他们斗个尔虞我诈,哭个涕泪滂沱。
在对方看来,这种行为简直离经叛道,冒天下之大不韪。HR们的看法通常是:公司根本不该参加电视招聘,简直是对我们专业用人制度的侮辱-----好吧,真要进行,我们希望录用的人踏实可靠----怎么体现踏实可靠?咳咳,他(她)得相貌端正,但不能太好看;得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不能太爱“炫”;不能以揭人所短为乐、不能讲是非、最重要的是不能指望利用电视选秀的途径找工作!----语毕,我方一起晕倒。
电视台和HR的会晤到最后都成了天雷勾地火的谈判。选手海选的过程,又成了双方角力的大战。为了个把俊俏、但缺乏大脑的女选手能顺利上镜,以吸引收视率。我们头得拎着礼物跑去“开后门”。然后抹着辛酸泪跟我们哭诉说,他“给自家闺女找工作都没受这种累”。
其次,我们开始以为自己建了个“黄金台”。大有节目一开,英雄来拜的豪气。很快就发现,真太不了解“精英”了!人家不能抛头露面的,丢身份。就算想换工作,还得忍着焦虑,悠闲的坐在咖啡厅里,等着猎头约喝卡布奇诺呐。找起选手来,我们也有过求爹爹告奶奶的经历呢。
最恐怖的远不止此。报名参加应聘的“精英”,还有心理素质过低的风险。一次,节目进入决赛环节,两“精英”估摸着要输,临时退场,偷偷买了机票回老家。我们头当场差点心脏病突发晕厥。被按破人中苏醒后,他一面着手安排几个编导临时变身“黑道飞车党”,到机场把人给“劫回来”;一面叫嚣着把我和另外一个同事拉去整容,冒充“精英”鱼目混珠,以填充这场录制的空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