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萼红·短墙阴》赏析

(2024-09-22 18:46:07)
标签:

清词

蒋春霖

一萼红

梅花

一萼红
蒋春霖
墙角小梅未春忽放,因忆东园万树摧残可怜,哀吟成调,歌竟凄然
短墙阴,怪东风未到,春色已深深。压雪檐低,垂萝径窄,红萼开倩谁簪?漫惆怅、天寒袖薄,唤玉笛、吹怨入空林。烽火连江,河山满眼,那处登临?
回首东园旧路,剩几分流水,几树寒岑。冷雨宫垣,斜阳乔木,还听茄鼓沉沉。待消尽、华鬘小劫,洗冰泪、招客说伤心。只怕南枝开遍,没个人寻。
这首词作者蒋春霖所生活的时代,是多灾多难的十九世纪中叶,他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也经历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对于清朝政治、经济的强烈冲击。他中年开始写词,以大量篇幅反映“咸丰兵事”即太平天国与清军的战争对于日常生活秩序造成的破坏,本词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是一首因梅寄兴的词,借梅花的冷落命运,寄托蒿目时艰、感怀人事的怅恨。上片专写他因“墙角小梅未春先放”而产生的不遇之感。从构思上看,词人把梅花的冷落命运与“烽火连江”的时代特征联系起来写,取得了意味深长的感发效果。
“短墙阴,怪东风未到,春色已深深。”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在低矮的墙角,在春风还没有吹起的时分,开放的小梅已经酿出了浓浓的春意。
起韵一步点题,直赋“墙角小梅”。这里几个短语下得饶有意味。如以“短墙”即矮墙写词人居处,令人想见其简陋景象;以“春色已深深”写小梅开放所带来的春深之感,令人想见梅花烂漫的奇姿;以一个“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令人想见梅花的过早开放带给他的既惊且喜之情。
“压雪檐低,垂萝径窄,红萼开倩谁簪?”接着三句是说,冬天的积雪依旧沉沉地压在屋顶上,直像是压低了屋檐,通往梅花的小径已经被下垂的藤萝所遮覆,而显得格外狭窄。这满树的梅花,不幸生长在这样幽僻荒寂的环境里,又有谁来赏花簪花呢?
在接下去的三句中,词人初见梅开时的惊喜,已经被这烂漫早芳所处的严酷环境压迫得变了形。这里的“檐低”和“径窄”,看起来不过是实景的直赋,但却包含了词人的幽忧之情。“红萼”一句,暗用宋姜夔《暗香》词“红萼无言耿相忆”,意极深婉。
“漫惆怅、天寒袖薄。唤玉笛、吹怨入空林。”这是说,对这寂寞冷落、生不逢辰的“天寒袖薄”的佳人生出无限惆怅,招来玉笛为梅花抒怀传恨。
“漫惆怅”一韵更进一步,把对于墙角之梅的怜惜,于对于自我命运的怜惜打和在一起。清凉而幽怨的笛声,在落叶萧疏的冬日空林里荡漾。那笛声传递着梅花的幽恨引发出词的第一个抒情高潮、这里“天寒袖薄”是从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化出,“唤玉笛、吹怨入空林”则是用笛曲《梅花落》的典故,浑成妥帖,情韵动人。
“烽火连江,河山满眼,那处登临?”歇拍三句是说,烽火不息,大好河山,没有一块不染战尘的地方可以让人们登临。
歇拍词境由眼前的小梅宕开去,由实返空,由小及大。这样的宕开,不仅使词的词境容量扩大到了承载家国之恨的程度,而且也为下文造境预留了地步,可谓一石二鸟。
“回首东园旧路,剩几分流水,几树寒岑。”换头三句是说,东园万树梅花被摧残一空,剩下流水寒山梅空树少的荒败景象。
下片则就“因忆东园万树摧残可怜”来写。这里的“东园”,应该是指曾经多次做过国都的南京之东郊的梅花山,否则下文的古都荒废之感无法落实。
“冷雨宫垣,斜阳乔木,还听笳鼓沉沉。”这三句是说,宫墙被冰冷的雨水洗刷着,斜阳照着粗壮的古木,耳边传来两军的笳鼓敲击出重浊的声音。
“冷雨”一韵,因情造境,感慨具有古都繁华的南京如今的萧条荒废,两军笳鼓令人无限伤心而莫可奈何。
“待消尽、华鬘小劫,洗冰泪、招客说伤心。”这是说,待等到这一劫难过去,他能够擦干脸上留得已够长久、已经冰凉的忧国泪,招邀老朋友一起,到那些梅花树下闲话当年的伤心。
“说伤心”之时,也是时过境迁之时,哀中有乐,乐中含冤之时。这里的词境,将现在的情感纳入将来的画面,突破时空的局限,使一幅画中潜藏着多层的意蕴,很像晚唐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只怕南枝开遍,没个人寻。”末二句是说,只怕等到东园万树梅花开遍了向南的枝丫,也没有像自己这样爱梅的人去探寻、观赏了。
词气至此,极其萧瑟悲凉。

附录:一萼红
蒋春霖
墙角小梅未春忽放,因忆东园万树摧残可怜,哀吟成调,歌竟凄然
短墙阴,怪东风未到,春色已深深。压雪檐低,垂萝径窄,红萼开倩谁簪?漫惆怅、天寒袖薄,唤玉笛、吹怨入空林。烽火连江,河山满眼,那处登临?
回首东园旧路,剩几分流水,几树寒岑。冷雨宫垣,斜阳乔木,还听笳鼓沉沉。待消尽、华鬘小结,洗水泪、招客说伤心。只怕南枝开遍,没个人寻。
注释
华鬘:古印度人的饰物,穿花成串,悬于身上或戴在头上。佛教传入中国后,慧琳《一切经音义》有“无问男女,皆此庄严”的解说,常用作佛像上的装饰。
小劫:佛教术语,世界一成一毁为劫,劫有大劫、中劫、小劫。后人借用,指天灾人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