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长城
(2010-05-16 15:37:26)
标签:
野长城游记杂谈 |
野长城
自从买了我的小车,按哥们的话讲,生活半径一下子变大了。昨天一个朋友带我去爬了野长城。这是位于北京怀柔的一段,离驴友们熟悉的水长城或者黄花城不远,却还要偏,所以人迹罕至。这是我第一次爬野长城,之前去过两次八达岭,都很不喜欢,除了上楼梯,就是看人,一点也没明白凭什么这东西能评上世界7大奇迹。我们把车停在了山脚下,一路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虽然这是一个未被对外开放的地方,但可以看出,从前一定想过开发,然后建成公园对外收门票。门口修了一个老式的牌楼,路也都是石头和水泥铺成。估计是来的人实在太少,还不够维护的费用,就干脆作罢了。
我们沿着山路一路上行,路边的树正是最最漂亮的嫩绿色,地上开了无数种知名不知名的野花,空气非常好,天蓝蓝的,温度也是25度左右,非常舒服。我们心情非常好,一路走走停停。我对所谓的景色并没有期待,只是喜欢这种放松。北京就是这点让我喜欢,出了城里不远就有好玩的地方。走着走着,铺的道路到了尽头,眼前只有一条只填了大石头,缺没有填水泥的路。我们认定这是一条没有完工的路,但肯定通向长城,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条路。我这个人从小平衡感就差,面对这样一条路,我真的做不到蜻蜓点水般轻盈,还是用脚踏实地来形容吧。朋友在前面探路,我在后面跟着,时不时委屈地大叫一声:“慢点,等等我!”我整个一个托后腿的跟屁虫。
在一片梨树下我们停下了。绿色的山峦下烘托着一大片白色的梨花非常漂亮,就连地上都散满了花瓣。这是人种的吗?不知道。但美的动人。我们抬头望望,长城的城墙似乎离我们已经不远。那是真正的没有修缮过的明长城。我忽然觉得,它屹然在那里非常漂亮。朋友忽然说:“我在想我们脚下的路会不会是修长城的时候就开辟出来的呢?”我这时才顿然一愣,是呀,我眼前的长城到底是如何修建的呢?我看惯了八达岭,那种挨着公路的旅游景点,可是当我们面对真的长城,作战用的长城,我们却难以解释它是如何存在的,这种感觉我从前只有过一次:站在埃及金子塔下。
继续前行,脚下的路给了我们一个惊喜,正当我精疲力竭,望山叹息的时候,路没了。我们披荆斩棘才摸索出一条路,而当路再次像条路的时候,我们已经到了一个保存相对完好的烽火台下面。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楼。通过一个小门,我们钻了进去。居然这里已经被农民改造成了牛羊圈。现在里面没有牲畜,但满地的牛粪,厚厚地,看起来已经有年头了。顺着长城两边望去,蜿蜒在山峰处的长城分外壮美。从烽火台的窗户向关外望去,下面是绝壁,敌人是无法翻越的。这时我再次问自己:长城到底时怎么修建的呢?太不可思议了!
我仔细从残破处观察着长城的结构。长城的外侧都包裹着厚厚的方石头。这些石头大概有一米长,半米高,非常整齐。而里面填的是稍小一点的碎石,就像我们一路走过来的时候的石头差不多。而长城上则用的长城砖铺路,建造城墙和烽火台。长城有非常好的排水系统,排水孔都是特别烧制的有装饰的砖。想想最近广州的马路变大河,我不由得佩服起长城的设计。
这一次游长城,我感慨良多。我才发现原来我对长城的错误概念都是来自于得到的太容易。只有当自己跋涉过,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山区四下无人地摸索过,才能体会收获的快乐。在八达岭,我们只是疲于奔命,顶多记得弄一场爬长城的比赛,看谁先到最高的烽火台。而在这里,乐趣并不在速度,而在发现。周围没有人,但却不觉得孤独,因为曾经有很多古人在这里战斗过。
不能再写了,再写就像鬼故事了……总之,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