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陆天明做客央视《艺术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作家陆天明做客央视《艺术人生》时,讲到了他的新书《命运》,又从这本书联想到他采访三峡移民时亲眼目睹的感人的一幕,这一幕,深深的触动了我。
他说,当时有百余辆汽车前去接三峡移民,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默默的向汽车走去,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手牵着自己的孙子,走在移民队伍的最后,当走在前面的老乡们回头的时候,发现惊人的一幕,老太太转过身去,向祖祖辈辈生息的故土磕了三个响头,于是,更加震撼的一幕出现了,所有的移民,一个个转过头去,不约而同的跪下来,向自己的故乡磕头,用泪水告别!
这个感人的场面,让我想到了城市“钉子户”,为什么移民没有“钉子户”呢?我反复的对照、反复的想,反而对“钉子户”有了更多理解、更多的同情!
三峡移民没有“钉子户”,我想至少有两个原因:
1、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很深,他们虽然文化不高,但是最懂得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三峡移民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一群人。
2、三峡移民接受的是国家动员,政府以人为本,做了大量的宣传引导和细致的安抚工作,妥善的安排了他们的一切,没有给移民留下后顾之忧。
城市搬迁为什么那么多“钉子户”呢?我想也有两个最大的因素:
1、城市搬迁主要牵扯的是土地使用权的变更,当地政府把土地拍卖之后就万事大吉,剩下的完全是商业行为,开发商们唯利是图,为了尽快的产生利润,不与当事者广泛深入的沟通,没有得到居民的充分理解,粗暴的、不择手段的驱赶当地居民,激化了矛盾。
2、也是因为开发商们的唯利是图,他们想拿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不顾及居民的切身利益,没有给搬迁户满意的保障,使他们对搬迁后的生活悲观失望。
这样说,并不是鼓励“钉子户”,而是提醒房地产开发商们,要学会做搬迁户的思想工作,要学会依靠政府和组织,要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公信、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点以人为本。
186951863QQ群,
新浪博客自助推广群!
咱自己的群,以文会友,没事进来玩玩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