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长,绰号叫“鸡脖子”,因为他姓“吉”,大名叫“不字”,于是谐音就叫“鸡脖子”了。
有一年,他们搞了个书画展览,本来想小规模的热闹一下,没想到玩大了收不住手了,中间经费告急,组织者找“鸡脖子”局长签字补充经费,吉局长大笔一挥:“同意,吉不字”。
“鸡脖子”局长这五个字,真是飘逸潇洒又不失儒雅大方,不幸被几个民间书画家看到了,大吃一惊,于是半欣赏、半拍马屁的裱好了、挂上去,作为书法作品在显要位置进行展览。
这次展览还挺轰动,来了不少外国友人,不少洋鬼子对“鸡脖子”局长的书法赞叹有加,特别是一位日本人,看了以后,热情邀请“鸡脖子”局长去日本访问,吉局长也很给面子。
不久,“鸡脖子”真的去了日本,人家也很看得起,立马拿出纸墨笔砚让局长赏字。“鸡脖子”顿时头都大了,平时根本不懂书法,就是签字多了练就了那五个大字,怎么办?
幸亏“鸡脖子”还算机灵,少顿片刻就来了灵感,挥笔就写:“字同意不同,意同字不同,同字不同意,同意不同字,吉不字”。这四句话,不仅仅书法艺术了得,还真切的表达了汉字的精髓,让日本人极为叹服,立即引起文学和书画界的轰动。只有“鸡脖子”冷汗未了,还是那五个字啊!
该回国了,一下飞机,那真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啊!同胞们都知道“鸡脖子”给咱中国人露脸了,鲜花簇拥的迎接,“鸡脖子”也很陶醉,谁知下了飞机,就是一张桌子,上面摆好了文房四宝,“鸡脖子”顿时两眼发黑、天旋地转、双腿发软,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医院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