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文章《药品出厂价15.5元被医院卖213元利润率1300%》说:一种出厂价15.5元的药品,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价格涨到了213元售卖到患者手中,利润达1300%。在这个环节中,开药医生获利最多。医院采购药品有意回避低价药,主动选择高价药,主要是钻药价加价政策的空子。
内行的朋友至少要了解和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一瓶芦笋片出厂价格仅需15.5元,为什么国家指导价却成了136元甚至185.22元?
2、按我国医疗价格政策规定,医院购进药品顺加15%卖给患者错没有错?
3、“100元利润,大医院给医生80块钱,小医院不到80元”,这么大的利润空间哪来的?
4、“医院采购药品时,有意回避低价药,而主动选择高价药,钻了药价加价政策的空子”,这个空子是谁给的?为什么“低价药”没有空子,“高价药”就有空子钻呢?
5、药品的价格,既然政府指导了,依法招标了,难道不是让医院选择使用吗?
今天说这么多,并不是给哪家医院开脱,而是想让大家分析清楚,药价虚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让老百姓多掏那么多冤枉钱应该谁来负责?板子该不该全部打在医院身上?
医疗改革进行到今天,都没有从根子上下手。即便下一步取消了药品加价,只能是把“以药养医”变成“以医养药”,那指导价136元和出厂价15.5元之间的问题仍然解决不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