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文艺圈(泛指文学+艺术+娱乐+时尚圈),起码有三种公德被视为名正言顺、不可或缺、需广为推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势利”。
嗳,我说的可不是向往“艺术高标准”那种土老冒行为。而是圈中如今猖獗的,以对方个人声望作为态度亲疏衡量标准的趋势。当你走进文艺圈,会惊讶的发现,计算某个人的重要性并不取决于他作品的好坏,甚至不是根据你自己的喜好,而是根据文艺圈的流行算法。
时下文艺圈衡量个人重要性的标准是:
A、报纸专版所占位置
当萧蔷和林志玲同一天同一根脚趾擦破皮,林流下的第一滴血上了报纸头条,而萧蔷的伤势之上了报屁股,我们就承认林是“第一美女”。
B、博客点击率
近乎民意投票点。一周内点击率上百万以上的“博主”走红趋势大过于过气的明星,这就可以解释芙蓉姐姐在众多明星云集的活动中当仁不让的成为压轴戏码的原因。
C、接拍广告数
具体看一年接拍了多少广告,是否出任跨国品牌的代言人。连三岁小孩都知道,说“你值得拥有”比说“洗洗更干净”来得“高贵”,虽热所涉及的两种女性日有品从实用性而言并无高低之分。
D、家族图谱
几乎每个在文艺名利场粉墨登场的人,都巴不得把自己的身世塑造成脍炙人口的《百年孤独》---前清遗老的X世孙、“抗日将领表妹的曾孙女”等头衔应接不暇。人们用它解释张爱玲的风韵、徐悲鸿的情场成败,乃至奥运明星上场顺序等。
......
缪斯面前"众生平等"----实际就是缪斯包装公司的一句广告词。在此公司千年运作过程中,早构筑出一套繁复且秘而不宣的“个人声望评价等级体系”,而这套体系在如今的文艺圈中,正以崭新的形式发扬光大。
只不过,要是你认为我们厌恶趋炎附势,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是:我们都是势利眼!我们抢购公主小凡穿过的T-SHIRT、争睹菊花哥哥的最新视频,把自己的孩子取名“子怡”或“连杰”---虽然我们压根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的。
文艺圈的人,因利就便,接触当红炸子鸡的机会多。因此我们的“势利”终于物有所用:每年描写、分析、讴歌、追忆当红人物的作品数目居高不下。我,和其中许多人,甚至还以此为生。
于是,在“势利”的推动下,这个圈子终于演变成如今的模样:9%的眼高于顶的“精英”,90%快乐卖力、媚上欺下的“精英”,1%彻底绝望的“天才”。
我真他娘的爱这狗血的万丈红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