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乐的罗嗦》教学设计 双林小学 袁义舒

(2015-11-23 13:45:22)
标签:

教育

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快乐的罗嗦》教学设计

    校:成都市双林小学

执 教 者:袁义舒

任教年级:二年级

教学内容:

聆听乐曲《快乐的罗嗦》

教材分析:

    《快乐的罗嗦》是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这是一首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通过前一年的音乐课学习,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对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有一定的听辨、表演能力,在聆听、演唱方面养成了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感受、体会《快乐的罗嗦》的音乐风格,记住并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

2.认识月琴,初步探索弹拨乐器的演奏方法。

3.能用唱、跳、奏等多种方式表演乐曲。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体会《快乐的罗嗦》的音乐的风格,记住并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运用舞蹈视频和彝族舞蹈动作律动导入,初步感受《快乐的罗嗦》主题音乐,并体会彝族音乐风格和音乐情绪,为后面的表演做铺垫。)

1.看视频,观察特点

2.师生交流,学习动作

3.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快乐的罗嗦》(在观察、聆听、模仿、听辨、创编等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风格和情绪,听辨主题音乐、音区变化,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段落。)

1. 看图片,了解彝族

2. 听音色,了解月琴

3.出示自制弹拨乐器,探索弹奏方式

4.初听A,模仿月琴演奏

5.复听A段,感受音区变化

6.再听A段,表现音区变化

7.听全曲,听乐曲结构

8.初听A’段,感受情绪变化

9.跟琴哼唱,表现主题变化

10.初听B段,听辨形象

11.复听B段,想象场景

12.师生交流,设计动作

13.再听B段,加入动作

14.欣赏全曲,完整表演

三、拓展表演(运用火把节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火把节的活动,感受彝族的节日氛围,并在表演活动中巩固前面所学的内容。)

1.看视频,了解火把节场面

2.师生交流,安排场景

3.自由表演,再现场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