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重到长安景不殊》赏析
(2025-02-21 18:21:27)
标签:
清词况周颐减字浣溪沙悼亡 |
减字木兰花
况周颐
重到长安景不殊,伤心料理旧琴书。自然伤感强欢娱。
十二回阑凭欲遍,海棠浑似故人姝。海棠知我断肠无。
光绪五年(1879),况周颐以优贡生中举人,入京师官内阁中书。后以《会典》馆纂修,叙劳用知府,分发浙江。端方总督两江,礼致入幕。这首词作于南归后重游京师时,抒写了睹物悼亡的深挚情愫。
上片叙写重访京师、理物伤情的意绪。
“重到长安景不殊,伤心料理旧琴书。”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重来北京,景色无异,满怀着伤心整理旧日琴书。
起笔道出重到京师时的感触。“长安”,唐以后的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代称,此指北京。“景不殊”,语出《世说新语·言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这里指词人重来北京,景色无异,但情形发生了巨大变化。言“不殊”,正所以言“殊”,然引而不发,惹人猜详。琴书是文人雅士常伴左右的爱物,借以寄托其清兴雅趣。眼前“旧琴书”维系着词人一段美好生活的回忆,故而,睹物伤情,才有伤心之意。
“自然伤感强欢娱。”第三句是说,自然伤感但强作欢娱。
此情此景,泄露情感深处的隐痛。一则是“伤感”,这是词人心绪的自然流露。一则是“欢娱”,这是为情势所迫,“强”而为之。前者是真请流溢,但无端受阻;后者是强人所难,却不得不勉力而为。
下片抒发凭栏凝想、观花怀人的愁情。
“十二回阑凭欲遍,海棠浑似故人姝。”下片前二句是说,曲曲折折的栏杆都倚遍,娇艳的海棠就像那故人倩丽。
“十二回阑”,指曲曲折折的栏杆,十二谓曲折之多。词人独自凭栏,几乎倚遍了四面八方的所有栏杆。原来,词人凝神注视的是“浑似故人姝”的海棠。这里化用唐明皇比杨贵妃为海棠的典故,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海棠知我断肠无?”末句是说,海棠啊海棠,你可知道,我正为你愁肠寸断吗?
歇拍悄语相问,情致更为委婉深挚。只因“浑似”,词人便将海棠当作亡姬的化身,深情探询。将悼亡的满腔哀思移情于海棠,痴心痴语,渗透真情真意。
附录:减字浣溪沙
况周颐
重到长安景不殊,伤心料理旧琴书。自然伤感强欢娱。
十二回阑凭欲遍,海棠浑似故人姝。海棠知我断肠无?
作者简介
况周颐(1859-1926),字夔笙,一字揆孙,号蕙风,又号玉梅道人,初名周仪。广西临桂(今桂林)人。清光绪五年(1879)举人。授内阁中书,充会典馆纂修。辞官归。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先后延入幕中。又任教于龙城书院、南京师范学堂。入民国,在沪为寓公。精词学,论词标举“重、拙、大”。所为词寄兴渊微,沉思独往,小令似晏几道,长调在周邦彦、史达祖间,而沉痛过之,真挚之处,犹在朱孝臧之上。为“清季四家”之一,又与王鹏运被推为“临桂词派”。有《蕙风词话》。编有《薇省词钞》、《粤西词见》。词集有《新莺词》等,晚年删定为《蕙风词》。
前一篇:《菩萨蛮·甲午感事》赏析
后一篇:读金庸《书剑恩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