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罗嗦》教学设计 双林小学 袁义舒
(2015-11-23 13:45:22)
标签:
教育音乐教学音乐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快乐的罗嗦》教学设计
学
执 教 者:袁义舒
任教年级:二年级
教学内容:
聆听乐曲《快乐的罗嗦》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通过前一年的音乐课学习,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对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有一定的听辨、表演能力,在聆听、演唱方面养成了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感受、体会《快乐的罗嗦》的音乐风格,记住并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
2.认识月琴,初步探索弹拨乐器的演奏方法。
3.能用唱、跳、奏等多种方式表演乐曲。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体会《快乐的罗嗦》的音乐的风格,记住并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运用舞蹈视频和彝族舞蹈动作律动导入,初步感受《快乐的罗嗦》主题音乐,并体会彝族音乐风格和音乐情绪,为后面的表演做铺垫。)
1.看视频,观察特点
2.师生交流,学习动作
3.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快乐的罗嗦》(在观察、聆听、模仿、听辨、创编等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风格和情绪,听辨主题音乐、音区变化,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段落。)
1. 看图片,了解彝族
2. 听音色,了解月琴
3.出示自制弹拨乐器,探索弹奏方式
4.初听A段,模仿月琴演奏
5.复听A段,感受音区变化
6.再听A段,表现音区变化
7.听全曲,听乐曲结构
8.初听A’段,感受情绪变化
9.跟琴哼唱,表现主题变化
10.初听B段,听辨形象
11.复听B段,想象场景
12.师生交流,设计动作
13.再听B段,加入动作
14.欣赏全曲,完整表演
三、拓展表演(运用火把节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火把节的活动,感受彝族的节日氛围,并在表演活动中巩固前面所学的内容。)
1.看视频,了解火把节场面
2.师生交流,安排场景
3.自由表演,再现场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