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声音...

标签:
杂谈 |
分类: TSUNAMI影像记事簿 |
在你的印象中,关于夏天的声音是什么?是巷口西瓜摊小贩的吆喝?还是,午后院子里嚷嚷的知了?
这可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如今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知了也变得稀罕起来。不过今天下午,我就在路边的行道树上发现了好多的知了。看到下面的照片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这是知了吗?怎么长得这么奇怪?我可以确定肯定地回答你,这就是知了,一种热带知了,学名叫做角蝉,它的名字来源于它头上标志性的“角”,说它是知了的亲戚可能更加准切。
这次拍摄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使用的只是一只普通的标准镜头(非微距镜头),这也就意味着我必须靠的很近才能把它们拍的“足够大”,知了很容易受惊,我蹑手蹑脚在正午的烈日下好是折腾。
使用f8.0的小光圈保证足够的景深,角蝉色彩缤纷的翅膀和奇异的造型非常吸引人。
使用虚化的树叶与明亮的光斑作为角蝉的背景,最大程度把主体突出出来。这比拿褐色的树干做角蝉的背景要有感染力地多。这正印证了-特写拍摄时,背景的选择直接影响画面感染力。
注意右侧虚化的部分-画面里一共有4只角蝉。
左上虚化的部分里也躲着两只角蝉,所以这里也是四只。
下图是角蝉们的邻居,一只可爱的蜥蜴。这个家伙动作实在是太快了,好不容易拍到一张。
这是角蝉楼们的家下方的一棵红刺露兜树,漂亮的几何线条让画面充满了洗练感和抽象美。
-----------------------------------------------------------------------------------------------------------
普通标准镜头拍摄特写照片并不是合适的一种选择。出于镜头结构设计的因素,每只镜头都有自己的最佳成像距离,普通标准镜头一般适合拍摄距离镜头一米左右到10米左右的物体。而微距镜头则针对近摄的近距离拍摄做出过镜片结构优化,和解析度的优化,所以两种镜头在拍摄相同的特写照片,就算焦距相同,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上面大家看到的图1,2,3就是普通标准镜头拍摄特写照片,其实效果是差强人意的。那么在适合这只标准镜头的场景情况下,它拍摄的照片又是什么样的呢?
【同样是关于夏天的印象】
由于在合适的距离进行拍摄,没有强行地靠近去挑战近处成像的软肋。画面的细节表现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同样的相机和镜头,飞跃性地画质提升。
http://s12/middle/5d26f789g8664390263eb&690
细致的细节描绘力和浓郁的色彩再现能力,只有在合适的距离和光照条件下才能得到展现。冰镇的饮料,肯定是夏天不可或缺的意象
http://s6/middle/5d26f789g86643961cc45&690
细致的细节描绘力和浓郁的色彩再现能力,只有在合适的距离和光照条件下才能得到展现。冰镇的饮料,肯定是夏天不可或缺的意象
http://s6/middle/5d26f789g86643961cc45&690
午后的起居室,初夏的太阳透过落地飘窗的彩色玻璃在起居室的力绘出大面积美丽的色块。
因为拍摄距离是这只镜头的最佳成像距离,画面的所有动人的细节都被记录下来了。
http://s5/middle/5d26f789g73d6d3b72034&690
这是使用大光圈拍摄的,一张初夏午后窗台旁的洋甘菊。在逆光的条件下,利用白色的窗帘对花瓶的阴影侧进行补光,均衡画面灰阶。其实这张照片拍摄时靠的还是有些近,但是没有拍摄知了时那么近-逼近镜头成像的极限,再加上布光的相对严谨,画质也有了质的飞跃。
这是使用大光圈拍摄的,一张初夏午后窗台旁的洋甘菊。在逆光的条件下,利用白色的窗帘对花瓶的阴影侧进行补光,均衡画面灰阶。其实这张照片拍摄时靠的还是有些近,但是没有拍摄知了时那么近-逼近镜头成像的极限,再加上布光的相对严谨,画质也有了质的飞跃。
每支镜头都有自己的个性-最佳成像光圈,最佳成像距离和最佳成像焦距*(仅对于变焦镜头来说*),每支镜头都有适合自己拍摄的场景和不适合拍摄的场景,了解这些,才能发挥手中有限的器材最大的潜力发掘无限的美...记得永远不要去挑战器材的软肋...
本 作品 係採用共享創意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授權.
前一篇:Hokkaido Sea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