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短评二篇
(2016-08-28 10:07:19)
标签:
文化文章时评 |
分类: 原创评论 |
文学短评二篇
“鸡汤”何时休
张林生
当前,文学创作鸡汤化、尤其微小说创作成为主流是不争的事实。其表现为:故事平面化,内容鸡汤化。
我们知道,一篇好的作品,应具备两个条件:1.魂;2.与大家的关系。一篇没有魂或魂不足的微小说绝对不是好作品;但要使一篇作品的魂达到一定的高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耐得住寂寞,努力提高认识水平这个思想基本功,思想性决定了作品魂的高度;这个时期也许几年或十几年乃至一辈子,这完全取决于“悟”的程度,没有捷径可走。而人们往往耐不住寂寞,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于是乎,魂不足鸡汤补,玩技巧加味精使故事更精彩和诱人,反正能发表就是硬道理,发表作品的量大了照样可以弄个作家当当。成功的经验推而广之,使鸡汤大行其道,名利双收。难怪出不了好作品,更谈不上作家的使命了!
“冰山理论”断想
张林生
当前文学创作既微小说创作鸡汤化现象,形成故事+鸡汤=平面的固定模式,由于魂不足,作品一般化是常态。除了努力提高认识水平,提高作品魂的高度外,作品平面化导致作品的内涵也大打折扣。能否让作品立体化增加更深层的内涵呢?“冰山理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美国作家海明威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即“八分之一理论”;就是说,一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能看到的仅仅是冰山的八分之一,而水下的八分之七是看不到的;如果作品文字及形象的八分之一、揭示出深层次内涵的八分之七,一座完整的立体化冰山就显现出来。也就是说,小说创作的模式为:故事+魂(内涵)=立体化。
小说的立体化创作,避免了传统平面化的平庸,而且有了深层次内涵;同时,由于作品的立体化,出现了较多的“面”,因此,作品便出现每人都有不同的解释现象,即: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到了内涵,大众有不同的解释。一百个人有一百个解释能不是好作品?
其实,这不是什么天方夜谭,我创作的《盆》、《孩子》、《鱼缸》进行了尝试,从读者的留言反馈情况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您要不要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