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赏析
(2025-04-23 13:14:27)
标签:
清词王国维浣溪沙 |
浣溪沙
王国维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山寺背对着夕阳的光晕,在余晖下显得影廓模糊。飞鸟刚飞到半山腰,山脉便隐藏在昏暗的影子中了。
这首词首句七个字,便渲染了一幅夕阳余晖下的山寺微茫景象。所谓“夕曛”,是指落日的余光,但较黄昏的夕阳似更为晏晚,颇有暮色即将降临之感,这与句中的“微茫”二字也似乎更有照应,也更为和谐。不过,句中最妙的,还在一个“背”字,明明是夕阳的余晖照射在微茫的山寺上,而作者偏偏说山寺背对着夕阳的余晖。有此一“背”字,景色顿然被写活了,显得愈加生动有味。而“山寺微茫”又有形势高峻远观不清之意,为下句“鸟飞不到半山昏”预留地步。正因为山寺微茫,山势高峻所以连鸟雀都难以飞到山顶,仅到半山腰因云雾昏昏迷失方向,飞不上去。
“上方孤磬定行云。”上片最后一句是说,这时,寺院之中的磬声悠扬响起,仿佛把山间的云彩都定格住了。
由于这首词开篇即有“山寺”一词,所以此处的“上方”正是指这一座佛寺。而“上方”一词又是道教的所谓天上仙界,《云笈七签》:“上方九天之上,清阳虚空之内。”故其所带有的神秘性也丰富了词境。但闻磬声缥缈,其音虽然孤寂,然飘摇而上,响遏行云,连飘荡的暮云也为之停留。
如果说上片是写景,那么下片变转入抒怀。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下片是说,试着登上高峰窥视皎洁的明月,偶然得以天眼来审视世俗红尘。只是可怜自己也只不过是看到的俗人之一罢了。
从首句“试上”二字便可以看出。又从“皓月”二字,可见天色已晚,“夕曛”已消,皓月当空,已是另外一幅景色了。末二句也是作者的假想。“可怜”两字,感喟甚深。
附录:浣溪沙
王国维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
微茫:隐约,模糊。夕曛(xn):日落时的余晖。
上方:寺庙。磬(qìng):佛寺中钵形的打击乐器,用铜制成。定行云:即《列子·汤问》“响遏行云”之意。
天眼:佛教所说五眼之一。能透视众生诸物,无论上下、远近、前后、内外、大小及未来,皆能观照。又古诗词中常以天眼指月亮。
前一篇:《浣溪沙·天末同云黯四垂》赏析
后一篇:《清平乐·垂杨庭院》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