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浅谈中英婚礼有趣的异同点

(2010-06-02 08:50:43)
标签:

转载

分类: 英语知识

       散花剑:浅谈中英婚礼有趣的异同点

            http://s2/bmiddle/5c4bbd61h7dfdc76391f1&690                                        

今天上午,来自英国的外教MikeSarah给我们作了一个关于英国文化的讲座。他们二人配合默契,演讲很精彩。因为是伦敦人,我想他们的言行一定很有代表性,所以我将写下他们演讲的主要意思。今天先写写中英婚礼习俗的异同。

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Sarah对我们国家的婚礼评价很高。她笑着说,我参加了几个中国人的婚礼,发现中国的婚礼跟英国的婚礼很不相同,中国的婚礼更有意思,更丰富多彩(more meaningful and colorful)。

但是听完她的讲话,我却发现中英婚礼其实有很多相同之处。下面我就简明扼要地谈谈异同点:

一、未婚同居(试婚)和晚婚是中英婚姻的共同发展趋势。

英国人20岁可以结婚,30岁可以结婚……60岁依旧可以结婚。如今英国人结婚的年龄越来越迟了,一般要到2831岁才举行结婚仪式。不过,两个相爱的人一般会在举行结婚仪式前就同居了,比如Sarah的姐姐跟她男朋友住在一起7年后才结婚;现在,Sarah又向她姐姐学习,和男朋友Mike在一起。虽然没有举行仪式,其实跟已婚夫妇没什么两样。

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未婚同居的现象在年轻人当中已经很普遍了。但是,中国人一般不会有那么大耐心,等那么长的时间才举行仪式。

二、中英都有“哭嫁”的风俗。

中国,特别是农村,“哭嫁”的风俗依旧盛行。新娘的母亲不一定悲伤,但也许想到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养大成人,“女儿从此是人家的人”,心中难舍,哭起来。新娘虽然是大喜的日子,却也要哭泣。这有点勉为其难,少有真的伤心而泣的。没办法呀,只好假哭--这就是“哭嫁”。新娘一边做出哭腔(拖出很长的音),一边诉说:“娘啊,我舍不得你啊……爷啊,你要多保重啊……二叔啊,感谢您对我的照料啊……”每说到一个人,那个人便要给“礼金”,俗称“眼泪钱”。

没想到英国人也是“哭嫁”的,而且哭得比中国人还厉害,因为新娘的父亲也哭:通常他会在婚礼上进行一个演讲,向亲朋好友致谢,同时也会为舍不得女儿的离去而“泪流满面”—也不一定是真哭哦!

新娘的母亲像父亲一样,也会为女儿的出嫁嚎啕大哭:啊啊,哎呀,我的肉儿啊我的女儿啊……不过,哭的场合通常是在女儿举行“自由结束”的party上。

三、结婚庆祝仪式不同。

英国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不办酒席。而中国人在酒店里举行结婚仪式,仪式结束后亲朋好友们一起“开怀畅饮,吃好喝好”,通过“喝喜酒”的方式来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如果猪八戒生在英国,婚肯定就结成了:不会酒后失态,露马脚。

但是英国的姑娘们结婚前会举行一个Party,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聚会,为的是纪念自己“自由的结束”(the end of freedom),称为hendo(这个词是Sarah写在黑板上的,我查了一下,字典上还没有呢)。这么说,结婚在她们看来,有点像走进“围成”,或者“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四、婚礼后做法不同。

英国人结婚后常会选择旅行的方式来度“honeymoon”(蜜月),比较强调“二人世界”。

中国人则有很多复杂的应酬:婚后第三天新娘的兄弟姊妹来接新娘回娘家拜会父母;从结婚第二天起,丈夫家的主要亲戚会接新娘(俗称“新大姐儿”)到他们家“过门”,要吃宴席,新娘既要给那家人礼品,同时也会收到对方的回馈。俗称“待席”。不过这个过程只有几天时间,中国人结婚看来只有“蜜周”。

在农村,在没生孩子前,虽然已婚,新娘却在娘家呆的时间更多。直到生孩子后,女儿便真正地离家越来越疏远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