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凹的《秦蜀郡守李冰》抄袭了《大秦帝国》
(2020-04-19 13:03:01)保护知识产权,提倡、鼓励自主创新,坚决反对文化、学朮界腐败,对抄袭者零容忍,是党和国家的号召,全民的共识。本着这一精神,举报凸凹在《汤汤水命-秦蜀郡守李冰》(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凸著” ,引文只注明页数)一书中的抄袭行为。举证如下:
一, 抄袭“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亊。
《宋史》记载了一个少年司马光的故亊: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今人根据这一记载编写的故事多种多样,进入了小学教材和各种少儿读物,还拍摄了动画片。这些,是受版权法保护的。《六一儿童网》的“司马光砸缸故亊” 这样写道 :“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儿捉米藏,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结果不小心摔了下来,正好摔到大水缸中。水缸又高又大,小孩儿很快就会被淹死。别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吓跑了。只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小朋友很勇敢,他急中生智,抱起地上一块大石头狠劲儿向水缸砸去,水缸破开了,水哗哗的流了出来,缸中的小孩儿得救了。”
“凸著” 完全照抄:十一岁的李冰和赢漪等“十几个孩子…在大作坊里玩‘藏猫猫’的游戏”,冰装猫,嬴漪等装鼠。嬴漪躲藏在屋梁上,成了“梁上君子”。他“一得意”“竟掉在了一个硕大的陶制水缸口上……偏偏缸中又盛满雨水,偏偏梁上君子又不会凫水。”“孩子乙说:“他死了, 大人会打死我们的,快跑!……孩子们一哄而散了。”只有李冰未跑,他“寻了块磨刀石,猛力砸向水缸,“喳”的一声脆晌,水缸顿时出现一个拳头大的洞,水从洞中射出……抱起…嬴漪。”(见“凸著”50-51页) 这样的描写,与《六一儿童网》帖的司马光砸缸故亊如出一辙。把一个中国妇孺皆知的故事抄来放在李冰身上,小学生都会提出质疑。这说明大作家没有大的想象力,但胆子大,看中了的就敢抄。
二, “凸著” 中的“李冰出蜀”和“布衣水工” 的定位,以及“跟着水走,水在何处,冰在何处,” “哪里有水灾,哪里有李冰”的构思。还有“秦昭王廷试”李冰,均抄自小说《大秦帝国》第四部“阳谋春秋”中之一节:“布衣水工震撼了咸阳君臣”(孙皓晖著,长江文艺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以下简称“孙著” ,引文只注名页数) 。或者说是在此书相关描写基础上的注水发涨,绝不是凸凹的原创。
1 ,关于李冰出蜀。“孙著” 是这样写的:“这男子姓李名冰,祖上原是蜀地之民,因不堪蜀地经年水患,祖父辈打造了十几艘小船,举族三百余人顺江东下逃奔楚国。不想船行大江峡谷险滩时,…遇漩涡激流…船被捲入江底,举族三百余人顷刻沉没。”出蜀时已怀孕的少妇岷灌女漂到岸边得活,她“破掌在一块白石土上摁了个血印,做好族人牺牲的印记,少妇岷灌女便爬上了南岸的高山,”“跋涉到了彝陵,”第二年生下李冰。之后,李冰“便跟着立誓不嫁的母亲开始了颠沛流离,”“岷灌女带着三岁的李冰跋踄到了人烟稀少的沅水谷地……艰难之中李冰逐渐长大,母子竟成了洞庭郡的名人。”(“孙著”34-35页)
“凸著” 是这样写的:“一队独木舟载着阳平部落顺湔水而下,过鳖灵峡,江阳遇大江。他们没有任何犹豫,一只一只独木舟箭一般射入大江……”(“凸著”22页) 又转赤水, 在夜郎呆了两个多月,“独木舟上的阳平寨再一次出发了,出赤水,入大江,过垫江,过江州……就到了楚国的枳地。”在枳地住下来后,有一天“阳平寨被围,四面楚歌” (“凸著” ,35页) ,结果是阳平寨除冰和母沵及捡来的女孩婞而外全寨一百多人皆被杀。之后,沵带着冰和婞“放舟江上,再次逃亡他乡,”(“凸著”47页)“独木舟載着三人,顺大江而下,急行二百里,” (“凸著”48页) 到了楚国的鄢城。
“凸著” 与“孙著” 有点不同之处是加了司马错伐楚的情节,阳平寨人的覆灭是“战禍”。但是,沵和岷灌女与族人一起乘小船经大江出蜀,中途族人遇难,两个年轻母亲带着幼子李冰,乘船浮江,逃向楚地的故亊走向完全一样。岷灌女带着李冰在沅水住了十二年。沵带着李冰在枳地住了九年。凸凹自诩的“长流水命” “跟着河流走” 的构思立意和李冰“逃亡者” 、 “布衣水工” 的身份确立,均来自“孙著,”根本不是凸凹的自主原创!
每章贯以“水命”之名,取自明朝进士万民英写的一本算命书《三命通会》,是硬加的,为抄袭打掩护。
2,对布衣水工李冰的描写。
甲,“孙著”这样描写李冰的少年时代:“原来这李冰却是个天赋奇才,水性奇佳,”“入水模魚” “胜过魚网捕捞。”
(“孙著”35)“凸著”写李冰也是捉魚能手,母亲沵设摊卖烤魚,小李冰捉魚来卖:“着一条半长短褲,一身水淋淋的冰
乙,“孙著” 写李冰是神童,“悟性极高,但教一个字便过目不忘。到八岁时已将方圆数十里内识字老人的学问全数吞没。”(“孙著”35页)
丙,“孙著” 写李冰“神袐兮兮” 玩“突然失纵” ,撰写《水经》:“李冰便在十五出岁那年被官府征发去,破例做了洞庭郡治水民伕营的抱账官仆…按照常例,李冰熬得几年,便可入官身做底級的小吏了。然哉便在此时,李冰却突然失踪了,一去十三年音信皆无。”“直到岷灌女奄奄一息的时候,儿子才回来看了母亲一眼。”(孙著35页)这期间李冰做了什么亊呢?“普天之下,哪里有水患,哪里就有水神。”李冰除了到处治水,还在洞庭湖边的干栏吊脚竹楼中写出《治水三经》。这书曾拿给在洞庭湖边偶然邂逅的秦国太子赢柱看过,分《治河巻》、《治湖卷》、《沟洫卷》。因此,嬴柱也记住了“水家名士李冰。”后来便向父王推荐李冰。昭王问,“何谓水家?”嬴柱答“…不甚清楚,只知李冰有《治水三经》,士人呼为水家”(“孙著” 32-33页) 。
“凸著” 中的李冰,也是“天赋异禀,不同常人,时不不时显出灵异一面,”也玩“突然失踪” ,撰写《水经》 。冰到齐国稷下拜道家学者李柴子为师,只学了一年多老师就让他“毕业出师了。”十六岁出头的李冰“就走上了大禹治水之路,直接就去了洪灾之地,”也不给母亲写信,这是李冰第一次玩儿“失踪” ,他母亲沵为了交封信给他,竟然托了“几位跨国行商” 才在汉水找到他(“凸著”67-68页)。第二次玩“突然失踪” 是躲到湔水边茅屋里写《水经》。写好后也不示人,放入江中,飘到了北魏郦道元手中。(“凸著”107-108页) “凸著” 写李冰著《水经》,显然来自“孙著” 的《治水三经》,只两字不同而已。说《水经》飘到郦道元手中,无非是凸凹硬加上去的无端想象。
李冰任郡守后也独来独往,玩“失纵,”追根溯源,凸凹书中对李冰的个性刻划圴来自“孙著”的“突然失纵。”
丁, 关于秦昭王举行朝会廷试李冰的描写。
1,如何找到李冰?“孙著”
是这样
写的,嬴柱问:“他年若有相求,我却何处寻找足下?”少年(二郎) 笑道:“最好找也!普天之下,哪里有水患,那里便有水神!”
结果在济水找到了李冰(“孙著”36页)
“凸著” 照抄。秦昭王问田贵:“典客,你不是说李冰四海漂零,以河流为家吗?能找到他么?”田贵:“臣启我王,找李冰最容易了,哪里有水灾,哪里就能找到李冰也。”结果在涇水找到李冰。(“凸著”123页)
2,秦殿朝会上面试李冰。“孙著” 如此写李冰出场:“隨着宣李冰晋见--的迭次传呼,便见殿前司礼导引着一人走进殿来……但见此人一身黒色麻布短衣,手中一支粗长闪亮的鉄杖,身揹斗笠,脚下草鞋,黝黒干瘦又细长,活似一根大火余烬中捡出的枯枝木炭!众目睽暌之下,此人却毫无窘色,坦然走到殿中便是一拱手,布衣李冰参见秦王。”(“孙注”37-38页)
“凸著” 照抄:“宣李冰觐见的一级一级的传递声中,殿前司礼导一人步入殿中。此人一身青色裋布短衣,脚蹬草鞋,背负斗笠,左手杵一鉄杖,其雪白肌肤呈现出日晒雨淋后的黒红,瘦长精劲的躯干,像一尾直立行走的箭魚。……坦坦荡荡,向王座上的中年一拱手:布衣水工李冰,应召入宮,参见秦王。”(“凸著”124-125页)
3,“孙著”如此写李冰入座。“司礼官员将李冰领到秦昭王左手侧下的大案前,将李冰虚扶入座,便转身去了。这张座案比蔡泽的首相座案还靠前三步,且在两方大臣的中央位置,显然便是国士应对的最尊贵位置,按照秦国传统,只有苏秦张仪范睢这般山东名士被秦王召见,才有此等礼遇。今日这李冰显然一个村伕魚樵,竟得如此尊贵,大臣们如何不惊讶莫名。”(孙著38页)
“凸著” 照抄。“司礼吏员将李冰导引至王座左前侧大案前,虛扶入座,然后退下。魚鹰一跳,蹲在座椅靠背上。李冰这个坐席,说是与丞相座对称,实则比丞相座更靠中和更靠近王座,不用说,这是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最尊贵的位置,大约只有应国王召见的诸如老子、苏秦、张仪、尸子等山东名士才享用过如此规格。此刻,一个乡野魚樵人物,却有这般礼遇,怎不令殿内臣工莫名惊诧。”( “凸著”125)
4,“孙著” 如此写李冰讲解和表演、示范手中铁尺的作用。
蔡泽…拱手笑道: “先生扶铁执杖,莫非体有内伤?”“这是探水铁尺,并非铁杖。”李冰淡淡一句。“探水?” 一位老臣…笑出声来,“四尺铁棍,也能探测江湖之水?”“前辈以为江河之水常深几许?” 李冰依旧淡漠如前。“尝闻,河之常深三丈余,江之常深五丈余。”李冰也不说活,手中物事向殿门一伸,便听喀喀连声,那支闪亮的铁尺竟一节节连续暴涨,顷刻之间直抵正殿门槛,光闪闪足有六丈余,又一伸手,铁尺便喀喀缩回,又成了一支铁杖。”(“孙著”38页)
“凸著” 照抄。魏冉…笑道:“先生手拄铁杖,可是标榜特立独行,不与众同? ” 李冰:“冰杖不离身,实不与众同。然非标榜也,冰治水为生,离不开这勘水鉄尺。”芈戎…笑了:“一根铁杖长不过五尺,水深几何,水宽几何,如何探测?”李冰望着芈戎,一指殿顶:“此殿高否?大人可知高为几丈几尺?”芈戎有些莫明其妙…李冰也不等他搭腔,直接离座站立,铁杖立在地面,将机关一摁,铁杖上端“唰”
一声伸出一大截,又摁又伸出。隨着李冰指头的快速摁动,唰唰唰,眨眼之间,鉄杖上端已抵啟殿顶,李冰埋头一看铁杖刻度显示,朗声道“殿高五丈二尺。”又一摁机关,铁杖“唰唰唰” 缩回,复位原长。(“凸著”125页)
君臣对话蜀郡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治蜀?“凸著”也照抄“孙著” ,为节省篇幅,不再抄录。
上面的揭发已能充分证明“布衣水工”的定位,“哪里有水灾哪里有李冰” 的立意,柱着根铁杖,独来独往,“玩失踪”的个性描绘,著《水经》等情节,都抄自《大秦帝国》。“凸著” 人物关係的组成,矛盾冲突的开展,故亊情节的转折还抄了我的电影《李冰》和电视剧《李冰父子》。笔者将继续揭发。祈希关注。
(本文由西安文友某公提供线索,陈泽远查证后写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