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评课稿

(2019-05-18 20:58:3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随笔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评课稿

今天听了刘晓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很受启发。下面结合本节课,谈一下我的观课感受。

 一、艺高人胆大,精心设计出精品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善于阿谀奉承、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首先这是一篇中国古典名著的节选,其次文中对于王熙凤衣着的描写、在简洁的语言中感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是非常困难的点,而刘晓老师能够勇于选择这篇课文参赛,很有勇气。而在课文讲解中,她深入浅出、层层剖析,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教材的精当把握,水到渠成地带领学生穿越课文,身临其境,孩子们就连说话都带着“红楼”的味道。下课的时候,几个孩子从身边经过,还在模仿着文中人物对话,老师的讲授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这篇课文,刘晓老师修改了无数遍教案,向很多老师请教,最终确定了最精彩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用心、用情。她的投入,才能引发孩子的投入。教师自身功底扎实,所以在配乐朗诵王熙凤衣着片段的时,信手拈来都是戏。

二、以读代讲悟真情,边读边写有提升

刘晓老师紧扣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感受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肖像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循序渐进,层层突破。

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通过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分段读、范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带学生进入文本中,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充分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如王熙凤的一语双关、一箭三雕。学生在读中品味,感受人物的形象。在感悟的同时,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体会课文中语言、外貌、动作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为后文练笔打下基础。

本环节中,让学生板书自己发现的人物特点,并让其他学生向该学生提问,互问互答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理解,伙伴老师的角色,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既是本文的重点,作者特别用心的地方,也是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出示画面,理解文本;师生合作,解决学生畏难心理;填空练习,降低背诵难度;教师配乐背诵,为学生背诵引领了方向。对于这一段稍显难懂的文字,竟然很轻松实现了掌握的目的。

三、好风凭借力,多媒体手段有奇效

结合课文内容,巧妙地利用网络科学技术,把电影《红楼梦》中相关的情节播放给学生看,时间虽然只有几分钟,可是课文中描写的“凤辣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情景,王熙凤在贾府的独特地位,她的见风使舵,淋漓尽致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细细品来,和前面的文本内容结合,王熙凤这一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似乎跃然纸上。

还比如老师的配乐朗诵,选择的音乐也很恰当,合乎文字描写的情境,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就能很容易得到调动。

四、追根溯源,时刻不忘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刘老师各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教学生用看注释、查字典、做批注的方法理解文本,学生读书时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比如“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的对偶。于细微处见功夫。

在最后环节,刘晓老师让同学仿照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手段,用一个片段展示班上的某一个同学的特点,然后再念出来给同学们听,让同学猜猜写的是谁。这个环节人人参与,纷纷竞猜,学情沸腾,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同时根据交流学生的片段描写,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人物描写的特点,比较传神地写出人物特点。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通过语文的学习,从而掌握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水平,从本节课来看,刘老师的设计很容易就达到了这一点。

五、分层定教,跳一跳够得到

在课文讲解中,刘晓老师考虑到了学生的差距,让学生容易获得满足感,如在出示比较难读的衣着描写片段,她分了两部分,让学生:你觉得困难读左边文字,你觉得容易就读右边的文字。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很好地考虑到了这一点,每位同学跳一跳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学生在获得满足感的同时,就会努力表现得更好。在师生合作环节,老师读难的部分,学生读容易的部分,也是照顾到学生初次接触古文一些难以理解词语的畏难情绪。

教学是缺憾的艺术,因为缺憾才难忘。所以,我还需要说说我认为可以提升的点:

1.引入视频环节的作用挖掘不够。课堂中引用的这段视频拍摄得非常有效果,如果和前面对于王熙凤性格的剖析相印证,就会有锦上添花之感。视频中对于王熙凤的“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的泼辣,满屋肃然、王熙凤爽朗笑声中的跋扈;王熙凤面对贾母、林黛玉以及贾府众人的八面玲珑,简直就像捧在了观众面前。但在课堂处理中,感觉没有体现出来。

2.衣着部分的描写比较难读,因为离学生比较远,是学生不太熟悉的穿着打扮,应该读的更加充分。同时教师示范后,学生就能够迅速跟着音乐娴熟背诵本段文字,感觉不太自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