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教师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018-06-16 09:51:02)发展教师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014年,在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精神,终于在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通过确定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提供了一个远大而又具体的目标。学生核心素养的确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一、明确教师核心素养,促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老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样离不开教师。实践证明,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那么,在确定了学生核心发展素养的今天,如何去确定教师的核心素养,从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
教育界里面的一句经典: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需要有一桶水。按照这样的对应法则,对照学生核心素养三大方面,我们就可以知道教师的核心素养的大概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3个方面教师肯定离不开。但是,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同,在教育和被教育两个截然不同的位置上,虽然可以进行对应,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核心素养肯定比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全面、更深入。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具备以下的几个核心素养: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扎实专业的教学能力、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
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辞海》里面对理念的解释是:理念与观念关联。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观念叫“理念”。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我们的思想。思想指引行动,理念指导实践。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发展而发展。从培育“四有”新人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切的变化,是需要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以适合当时的理念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够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国家需要的人才。
扎实专业的教学能力: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一般分为两个大类:一是课堂教学能力,这是最基本,也最能够反映教师能力的手段。二是教研能力,在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后,吸取了很多的一线经验,教师需要把这些一线、直接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整理和思考,把经验转化为自己的风格与方向,同时把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利用课题等手段进行研究,解决问题,更好地反哺课堂。
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学记》中提到:亲其师,信其道。如何让学生亲近到信服,愉快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师需要具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是一种无形的、综合的、隐藏的内在力量,但是,却可以从微笑、倾听、话题、细节、目光、表情等外在表现来作为表象。教师具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在言谈、举止上,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当你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进入教室的一刻,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调动起来,让个人的教学更加流畅,更加有效。二、加强学习与反思,提升教师核心素养
1、加强学习,提升教师思想素养。
我们现在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保值期大大缩短,有专家研究过,当我们大学毕业,学到的只是50%已经落后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发展。所以,现在提倡的是终身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延长自己知识的保值期,以应对工作的需要。教师这一职业更加需要不断的学习。只有不断去进行学习,我们才能够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和学生。
通过学习,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明确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教师为了适应新的要求,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更加需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让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能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实践反思,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每日三省吾身”让其成为了教育家。教育专家也提到,只要坚持每天进行反思和总结,十年后,你也可以成为教育家。也就是说,通过实践与反思,确实是提升教师业务素养的重要途径。面对不断发展、时刻变化的学生,教师只有持续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进行反思,可以从多种途径与角度进行,方式方法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根据小学教师的实际,我们的反思一般在课后进行反思,从个人角度反思一下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思考在教学中哪个环节能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哪个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哪个内容学生最容易掌握等等,累积教学的成功经验。可以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从失败的例子中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也可以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每一次上课,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可能在备课中所预设的情景没有出现,出现小小的插曲,但自己能够在课堂上化解了,让教学顺利实施下去。这种机智的反思,确实是提升教师素养的最佳途径。最后更可以进行教学重现的反思。把刚上完的课利用文字或录像等方法,根据成功经验与不足的分析归纳, 重新设计教学流程,运用更加适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以期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加胸有成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展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教师、学生、教材就能构成课堂,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就取决与教师与学生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1、发展核心素养,能构建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学生人生初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校园人文教育的发展。教师的师德水平提高,更能够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用微笑面对学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控个人情绪,不因个人情绪影响教学环境。同时更加讲究民主,注重平等,也注意做到角色的互换,能够从学生角度进行思考和教学。这样的班级,肯定是呈现班风正、学风浓的风气,更加能够达到教师的启发、讨论、参与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课堂学习关系。
2、发展核心素养,能优化课堂教学
对于教学观,《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通过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更加广阔的课程观,能够通过对教材的处理,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与组织。例如:为了落实扩大学生阅读量这个要求,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届衍生出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型,确实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从而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对于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并不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够马上掌握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们不断进行学习、实践、研讨才能够掌握。对于结合教学内容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实施,没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是做不到的。
通过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够让教师有更扎实教学观。通过专业素养的提升,让教师们更加能够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目标的订立,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效果。同时也能够让教师精化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观的升华,必定会反映到课堂教学中,反映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务求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删繁就简、逻辑严密、步骤清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环节中每有所获、每有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2017-01-09]
[2]张传燧,左鹏.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学科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17,10(02):64-69. |
[3]阮景婷. 学校效能改革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论纲[D].沈阳师范大学,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