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
问初学者当读何书?朱熹说,“圣贤遗书,皆当读,但初学且须知缓急。”
序有二,一是群书先后缓急之序,一是每书诵读、考索(探索研究)之序。序有两样,不可只作一般看。朱子所说的序是每书诵读、考索之序,这是通过总结事物规律达到完善理解的最佳方法。朱子最有心得的地方也正是如此。
“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弄清字字是何意思,探究句句是何要旨。没弄清楚前面内容就不要贸然往后进行,没能将意思理解透彻就不要随便涉猎其他领域。
读书要慢慢看,才能站稳脚跟。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
阅读传统文化经典,首选“四书”,这是元典,文化之源头。对于读“四书”,朱熹说:“某尝闻之师友,《大学》一篇乃入德之门户,学者当先讲习,知得为学次第规模,乃可读《语》《孟》《中庸》,究见义理根源、体用之大略。然后徐考诸经,以极其趣。庶几有得。”
《大学》垂世立教之大典,通为天下后世而言者也。《论》、《孟》应机接物之微言,或因一时一事而发者也……程子所以先《大学》而后《论》、《孟》,盖以其难易缓急言之,而非以圣人之言为有优劣也。至于《中庸》,则又圣门传授极致之言,尤非后学之所易得而闻者。
盖不先乎《大学》,无以提纲挈领,而尽《论》《孟》之精微;不参之《论》《孟》,无以融贯会通,而极《中庸》之归趣。然不会其极于《中庸》,则又何以建立大本,经纶大经,而读天下之书,论天下之事哉?
如果不先读《大学》,便没有提纲挈领的体会,那么读《论语》《孟子》,则无法领会当中的精微奥妙;不参考《论语》《孟子》,无法将儒学融会贯通,便无法极尽体悟《中庸》的宗旨。如果最终达不到《中庸》极高的境界,又怎能打下坚实的基础筹谋国事、运行常道,从而畅读天下书,谈论天下事呢?
由是观之,致力于做学问的求学者,一定要先读这四部书,读这四部书,一定要先读《大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则须循环不住温习,令其烂熟。
从朱子的原话中可见,《四书》本来的次序应当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其依据是经书的难易缓急:《大学》中正平和、大义昭然,最适合初学者入门;《论语》、《孟子》多对答之辞,需要分辨具体语境背后的微言;《中庸》则代表了精微幽眇的最高智慧,要求修习者必须具备一定基础。因此,这一次序针对的是进学的不同阶段,切合的是研习者心性和智识的逐步养成,这才是朱子的良苦用心。
《大学》是为学纲目,先通《大学》,立定纲目。《大学》是做学问的纲领,先把《大学》读通,把握住纲领,然后其他的典籍都可以按照这个纲领来研习。若理会得此四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也。
“《大学》《语》《孟》《中庸》四书,自依次序循环看。”
朱熹反复强调,“学须以《大学》为先”。“惟《大学》一书,说古人为学大方(根本)。”“先看大学。”“先读《大学》,可见古今为学首末次第(先后顺序)”“读书之序,须是且着力去看《大学》。”
读书为何先读四书?“是圣人为人切要处”,古人做学问的根本道理、做人的关键切要地方。这些书,“言近旨远,而切于学者日用工夫”“平易明白而意自深远。”
读书,“看文字且要看其平易正当处。”
“看文字且先看明白易晓者。”读书就要看其中简单明白、容易理解、合情合理的部分。
读书“须是紧着工夫,不可悠悠,又不须忙,只常提撕(教导、提醒),待心醒则愈有力,读书须是不可枝蔓。”“理会(研读)经不可躐等(次序),不可草率,徒费心力。须依次序理会,得一经通熟,他书亦易看。” “凡读一件,便要精(通)这一件。一件看得精,其他书亦易看。”黄庭坚:“泛滥读书,不若精熟于一也。盖以我观书,则处处得益;以书博我(泛泛而读),则释卷而茫然。”
“观书不可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余。须看得一书彻了,方再看一书。若杂然并进,却反而所困。”
“文字不可泛看,须逐句逐段理会,理会此一段未透,又去看别段,皆成鹘突去(模糊,混沌)。如何会做彻(怎么能做到透彻理解),如何会通贯?”
“读书须是专一。读这一句,且理会这一句,读这一章,且理会这一章,须是见得此一章彻了,方可看别章。未要思量别章、别句,只是平心定气在这里看。”
“逐字逐句一一推究,逐章反复,通看本章血脉,全篇反复通看一篇次第,终而复始,令其通贯浃洽(融会贯通、和谐融洽),颠倒烂熟,无可看得,方可别看一书。”
“常时暗诵默思,反复研究,未上口时须教上口,未通透时须教通透,已通透后便要纯熟,直是不思索时此意常在心胸之间,驱遣不去方是。”
逐字,逐句,逐段,逐章,逐书看,看时专一,理解透彻一个再看下一个, 不可逾越。
“读书须是先以经为本,而后读史。”这又是一个顺序。以读经书为根本,然后才是开始读史书。南怀瑾用经史参读方法来解读《论语》《孟子》。
“为学之序,为己而后可以及人,通理然后可以制事。”这是做学问的顺序。先应该自我修身,然后才推己及人,通晓道理后用它来做事。
写文章的顺序,“人要会作文章,须读取一部西汉文与韩文、欧阳文、南丰(曾巩)文”。要想学会写文章,必须先读范文。
读书要慢,“读书穷理,积其精诚,循序渐进,然后可得,决非一旦慨然咏叹,而躐等坐驰之所能到也。”读书要穷究道理、精诚积累、循序渐进,然后才能有所得。绝不是朝夕喟叹、逾越次序、安心坐坐就能达到的。“观书须从头循序而进,不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
读书要有耐力,朱熹以读《论语》为例,“一日只看一二段,莫问精粗难易,只从头看将去。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反复玩味,久之必有自得。”
“患在学者不能虚心循序,妄意躐等,自谓有见。”读书的毛病在于求学者不能虚心地循序渐进地学习,而是肆意逾越次序,自以为有所见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