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赵堡太极拳传拳歌诀与赵堡太极拳道修
(2017-12-11 12:37:53)
神秘的赵堡太极拳传拳歌诀与赵堡太极拳道修
王玮
赵堡太极拳传拳歌诀:“太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君设教,宓子真传,玉皇上帝,正坐当庭,帝君真武,列在两边,三界内外,亿万神仙,传于拳术,教成神仙,今将此歌此道以及诸秘诀传之于汝,汝必择人而传,不可不慎所以”。这是以文字形式记载在赵堡太极拳第九代传人杜元化出版的《太极拳正宗》一书内容,用现代眼光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赵堡太极拳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有别于其它太极拳的现代认知和对太极文化的进步认识,用传统的、历史的眼光看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历程,我们还可以肯定赵堡太极拳中带有原始、原知、古朴太极拳的味道,这种古朴遗传的太极拳套路形式,原始的保留了原古太极拳的风格。虽然在发展中赵堡太极拳由不同传人的文化认识和体质能力形成了大架、小架等多种风格,但拳架套路形式没有改变,都遵循中、正、平、圆、轻、灵、柔、活八字要诀。赵堡太极拳传人坚持说拳由武当山张三丰所传,是坚持师传所授,老师怎么教的就怎么说,这种居间的尊师重道的行为和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严重的阻碍了该拳的发展。
要搞清楚赵堡太极拳的说法,就要搞清楚赵堡太极拳的说法和内容是不是占得住理。首先张三丰是一个什么人,有没有张三丰这个人。玉皇上帝是什么,帝君真武是什么,三界内外亿万神仙传于拳术是怎么回事,教成神仙是怎么回事?此拳此道是什么?然后赵堡太极拳里有什么?
一、张三丰:
张三丰是道教隐仙派传人,隐仙派的目标追求是成仙得道,不记名利。凡修此道者需舍家弃业,离别家人亲朋,吃斋化缘,改道名、披粗衣,以盟成道求仙之誓。凡与得道成仙相违的一切与修道不符的,不论是损心或是损行,都坚决抵制,皇家千呼万唤张三丰不出,对于一个苦心修道得仙的人,对于一个有损道规和道愿的事,张三丰隐而不现自有道理,在中国历史上张三丰成为一个神秘人物,历史上皇家官方记载和道教记载及民间传说有张三丰其人其事,不论对张三丰是否夸大,今天某些专家否定张三丰,说只是一个传说是对道教文载和历史的否定。
张三丰是否存在,我们难从山野的、民间的、历史的空间中去寻找,但不能否定,道藏中张三丰和民间的传说不成为官方之说,但武当山石碑和朱棣皇帝派人寻找却是真实的,道教太极门派一直存在也是真实的。不要让历史嘲笑无知的认识,天是会说话的,只是时间中空间的那个点没到,到时会有人说话。人们一生对很多东西是搞不懂的,可以说没有人知道身体里的气有多重,政治的明天是什么样。
二、玉皇上帝:
道教认为,玉皇上帝乃"道"的人格化,存在于龙汉始劫之先,亦是三清所化身的太极界第一位尊神,道体即三清祖炁。故《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中元始天尊普告四众云:"是帝身,即道身也,非常体也。是无量功德之身,是清净自然之身,是神明坚固、不坏真空、无上法身。",恒在金阕利济群生、普垂教法;资始万物,运化乾坤。
"先虚无而后妙有"
天体中存在的一切因为有天的空间才能存在,天体中存在的一切恒星各自在自己的运行轨道和空间中运行,这种轨迹是看不见的,其微被称为暗物质或暗能量,它们有情感、温度、重量、秩序,不论你把它称为光子或粒子,它们形成都离不开太阳和月亮,就象卵子中因精子相合而细胞繁殖成形,形成的结构不同,坚固程度不同,它们都带有灵魂,精灵程度不一,复杂的烦恼多,结构层次复杂,简单的性格单纯,所有的一切存在都有一个主宰,古人认为三清之上是玉皇上帝,玉皇上帝是主宰天体一切星辰有序运行的掌管。
感谢天地养育之恩,在赵堡太极拳起式中不是武术防护隔挡,而是要求由脚到身,由身到手,浩然大气,畅亮宽厚,由内而外,全身心、全真心的左右开合顺气通络,气归于脚,形成天地人相合,感恩天地养育之恩、父母祖宗血脉、儿女责任之心,有融入空间天地之感,这就是心中有天地人,无天无我,无地无我,我将玉皇上帝,正坐当庭,起式一拜天地为道功第一式。
三、帝君真武
帝君真武是玉皇上帝最忠实的信徒和助手,不当不为真,玉皇上帝为帅,帝君真武为将,统领天体,修得道身,具有非常体。是无量功德、清净自然、神明坚固、不坏真空、无上法身。说为至纯不杂,独圆其真,武当之能,为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象征,民间称之为龙。
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纠盘相扶,以明牝牡,毕竟相胥。"就是利用龟蛇纠盘的例子来说明阴阳必须相合的观点。龟蛇相合在道教中被称为真武或玄武,它是古人美好向往的最高愿望,玄武乃玄蛇、龟武之化身,玄蛇是龙首凤翅蟒身;龟武乃龙首鳌背麒麟尾,它们是上古神兽腾蛇及赑屃的演变,也是北方民族龙图腾跟龟图腾的融合,龙蛇原是一体,鳌是龟的演变,即龙之子赑屃的前身或另一种称呼。龟蛇结合是生殖文化的表现,也是中国几千年前来,劳动人民对龙龟图腾演化的智慧结晶。
道教有道犹如龙一说,赵堡太极拳演练要求应物自然,道德感应,从形态要求:迈步如猫行,腾挪如鸡蹬,落步虎尊,传导如蛇形,出手如燕翅,展臂如鹰,虎背熊腰、狮子头豹子眼,稳如泰山,站如苍松,轻如云,柔似水,相助无隙来看,是极力打造修行者龙凤呈祥的本能;从内要求:易筋柔长通透,易骨观脚之稳定踏实、小腿支撑、大腿传导、腰杆正直、胸膛舒展、脊背担当、两臂层次开展、节节贯穿通透;从易髓要求理解气遍全身,增强有氧量,促进流通、加强蠕动和循环,使代谢、分布、吸收、排泄达到有序化,保持平衡稳定。做到每日道功要求:打开心肺之门膻中穴;打开流通之门极泉穴;打开阴极之门会阴穴;活腰、转臂、正身达到促进新陈代射,激发活力,有序平衡,使排毒出汗、打呃、排泄疏发有主宰之命。形成道功必修课。
有龙筋虎骨,猿臂鹰展、龙虎之势就是古人形容的龙腾之象,这种集大成形象被古人认为有龙凤呈祥,无所不能。
三、三界:乃一切有情动物生死往来的世界,又云果报处。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1)
(2)
(3)
赵堡太极拳第二式为金刚三大对,金刚有不坏、不衰、不败之性,学习赵堡太极拳要拜天地为师,三界内外有无数永恒不朽的物质,它们坚固都有长久永生的道理,对应自然,刻形求象,做到金刚前后、左右、上下严谨无懈,通顺无滞,相应有助,完整无缺。从武术上讲要左右互助、上下支持、前后加强,做到衍接无缝,相应无隙。从练功上讲要左右、上下、前后要通达无滞,做到节节贯穿,层次开展,劲力通达,这是一个全面和阴阳平衡的保证,要做到金刚,更主要的是要对有形和无形的把握和管控,有形是欲界的可见形态,而无形的是看不见的损坏,七情六欲所为有些是可以感知的,而一些时尚、趣味、名利竞争带来的却不为人知,有很多趣味的运动让心跳过速、气喘吁吁、脸发白手发抖、青筋暴涨、情绪不良、动作夸张等看似激情万丈,实为带来副作用或后遗症,而有些无形的你是看不见的,比如说吃蒜带有蒜味,粘染不良物品和带有邪气的东西你是看不见的,这种不光明的东西带不来好运。只要存在的物质都有生命,有生命的都有情感,情感只有懂得爱的人才相知,爱的力量不足是不会懂的。
四、神仙:
神仙可说是我国所独有,在民间神话、宗教神话中指的是指超脱世俗、跳出三界、长生不老的人物。
许多时候神既是仙,仙也是神,两者并非对立不可调和。(1)指经过人的不断修炼,不断领悟,心灵境界达到某一种超脱的状态,人的肉体得到了升华,具有一定的道,一定的超能力,一定的神位的人。
(2)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的人物。
(3)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
(4)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5)比喻超越轮回,跳出三界,得道的圣人。道教《大洞经》云:"十德初成基,同飞七觉元。"又云:"太清八景观,十德真文宣。"此谓眼、耳、鼻、舌、身、口、意,返乎元初,性真圆融,八识不生,气和道立,文采煊著,十德圆成。所谓十德者,土数五,二土相合成圭,谓之十德,此是一说。又玄教自有十德,所谓定、和、净、明、妙,常、乐、素、虚、柔是也。原始人类为了免受野兽的侵袭和猎取生活资料,采用拳打、脚踢、指抓、跳跃、翻滚等动作,这是最原始的拳术训练拳术的萌芽。传说炎黄时代,蚩尤部落善于徒搏角抵,他们头戴牛角,进行拳打、脚踢、抓扭。《诗经》中有"无拳无勇,职为乱阶",这是古籍中最早出现的"拳"字。商周时代的拳术多称为"手搏"。春秋战国时,称技击。齐国为了选择武勇人材,充实到军队,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全国性的"角试"。汉代出现了观赏性和健身性的象形舞 ,如"沐猴舞"、"醉舞"和五禽戏等。这些都属于早期的象形拳术。宋代,拳术套路盛行。明清时代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拳种林立,还出现了许多武术研究家和拳法论著,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王宗岳的《太极拳经》、黄百家的《内家拳谱》等。
人类发展从古到今做的是认识世界,认识自身,保护人类生存这一件事,各行各业所有发展都围绕着一个主体,为人类健康创造卓越价值,武术也是一样,不论什么拳种都是强身健体,自卫防身为目地,长久是检验的唯一标志,武术从肌肉野蛮到内练修心,从内心向往到天地对应,这是精神和灵魂向往的升腾,这种升华标志人文对自然、对天地的观察和认识,太极拳的出现就是对光明与阴暗的潜意识下的形成,天眼就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告诉光明、快乐、活力、向上、能量等,而月亮告诉清净、纯洁、安静、稳重等,大自然中有无数长久的标志上都写着通顺、柔和、正直、坚强、厚重、畅亮、浩然等,需要人们去相对应比较,向着光明走,你不要问为什么,天自然会帮你,你如果烦恼、忧愁、僵硬、别扭、不顺,带来的自然是阴暗的东西,自然不能长久,怎能当神仙,谁不想长寿,谁不想健康的活看,这是世人共同的愿望。
科学处理和认识问题都在比较分析中明确,用自然的、生理的、环保的、艺术的、传统的、人类发展的、原知的、后现代的应用成果等来比对,而不是政治的、官办的、门派的、单专业的定性,使有效和无效成份都应该能解释清楚,进行不断评价证明其副作用或后遗症,有利于人类健康和人类发展可起到重要贡献的成份,现代社会进入到了一个数字化的年代,数据归集的证明就是证据,如果有争议和遭到不同观点的讨论或决定都存在不足。
那么太极拳也一样,那些包含明显有炮捶、形意、八卦、摔跤特点的太极拳就有了明显区别,它们显然是采集了太极的个性,加以自家拳的特点,动静相兼、虚实分明、快慢相兼、刚柔接合等,甚至有划圈的,也有松不掉掉,垮里垮气的,都自命为太极拳,都忘了太极为圆,一圆一太极。孔子五十一岁仍然没有得道,向老子求道,回去后三天没有说话,子贡问他,老子说我终于知道什么是龙了,完整就是龙。
龙文化和太极文化都来自于传统,传统形容龙和太极的形象也就是传统中追求的太极,就是一圆一太极。如果某拳或某师追求的太极拳不是传统中追求的那个太极,那么我们只能认为是他发明的,暂称为某式太极拳,但不要窃天功为己有。
太极拳从出现在社会就受到各方关注和喜爱,到今天为止,社会上多种拳法捆绑和嫁接太极拳,八卦太极、形意太极、张王李赵孙二麻子,少林、炮捶、舞蹈、体操、桩功、气功,更有甚者散打、摔跤、擒拿也往里掺,并以代表性人物或领军人物自居,只要慢慢悠悠、轻轻飘飘的都往太极上靠,更可笑的是几个专家将几套拳法中的几个动作凑到一块,就成了国家比赛套路,竞技太极拳高难美的空中转体和落差稳定更是将太极拳推向无人达到的高难度。
郑悟清说:太极拳是国宝,是老祖宗留下的宝,应该放到故宫里。问:什么是太极拳?答:集大成者方为太极拳。
赵堡镇和陈家沟相距八里地,为什么同乡可以说家常不能谈拳,赵堡镇拳人为什么坚持说赵堡太极拳源于武当张三丰,为什么赵堡太极拳和陈式太极不一样,为什么杨式太极拳说学拳与陈家沟,拳架没有陈式太极拳的痕迹,武式学于赵堡也没有赵堡和陈式的模样,孙式也是向往太极拳,所有出现的太极拳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赵堡有太极,赵堡开创北派太极拳之先有可能。
赵堡太极拳初期传入社会没有棚、捋、挤、按、采、列、肘、靠。也没有涵胸拔背、明三节、齐四梢、闭五行、六合之说,它就是一套感恩天地,顺应自然,对照自己的认识天地、认知自己,达到天人合一、拳道相合的拳法,这套拳法是从天地认识归集,从道德经文字演化成动作文字的表现形式,一阴一阳为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太极来源于应天,天地告诉自然法门,本然之性,天道乃自然之道,自然之道乃人道,人道乃生存之道,守天道就是守人道。不亏无过,有过而不及。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不可见的,经脉、气脉、血脉、骨脉、内循环是不可见的,但这些道组成的众秒之门通达润盈都左右着生命,顺应气的流通,血的顺盈,有氧的增强,筋的柔和,骨的坚强,内蠕动的增强,就是顺应自然,做到动静平衡节制有度就是保生,此拳此道不是迷信,而是促进人类健康,愿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之术。学炼赵堡太极拳你只管去做到守中、正直、柔和、通顺、坚强、大气、浩然、厚重等与自然和天地相对应物比照去充实自己,功夫和相应的福报自然会上身,只要你柔通,劲道的传达必然可发于梢,灵活也自然而生。
著名太极拳家吴文瀚有一句对郑悟清先生的评价:“有郑氏之技艺者,未必享有郑氏之长寿,有郑氏之长寿者,未必有郑氏之技艺;有郑氏之技艺和长寿者,未必似郑氐以久病之躯,而立之年,始步入太极殿堂,而终获骊珠”。
这里面说明赵堡太极拳的健身性和自卫防身文武兼备;李随成老师和赵堡太极拳侯春秀请教时多有挨打,回去请教郑悟清先生,郑先生不让他在外面推手,这一年郑先生带李随成推手,把身上的毛病改完,该顺顺、该让让、该正正,该不让不让,身上的缺点改完去找侯老先生推手,侯春秀无处下手,说:随成,你得到真传了。无过对手就没有机会。
赵堡太极拳道修在厚重、在谦虚、在正道、在开括、在诚信、在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