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沟晓月》赏析

(2025-06-04 12:56:59)
标签:

文学评论

现代散文

芦沟晓月

王统照

这是一篇向少年读者介绍卢沟桥的散文名篇。
“苍凉自是长安日,呜咽原非陇头水。”
文章开头,作者以清代诗人用卢沟桥的佳句为引子,让芦沟桥产生伟大与美丽的印象。
作者由桥而水,以缜密的文字详细说明芦沟桥下的永定河的几个别名以及它的发源地与流向,富于知识性,给人不少启发。
讲了桥下的水,再叙桥的建造和历次重修,自然顺理成章。作者更引用乾隆五十年重修时关于芦沟桥长短大小的统计数字,“使人可以想象它的雄壮”。在介绍芦沟桥下的水流——永定河以及芦沟桥之后,作者笔锋一转,文章紧扣题目《芦沟晓月》来展开。
作者由古代北京八种胜景,引出“芦沟晓月”。作者在散文艺术上以丰富缜密见长。芦沟桥之所以引人入胜的原因:一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最易引动从前旅人的感喟与欣赏的临晨出发光景,二是各色人等在芦沟桥上来往奔驰触景生情,生发出的种种感触。分析鞭辟入里,联想又逼真多彩,在夕阳返照、或东方未明时在桥上经过,忧、喜、欣、戚横在心头的情景尽在其中。
用“晓月”陪衬芦沟桥的实是善于想象而又身经的艺术家的妙语。作者以缜密的文笔,丰富的想象描写芦沟晓月的引人入胜,然后以一句反诘句“偏以‘晓月’陪衬这‘碧草芦沟’不是最相称的‘妙境’么”作结,既照应了开头,又有力地赞美了“芦沟晓月”。
王统照早期的散文都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和哲理性的思索。本文写于上海“孤岛”时期,作者以缜密的文字抒写自己冷静的思考,在看似平静的文字里汹涌着激情。从文章结尾这样的句子:“何况血染过的那些石狮鬈鬣,白骨在桥上的轮迹里腐化,漠漠风沙,呜咽河流,自然会造成一片悲壮的史诗。”可见作者对日本帝国主义挑起芦沟桥事变、侵略我国的无比愤怒。在愤懑中,作者在结尾中写道:“他们都等待着有明光大来与洪涛冲荡的一日,——那一日的清晓。”这火热炽烈、诗一般的激情句子,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抗战胜利的热切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