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谢绝收藏)
我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随着年龄的增大,每天写作业的时间比刚入学的时候少了很多,作业量并没有减少,写作业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两年前入学的时候,由于效率低,每天完成作业时经常已经是晚上九点了。除了吃饭,其他时间基本都用在写作业上了。汉字写得不工整、拼音读得不顺、计算错误等等,因为这些问题我没少发脾气,作业本上经常撒上她的泪水。即使这样,也没有太大起色。
一年前,我读完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深有感触: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
确实这样,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我们很多父母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
因此,我们能不能自己放慢脚步,用“等”的方式欣赏孩子,给孩子成长的时间;放轻松些,和孩子一起慢慢地成长,经历该经历的,体验该体验的,这样的教育才是对孩子的尊重和呵护。宁静,安逸,放慢脚步,可以聆听孩子成长拨节的声音,那我们一定会更深地领会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
正因为我的“慢等”,才换来了孩子的“快进”。不是吗?她由一只写字的“丑”小鸭变成了展翅高飞的白天鹅,在铅笔字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让老师刮目相看;在查字典预选赛中,全班同学连一半题目都没做完时,她却第一个交卷,令同学瞠目结舌,继而在没有悬念的情况下,轻松地摘取了年级段的桂冠。
正因为我的“慢教育”,才诠释了孩子的人生态度和拚博精神。二年多来,她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获得了
“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和“五星标兵”等荣誉称号,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她享受着拼搏奋斗所带来的畅快淋漓,演奏出最强音符: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我致力于我的“慢教育”,又着迷于“慢教育”。
近日,我又读了台湾作家张文亮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深处:教育孩子的我们真的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孩提时代。现在,我终于领悟了诗人的真谛,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诗尾耐人寻味,又发人深思。
或许,有人会觉得自己孩子注定应该是羚羊,所以注定要奔跑,不能慢下来、停下来。那好吧,我承认我的孩子是蜗牛,我知道她会一生赶路,但是我不想让她做一只疲于奔跑的蜗牛。我愿意我的蜗牛会在路上看风景、嗅花香,感受所有应该感受的美好。而我,愿意做一直陪着她、让她休憩的、温暖的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