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丑艺术》赏析

(2025-05-14 18:33:01)
标签:

现代散文

鲁迅

二丑艺术

鲁迅的杂文,常常拈出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在人们从不关注处,洞幽发微,别寓深意,在看似无关的想象和敷衍中,达到引而不发的犀利批判效果。这篇《二丑艺术》就是这方面创作的一个突出例子。
文章从浙东戏班中的丑角“二花脸”这个小事谈起。鲁迅把“二花脸”说为“二丑”,先是说明了“二丑”与小丑的不同,身份比小丑高,性格却比小丑坏。然后用主要的笔墨,进一步描绘了“二丑”的独特本领:他与老生扮的“义仆”和小丑扮的“恶仆”不同,“他有点上等人的模样,也懂些琴棋书画,也来得行令猜谜,但倚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有谁被压迫了,他就来冷笑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有去吓唬一下,吆喝几声。不过他的态度又并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摇着头装起鬼脸道: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倒霉哩!”到这里为止,鲁迅所讲的,看上去还是戏班的“二丑”角色本身。到了下面,文笔一转,指出这“最末的一手”是“二丑的特色”。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义仆的愚笨,也没有恶仆的简单,他是智识阶级。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冰山,一定不能长久,他将来还要到别家帮闲,所以当受着豢养,分着余炎的时候,也得装着和这贵公子并非一伙。”
文章渐入佳境之后,鲁迅由此向更深处挖掘。他根据自己的体认,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二丑”角色,并非二丑们自己编出来的,小丑们编的剧本也不会有。他是“小百姓看透了这一种人,提出精华来,制定了的角色。”然后将这种角色,上升到一种普遍的艺术类型,并分析了“二丑艺术”的必然性与现实存在形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